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爾袞不死,會廢掉福臨當皇帝,殺死皇太極子孫嗎?

娃兒我熱飯


【我是浮生若淺,很高興和您一起探討!】

我們都知道,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多爾袞崩逝,這一年,他三十九歲,正值壯年。此時的他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是沒有去世,他是否會廢掉順治帝?

多爾袞去世前,封號是“皇父攝政王”,手握實權,排場儀仗向皇帝看齊,所有政務基本都是他來處理,沒有向順治帝請示的必要,至於官員任命什麼的就更不在話下了。他距離皇位這麼近,為什麼沒有廢帝?

1、皇太極身後是正黃旗、鑲黃旗兩旗的支持,他一共有11個兒子,有八成還活著,廢了福臨,皇太極一脈還有其他的子嗣可以選擇上位,除非他能一口氣全部除掉,如果真這麼做了,就不止兩黃旗不支持了,其他幾旗也不會。

2、沒有子嗣。這大概是多爾袞最為致命的弱點了,廢帝自己登基的根本目的,自然是希望皇位在自己這一脈傳承,可他僅有一個公主,並沒有皇子,如果他廢帝自立,那將來這個皇位要傳給誰?

3、福臨是他所立,多年來也是他一手教導。小皇帝還未親政,啥事也沒幹,廢帝的理由藉口站不住腳,貿然廢帝一來是打自己的臉,二來會引發朝臣的不滿,他想坐上皇位,也會坐不穩當的。

所以,即便多爾袞順治七年沒有死,他也不會廢帝,只會繼續當著他手握實權、排場位比帝王的攝政王。


若淺話史


多爾袞不死,也不會廢掉順治,而且順治走了他會繼續輔佐康熙,不是多爾袞有多高尚,也不是他不想當皇帝,實在是多爾袞身上硬傷太多。

第一大硬傷是他承諾過自己只是輔佐順治,決不篡位,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如果食言,王公大臣很多人都會反對他,他根本無法在大清朝站穩腳跟。

皇太極駕崩,他和豪格爭皇位,大家各自退讓,才讓順治當了皇帝。當時諸王貝勒聚在一起,推舉皇位繼承人,多爾袞的弟弟多鐸堅持推舉多爾袞當皇帝,多爾袞不當。在大會上公開說自己不當,實際上就相當於公開承諾自己不當皇帝。

多爾袞當了攝政王,大貝勒代善的兒子碩託和孫子阿達禮堅定的支持多爾袞當皇帝,多爾袞沒當上,這兩個人就密謀殺掉豪格和福臨,擁戴多爾袞上位,結果被代善發現,代善大義滅親,把情況告訴了多爾袞。多爾袞殺了碩託和阿達禮。多爾袞殺碩託和阿達禮意味著向全世界表決心,自己決不覬覦皇位。

人無信不立,多爾袞要是敢廢掉順治自己當皇帝,那得有一大批人起來反對他。代善一定第一個站出來,因為他把兩個兒孫都搭上了,其次是鄭親王濟爾哈朗,另外還有大臣索尼鰲拜等等很多很多人。反對他的人太多,他根本坐不穩皇位。三國時曹操到死也不敢稱帝,和多爾袞是一樣的邏輯。

多爾袞的第二大硬傷是沒有兒子。他好不容易把皇位弄到手,沒人接班,無法傳承,他已經有了皇帝之實,再要那皇帝虛名,平添很多危險沒必要。

多爾袞一生只有一個女兒,是在徵朝鮮時帶回的鮮族女子給他生的,後來攻打錦州時受傷,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是多爾袞自己說的。

多爾袞當攝政王時已經三十多了,他有十個媳婦,結婚十六七年了,如果能生應該有一堆孩子才對,而且當攝政王后六七年時間還是沒有孩子。

多爾袞是把順治當自己的孩子養的。多爾袞和孝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據說孝莊還下嫁多爾袞。他要是奪順治的皇位,如何面對自己所愛的人,如何對得起順治叫他一聲“皇父攝政王”。

多爾袞外出打獵,最後墜馬受傷,不治而亡,實際上他這次外出就是考慮還政給順治後,自己接下來怎麼辦?到哪裡去?

多爾袞要是不死,順治親政後沒幾年得天花死了,他很可能回來繼續輔佐康熙。果真如此,孝莊也不必為康熙親政操心費力了。





月夜luck


如果多爾袞不死,也不會廢掉福臨自己做皇帝,因為多爾袞中了福臨母親孝莊的美人計,多爾袞愛江山更愛美人,為了心愛的美人孝莊多爾袞也不可能廢掉福臨自己做皇帝。

眾所周知,皇太極最愛的嬪妃是孝莊的姐姐海蘭珠,孝莊雖然為皇太極生下福臨,但並不被皇太極寵愛,在皇太極的五大后妃當中,孝莊的地位最低就是證明。而且皇太極甚至派孝莊用美人計勸降明朝將領洪承疇,可見皇太極並不在乎孝莊。

在松錦大戰以後,皇太極派孝莊去照顧受傷的多爾袞,就在那時候31歲的多爾袞與30歲的孝莊勾搭成奸,不久因為姦情被皇太極發覺,多爾袞與孝莊狼狽為奸先下手為強毒死了51歲的皇太極。

其實多爾袞其實非常的貪戀美色,家中妻妾成群,後來他甚至還霸佔了自己侄子豪格的妻子,那麼面對貌美如花的孝莊,他不下手似乎也不可能了,這樣也就可以確定他們兩人並非單純的小叔子與皇嫂的關係,如同西門慶與潘金蓮既然勾搭成奸,當然親夫武大郎成為他們如魚得水的最大障礙,皇太極也不幸成為多爾袞與孝莊之間地下情的最大障礙。



《清史稿〈太宗本紀〉》曾記載皇太極無疾而崩,意思是說皇太極在臨死當時或幾天內並沒有病狀。可見皇太極的確死的非常突然,就在清朝快要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的時候,一代雄主皇太極卻突然暴亡。何況皇太極與弟弟多爾袞有殺母奪位之仇。

多爾袞14歲時,他36歲的母親阿巴亥被皇太極活活勒死為父親努爾哈赤殉葬,原來努爾哈赤死前給阿巴亥遺詔讓多爾袞繼位,但皇太極為了篡位,殺死嫡母阿巴亥為父親努爾哈赤殉葬。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堅決反對戰功赫赫的皇太極長子豪格繼位做皇帝,但多爾袞自己也沒有做皇帝,卻立五歲的福臨做皇帝,就是因為多爾袞中了孝莊的美人計,為了心愛的美人孝莊,多爾袞當然力保孝莊的兒子福臨做皇帝。

當然,多爾袞立福臨得到的補償就是成為皇太后的孝莊下嫁多爾袞,多爾袞最終成為權傾天下的皇父攝政王。

其實多爾袞是清朝入主中原一統天下的真正皇帝,多爾袞勾結大漢奸吳三桂帶領清軍大舉入關,先後消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朱由崧的南明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清朝一統天下大局已定。

滿朝文武、王公貴族見了多爾袞,都是要“列班跪送”,後又取消了多爾袞對小皇帝福臨的行禮,多爾袞穿的朝服有八條龍,僅比皇帝的少一條龍,帽冠上為十三顆珠子,僅比皇帝的少一顆珠子,多爾袞的睿親王府更是豪華壯觀,大有和皇宮相比的趨勢,完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掌握清朝最高權力的多爾袞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既愛權,更好色。他廣開“色”路,在八旗女子中舉辦選美大賽。後又強娶侄兒豪格的老婆和朝鮮公主姐妹花。

此時作為清朝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功高蓋主權傾天下,威望如日中天,如果想廢掉八歲的小皇帝福臨,自己做皇帝輕而易舉,但多爾袞還是為了心愛的美人孝莊,還是放棄了做實至名歸真正皇帝的機會。

當然多爾袞沒有廢掉福臨自己稱帝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沒有親生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多爾袞即使做皇帝,將來還要把皇位還給稱他為“皇父”的乾兒子順治帝福臨,多爾袞的權力與地位與真正的皇帝沒有區別,又可以名正言順的睡皇帝的母親孝莊皇太后,何必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呢?

但隨著小皇帝順治帝福臨年齡漸長,他開始知道了男女之事,於是福臨越來越不能容忍母親孝莊下嫁給叔父多爾袞這樣的醜事,覺得是對自己對父皇皇太極的侮辱,就像秦始皇嬴政長大以後不能容忍呂不韋、嫪毐等權臣與皇帝母親趙姬通姦、北魏孝明帝元詡不能容忍鄭儼、李神軌等大臣與母親胡仙真通姦一樣。

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心緒煩躁,便率領諸王等人到邊外去狩獵。但在行進之中,突然感到頭暈目眩,跌落馬下,膝蓋跌傷,當地土民用石膏給他塗抹了傷口,他勉強支撐著繼續前進。

後來多爾袞感到膝蓋劇烈疼痛,難以忍受,胳臂無力,便急令回營。此時,諸王大臣們見他面色蒼白、伏鞍不起,便慌慌忙忙地找來擔架,將多爾袞抬至附近的喀喇城,不久死去,年僅38歲。

據說多爾袞之死是順治帝福臨借刀殺人,利用多爾袞的親哥哥阿濟格害死了多爾袞,然後再殺阿濟格滅口。

當然福臨除掉多爾袞也得到了母親孝莊的支持。在兒子與情夫之間,孝莊選擇了兒子,當然比選擇情夫殺害兒子的導致北魏滅亡的皇太后胡仙真更有遠見卓識。

公元1651年2月,多爾袞死後僅2個月,順治皇帝福臨就“削去爵位、黜出宗室、抄沒財產”,追奪多爾袞的一切封典,毀墓掘屍。

如果孝莊對多爾袞有真感情,她也不可能允許兒子福臨這樣做,因此孝莊一直只是用美人計利用多爾袞為自己為兒子的地位保駕護航,當然她對丈夫皇太極也沒有真感情,她死後明確不願意與皇太極葬在一起。

因此康熙只是將孝莊的靈柩暫時運往清東陵,後在昌瑞山下建起“暫安奉殿”,將靈柩停放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雍正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將已經死去37年的孝莊葬入地宮。


厚德載物49847


很難,如果多爾袞真的可以廢掉福臨的話,那麼當初還立福臨這個傀儡皇帝幹什麼呢?直接自己當了皇帝就好了,首先說立福臨就是多爾袞均衡各方勢力做出的選擇與讓步,再者雖然多爾袞不是皇帝但卻頂著攝政王的名義管理朝政,可謂是權勢滔天,也算是達到個人權利的巔峰了。

其次福臨當時還小但是福臨的母親則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就算是多爾袞有廢了福臨的心怕也是沒有廢了福臨的力量,孝莊太后不會坐視不管的,其次福臨一天天長大地位越來越穩固,就算要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其實福臨就是在多爾袞的陰影之下長大的,即使多爾袞不死隨著福臨一天天長大,福臨與多爾袞之間勢必會有一場政治摩擦,那麼最終不是福臨勝出就是多爾袞勝利,其實多爾袞早亡算是對大清國最好的結局了。





婉兮歷史


先說我的觀點:如果多爾袞不死,他不會廢掉福臨自立,也不會殺皇太極的子孫。

首先要弄清楚一點,多爾袞從福臨登基繼位的那一刻起,他就永遠失去了當皇帝的可能。

順治繼位是歷史條件下的必然選擇。

皇太極死後,皇位的爭奪戰主要是在豪格和多爾袞之間展開。當時大清皇位傳承採取的是“八王議政推舉制”,說穿了就是八旗旗主貝勒之間的實力較量。誰的實力強,誰就有更大的話語權,誰就有更大的希望繼承皇位。論當時的八旗旗主,多爾袞和豪格是實力最為突出的兩個人。但是兩人的實力和背後支持勢力都在伯仲之間,雙方都很難完全壓制對方。出於大清當時所面臨的局勢(大明朝崩塌之際),保存大清國力逐鹿中原是第一選擇。在這個問題上,多爾袞和豪格“統一戰線”,加上其他八旗旗主的共同商議,最終將福臨推上皇位。這是當時大清可以做出的最佳選擇,也最符合大清的整體利益。



多爾袞沒有“廢帝自立”的可能。

雖然多爾袞死後遭到了順治的“清算”,最大的理由就是說他有篡位之心。然而後世乾隆已經給多爾袞平反了,乾隆既肯定了多爾袞對於大清定鼎中原做出的傑出貢獻,又否定了多爾袞謀反篡位的可能。

那麼,多爾袞真的沒有“廢帝自立”之心嗎?我的答案是,沒有。因為多爾袞根本沒有這個機會和理由去做。

第一,多爾袞位極人臣,享受帝王待遇。

多爾袞從最初的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皇父攝政王。封號的變遷也是多爾袞功績累加的過程(至於野史中所說他與孝莊的私情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這裡不多做解釋),毫不誇張的說,多爾袞就是當時大清的無冕之王,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他可以住在皇宮,出行規格待遇與皇帝無二,玉璽也掌控在他手中,多爾袞雖然是攝政王,行使的卻是皇帝的權力。多爾袞沒有必要為一個“皇帝名號”與整個大清為敵,多爾袞不會傻到做這種自掘墳墓的事情。



第二,“八旗制度”保障皇位安全。

多爾袞雖然權傾朝野,手中又手握兵權,但大清並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是對皇權最大的一個保障。皇位是八旗旗主共同推舉出來的,代表的是八旗整體的意志和利益。多爾袞雖然手握兩白旗,但還有另外六旗可以約束他。如果多爾袞想要以一己之力廢掉福臨,顯然是痴心妄想。因此,順治在被推上皇位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多爾袞無法動搖他的皇位。對於這一點,多爾袞心中也必然很清楚。



多爾袞“後繼無人”,不會殺皇太極子孫。

上面說了多爾袞沒有“廢帝自立”的理由和條件,那麼他就更沒有理由殺皇太極的子孫了。原因很簡單,即便多爾袞將皇太極的子孫全部殺了,到時候皇位依舊還是需要通過八旗旗主推舉,多爾袞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可以被推舉上皇位。再退一步講,即便多爾袞被推舉為皇帝,他沒有兒子來繼承,到時候皇位依舊還是別人家的。與其這樣,多爾袞又何必多此一舉,吃力不討好的同時還是揹負千古罵名!

綜上,如果多爾袞不死,他也絕對不會殺掉福臨,更不會殺皇太極子孫。因為這不符合多爾袞的自身利益,相反的還會損害他的既得利益。


月關略萌


順治皇帝福臨

首先,多爾袞的驕傲。

多爾袞的榮耀與時俱進,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君臨天下的滋味,從睿親王到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和封賞進展太快,即使想從假皇帝變成真天子,也需要水到渠成,貿然稱帝或許會讓剛剛奪得的江山基礎不穩。多爾袞進京後在封號、禮節和儀仗方面一再提升,僭越之事不斷髮生,他也許是在試探皇族和百官的底線,還沒到稱帝的時候,驕傲的多爾袞是不會輕易下手的。

其次,多爾袞無子。

雖然後學者考證,多爾袞死前有一個不具名的幼子,但官方從來認為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有傳言說多爾袞在戰鬥中傷了命根,身邊妻妾多達十多人也只能“掩人耳目”。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滿清的每一次傳位都搞得陰雲密佈,多爾袞不能不考慮他當皇帝后的繼承人問題。多爾袞身邊有很多妻妾,或許他正在尋找“恢復能力”的辦法,但沒有兒子他仍然不敢貿然稱帝,否則後患無窮。

最後,多爾袞死得太早

位極人臣,只有三十多歲,多爾袞或許驕傲的認為自己還有時間,誰能想征戰天下,可以在馬背上吃飯睡覺的多爾袞,會在打獵的途中墜馬而亡呢?死得太早,或許讓多爾袞還沒有準備完成的篡立中道崩殂。39歲落馬傷重不治,也有人認為這是順治娘倆使得手段,但他能帶出去打獵的親兵,哪個不是對他忠心耿耿?被人陷害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多爾袞就是命裡沒有皇帝的緣分。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不會,皇太極死後,皇位的爭奪權集中在豪格和多爾袞之間,立福臨為帝,就是多爾袞妥協的結果。

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權力,大大削弱各旗的勢力,除擁有兩黃旗外,把正藍旗也奪到自己手中,因此實力遠遠強於其他勢力。因此,豪格作為皇太極長子,這三旗必然擁戴豪格繼位。

而擁有兩紅旗的代善,鑲藍旗的濟爾哈朗也並不支持多爾袞繼承皇位。因此,睿親王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繼位的條件不成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至此,禮親王代善等奉福臨登位,各王貝勒大臣等,共同誓書,昭告天地,同時宣佈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改元順治。

然而還有部分親貴大臣不死心,如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多爾袞自立為帝,結果被多爾袞誅殺。這就說明,由於力量的對比,多爾袞根本沒有繼位的可能性。

如果在順治登基以後,還欲效法宋太宗事,那兩白旗將會被其他六旗群起而攻之,引起內亂,這也是多爾袞不希望看到的。


子不語乎


不會的。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大滿清貴族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因為是庶出,所以當時即便努爾哈赤相對於皇太極更偏愛於小兒子多爾袞,但是在努爾哈赤世襲王位的時候,還是遵從了嫡長子繼承製,遵從了滿清皇族多數人得意見,確立了當時年紀較大、閱歷豐富、較有權力的皇太極。

為此,根據滿族制度,多爾袞的生母也被處以死刑,與努爾哈赤合葬。但是多爾袞生性聰明,又接連遭受到了這諸多打擊,使得幼年得多爾袞就早早地感受到了政治的血腥味道。後來,憑藉著天生優勢和自身的勤奮,小小年紀的多爾袞就成為了南征北戰的大英雄,還是滿清八旗之一的旗主。

公元1643年,皇太極因病駕崩。公元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軍首次入關,當時滿清貴族心中都認為多爾袞是繼承皇太極的最適人選,並且皇太極在臨終前也尚未留下繼承人的遺囑。但是當時手握重兵的多爾袞卻沒有選擇稱帝登基,而且選擇和孝莊太后共同追隨輔佐年僅6歲的福臨(順治帝)登上了帝位。

第一點,當時在清軍入關後,清朝上下開始對皇帝的人選費盡心思。其中皇太極生前最為信任的兩位大臣索尼與圖賴,都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先帝有兒子在,必立其一。”這兩位重臣的意見其實也已經代表了大多數滿人和官員的看法,這種輿論不得不對多爾袞產生極大壓力。其次,福臨作為皇太極的嫡子,具有正統血脈,是皇太極死後最合理和最合法的繼承人;再者說,多爾袞作為福臨的叔叔,如果強行搶奪帝位的話,不僅自己臉上不好看,而且極有可能引起內部對之的厭惡。

第二點,當時身為四大親王之一的豪格(皇太極的大兒子)在清朝同樣頗具實力,毫不誇張地說,豪格的影響力乃至實力大可與多爾袞旗鼓相當甚至是超越了多爾袞。根據《清史稿》記載:親王豪格身後有坐擁正黃旗和鑲黃旗,比起坐擁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多爾袞不僅在血統正宗上具有壓倒性優勢,而且實力也是超過多爾袞的。多爾袞如果敢直面皇位,那麼隨之必然的也就要面對如此極具競爭力的豪格。

第三點,當時處於抉擇之下的多爾袞遇到了孝莊皇后。本來無緣皇位的順治,卻在母親的“安排”下,順利地坐上了帝位。這又是怎樣的呢?在面對競爭力如此強悍的豪格後,多爾袞也是一籌莫展,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孝莊皇后出現了。既然現在無緣地帝位,那也不能如此便宜了豪格,於是多爾袞選擇了與孝莊皇后聯手將福臨送上皇位。這樣的孤兒寡母在多爾袞的大力支持下合法繼承皇位,豪格也無話可說。而且如果福臨順利登基的話,多爾袞也可以實際當個幕後操縱者,這樣,他就足夠了。


維C牛奶咖啡糖


多爾袞不會當皇帝的,在我看來主要是有三點原因。

第一是他沒兒子,不是什麼小問題,但你想謀位,自然需要有圈子團隊,團隊裡的人看你連兒子都沒有,就覺得這事不太靠譜了。

第二他發過誓不當皇帝。建州那會兒剛入關,民風還比較淳樸,說過的話就是射出的箭,回不了頭的。

第三他沒法面對代善。代善的一子一孫勸多爾袞稱帝,被他殺掉了,現在自己要回去,怎麼面對代善。代善在努爾哈赤諸子裡威望極高,忽視不得。

出於這三點原因,我相信多爾袞就是沒病死也不會篡位的。


甲申十七年


多爾袞自己都死的不明不白的,哪還有可能行太宗之事。多爾袞的勢力做攝政王還是可以,若是行不軌之事,滿清政權將會崩塌,入住中原大計,將不會實現。說白來,多爾袞太年輕,服不了眾。

史書上說的多爾袞中年暴斃,應該是一場陰謀,好端端的王爺,說暴斃就暴斃了,應該是權勢太大,不利皇帝統治,被清算了。多爾袞也是太大意,功高震主,尚不採取自保措施,親率三百精騎出京,以為萬無一失,可惜,三百精騎成了多爾袞的陪葬品,為了遮蓋這骯髒的政治陰謀,只好對外說,忽得怪病,暴斃而亡。

多爾袞有稱帝之心,奈何滿清八旗,並不是每個旗主都買賬,多爾袞雖有雄才大略,但時機不允許,強行稱帝,滿清內訌,會失去入住中原的大好良機,多爾袞權衡利弊,還是甘心做一個攝政王吧,這對滿清政權的長治久安比較有利。也有野史說多爾袞和孝莊叔嫂戀,多爾袞不忍心廢除順治,這只是傳聞。

多爾袞作為滿清權臣,功高震主,應該懂的退讓,伴君如伴虎,權利面前稍不留意,就遭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