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責任、勤奮、恆信”,奧巴馬用這三個詞回答了“我們為什麼要上學”這個複雜的哲學問題。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吐槽大會》策劃李誕曾表示:“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上過名校。”

那我們為什麼要考名校呢?

為了一張名校的畢業證書,為了一份還算體面的工作,還是說為了裝逼?

相信小編,名校能帶給你的,遠遠不止這些!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一、氛圍

在北大、清華等名校,圖書館常常在凌晨依然有人挑燈夜戰,座無虛席。而在二、三本的大學裡,圖書館空空如也不足為奇,如果一夜爆滿,那估計是考試周要來了。

名校與其他學校差距最直觀體現在這一點:氛圍

名校的氛圍總是積極向上,不斷拼搏

而差一些的學校則給人一種溫水煮青蛙,快死了而不自知的感覺

在差學校裡,最初雄心壯志的你,最後可能會覺得:六級好難啊,大家都不打算考六級,其實過不過無所謂吧。這課好無聊啊,翹了吧。搞什麼競賽啊,自己幾斤幾兩沒點兒逼數嗎,來,接著開黑。

而在名校裡,你會發現英語六級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在忙著考雅思或託福。不管多麼不重要,多麼無聊的課,大家依舊沒有懈怠,因為好多人是衝著GPA4.0去的。提到學科競賽,大家眼裡都是有光的。

名校之所以為名校,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此。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二、眼界

一般學校裡很多大佬做的事,在名校裡是很平常的

在名校裡,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託福雅思才是主要的。“什麼都沒學會”真的是用來自黑的。很多人嚷嚷著什麼都沒學會,最後門門90+。考個證件很平常啊,許多人都在考證。許多人都在規劃出國留學,而不是在國內讀研。

在一般的學校裡,更多的人在追求過四級,不掛科。

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紀卻被限制了眼界,這是最可怕的。眼界受限,標準也會降低。強者也便愈強,弱者也便愈弱。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三、思維方式

《精進》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名校學子,大多有“終身學習力”。

每個人都充滿了鬥志,毫不吝嗇地將時間投放於學習中。熱愛各種競賽,忙得不可開交卻樂於此中。在他們眼中,時間是無比珍貴的,學習是終身的,對自己的要求是無比嚴苛的。

最為可怕的,便是開始雄心壯志,在愈來愈適應溫水煮青蛙的環境的過程中,降低自己的標準,以較低的標準,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四、機會

名校與一般學校的機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就拿保研來說:清華大學的保研率逼近60%,北大保研率逼近50%,這也就是說清華學子超過半數有保研的機會,接近半數的北大學子有保研的機會。中科大,復旦保研率超30%,上海交大、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保研率超20%。

這些就是保研率前十的高校,這個名單裡,全都是985高校,而這些學校裡的學生,除了保研,很多人還在準備著海外留學。

不僅僅是保研,就算是考研,名校出身的學子也有優勢。

現在,我們假設有兩位學生

甲:985名校出身,研究生考試350分

乙:普通一本出身,研究生考試360分

乙本科相對較差,但成績卻比甲高,很多人認為導師更偏向於乙。實則不然,名校學生,很多平時都在做項目,寫論文,最後在準備考研。而雙非一本的學生,很可能刷了幾年題。誰更值得培養,一目瞭然。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五、教學資源

985大學擁有多少兩院院士、長江學者,有多少教授在國家前人計劃中,而雙非一本有有多少,差距很明顯。

眾多學科排名中,大多985大學獨佔鰲頭,其次還是985大學,接著依舊是985大學......


為什要考名校?這是我聽過最中肯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