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你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的?

翰墨水鄉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理由如下:

1.這句話過分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老師不是萬能的。

學生的成長是內外因共同決定的,最主要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昔日孔子門下弟子三千,尚且只有七十二賢人,難道說孔子是不會教書的老師嗎?假如說孔子是不會教書的老師,那還有誰能超越他的地位呢?

3.這句話否定了人的差異性。十個手指都有長短,學生之間自然也會有差異。同一個老師教,上同樣的課,有人考試得100分,有人得個位數。難道就因為有人考個位數,就說這個老師不會教書?那我想問,那有考100分的,你又怎麼解釋呢?

4.這句話存在邏輯錯誤。假如“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是正確的,那麼就有:只有不會破案的警察,沒有抓不住的犯人;只有不善治國的總統,沒有治理不好的國家;只有不會治病的醫生,沒有治不好的疾病……這難道不可笑嗎?

綜上,我覺得這個觀點實在太過牽強,過於片面,看問題不夠全面。


中小學數學張老師


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一直被詬病,它就像高懸在每一位教師頭頂的利劍,又像孫悟空頭上戴的緊箍咒,讓教師們無所適從,只剩下無可奈何的蒼白感和無力感,找不到職業歸屬的幸福感。

曾幾何時,這句話又被領導們管理者們冠冕堂皇地當成管理的制勝法寶,大會小會張口閉口地拿來說教,不厭其煩。理所當然這句話被當成了一把拯救教育的“萬能鑰匙”。

01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年輕時也像一名憤青,對這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至理名言深惡痛絕,更對大放厥詞說這句話的名家嗤之以鼻。教師是人又不是神,我們是凡人又不是聖人,憑什麼要做聖母瑪利亞?憑什麼要頭頂雷人的光環?

年輕無敵。有的只是滿腔熱血。

拼盡全力上好每一節課。

耗費所有時間苦口婆心護送問題少年回家。

加班加點備課教研。

週末還被拎去參加大隊活動。

年終考核學困生個位數的成績拖了後腿……

因為年輕,所以覺得委屈,怨懟,不平,傷心,迷茫……

因為年輕,又能分分鐘重整旗鼓面向未來,依然要敬業愛崗,依然不計前嫌愛生如子,誰讓我們是人民教師呢。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咒語嗎?看來這就是生生不息解不開的結了。

02

在教學崗位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年長了,再來重新審視這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對這句話的理解多了幾分理性,更添了幾分從容。

瞭解背景。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最早是由我們近代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提出的。

陳鶴琴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與陶行知、晏陽初、黃炎培並稱中國教育界四位聖人,他被譽為“兒童教育的聖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最初只是陳鶴琴先生用以自勉的一句話。

陳鶴琴先生一生致力於幼兒教育,當時說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在給一切為零的幼兒教育領域鼓勁,旨在強化教師的責任感。或許他本人也沒想到,若干年後,他的這句話卻被部分管理者當成“苛求”老師的金科玉律,一竿子打倒一大片一線教師。

錯的不是這句話,錯的只是人們的斷章取義,錯的只是人們的偏執解讀。

我們要做的只是盡心盡責,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足矣。

03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新時代,新解讀。是該到了我們重新詮釋和踐行這句話的時候了。

不偏不倚,一分為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全國優秀教師丁榕總結出了班級管理經驗,受益匪淺。

1、瞭解學生做到六知:

對學生的成長環境知根,對學生的成長過程知底,處理問題知情,做思想工作知心,做學生的知己,做家長的知音。

2、處理好五種關係:

傳授知識是老師,誨人不倦

關心疾苦是慈母,無微不至

糾正錯誤是大夫,治病救人

生活學習是姐妹,親密無間

交流思想是朋友,心心相印

結尾感言: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清新的春天,老樹也能萌發新綠。靠近春天,冰雪就會融化。靠近音樂,生命就會舞蹈。靠近清泉,心靈就會溼潤!

我們很慶幸,因為我們有一個平凡而光榮的名字,我們是教師!


妍奇老師


好多年前我就在一所學校的圍牆上看到這句話,當時就感覺到這句話看似是看重老師的作用,實際上是對老師一種汙衊,是目前社會對教育行業扭曲的一種錯誤觀點。

固然,教育一方面是教學,另一方面是育人,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就是教書育人,把每個學生教好是老師的終極目標。但這個目標實在太高了,根本就實現不了。教師只能是做的更好,無法達到最好。

每個老師都不一樣,自身的知識,素養,教學水平也不相同,任教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傳授方法不同,教學所達到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但老師的目的都一樣,都是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點,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取得更好的成績。

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樣水平的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不一樣呢?為什麼會有優秀生和後進生之分呢?為什麼大學有958和211等雙一流和普通院校之分呢?為什麼會有本科和專科之分呢?為什麼孔子三千學生,只有七十二人優秀呢?這難道都是“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造成的嗎?

孔子在幾千年之前就已經告訴我們教學相長,有教無類,因人而異,說明人與人之間在某些方面是有差距的,老師不能背這樣的黑鍋。

對於學生我們就不用分析了,“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如果學生都學會了,還用老師幹什麼呢?自己學就行了唄!目前網上上課,空中課堂,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學習是怎麼一回事了,開學後的成績變化就可以看出來這一時期學生學習的效果了。

所以學習是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教學也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在一起的,二者相互聯繫的。離開誰效果都不會好。

奉勸有這種思想的人再想一句話,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孩子怎麼樣,就證明家長就是怎麼樣的人。

這句話,氣人不!

與大家共勉,當好家長,做好老師,一起為孩子未來共同成長!

圖片引用自網絡,謝謝。


綠蟻紅泥醅酒


這句話說的太絕對了,教學本來就是個學生和老師相互配合的過程。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分下面兩種情況來辯證分析:

一、學生願意學習

現在00後,10後的學生普遍都比較聰明,有些學生勤奮好學,對於老師講的內容,自己很容易就可以消化吸收。但如果老師自己的教學水平差,只能教學生比較簡單一點的知識,對於複雜的內容講解的很模糊,這同樣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更不利於學生學習思維的變通。同樣一個問題,有的老師講解的半知半解,有的老師卻能講的豁然開朗。對於此類學生,一個好的老師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二、學生厭惡學習

俗話說:“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再好的老師也永遠教不會一個厭惡學習的人,有些學生由於家庭因素,個人經歷等種種原因,導致他從內心深處就不願意去學習,老師在講臺上對知識點講解的在透徹,他們更本聽不進去。對於這類學生,就不是一個會教的老師能解決的了。

綜合來說,一個會教的老師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但一個學生能不能學好,這就不全是一個老師能決定的了,畢竟中國學校採取的是班級教學方式,一個老師對應幾十個學生,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管好所有不願意學習的學生。對於他們,則需要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了。


醉裡挑燈舞劍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對這句話,談談自己的理解

沒有學不會的學生。

先看後半句,“沒有學不會的學生”,意思是說,學生只要想學,一定能學好,關鍵是怎麼讓學生去學好,這是老師的事情。

學生學得會的前提是:學生自己一定要願意學。關鍵是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比如說玩手機呀,覺得讀書難啊,沒有人生目標,沒有明確的追求,而不願意把精力花在學習上。學生不願意學,肯定學不好,也就不會用心去學,這時候即使老師再認真去教也沒有用。

那怎麼辦?

先解決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引導學生打開心結,心中有追求,內心有目標去學習。只要解決了學生願不願意學,接下來就是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和執行力的問題了。

成功引導學生有意願去拼命學習後,這時候只要讓學生能做到課本的基礎知識、概念和邏輯,都清清楚楚,理解並能發散思維,在解答中把題目審清楚,把熟練的概念切入到解題中,計算準確,成績肯定能夠大幅度提升,這時候學生就可以學好。

所以,最難的環節在哪裡呢?就在解決學生願不願意學的環節。這是老師最難做的一步。也就是說,一位學生碰到一位好老師,是這輩子最榮幸的事情,這位老師已經不是單純的老師了,而是孩子的人生導師!

引導一個人去做事情遠比督促一個人去做事情更重要。

我一直覺得學習與天賦、智力無關,特別是高中學生,能夠經歷中考考上高中,智力上不會存在問題,關鍵是引導。帶的學生成績比較差,所以我讓他們從小學開始學起。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對於前半句,是這麼理解的。上面已經說過了,解決學生願不願意學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如何讓學生想學之後,覺得能學得下去,是一個核心。也就是說,要把學習重要環節剖析出來,怎麼剖析出來呢,那就是任何一道難題都是由最簡單的幾個課本基礎知識組成的,只要把那幾個知識挑出來,用思維串起來,教會學生怎麼應用熟練的基礎知識切入到解題過程中,那麼就是一個善於教學的老師。

會教的老師有2點很重要:

第1點:會引導學生去讀書,引導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第2點:能夠將題目中的知識點提煉出來,用一個簡單的邏輯把熟練的課本知識切入到解題中,講給學生聽,讓學生覺得讀書沒有那麼難。


梁說高考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句話對嗎,這句話應該是正確的。但這是純屬理論上的,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比如有一個弱智孩子在學校裡學習,你責怪老師沒有教會他數理化,沒有讓他上清華北大,那是老師的責任嗎?顯然不是。但如果教他正確穿衣服,正確洗個手,正確寫個名字,做人一些基本道理,我估計十有八九,應該能夠掌握,所以,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這和教育目標以及評判標準有關。如果以上清華北大作為唯一標準,那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是不會教的老師,如果只是教穿衣吃飯這些基本常識,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好老師,如果把這句話放到現在的義務教育中,絕對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義務教育是主要是以分數來考核老師的教育成果,不同的學生,同一個標準,有人優秀,有人良好,有人及格,甚至有人不及格,這和教育的評判標準有關,更是和學生的自身因素有關,學生分數有差距,這是一種常態,教出不及格的學生,就認為老師不會教,用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來評判老師,大錯特錯了。


紅葉層染


我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應當作為老師的座右銘進行自勉。為什麼現在的一線老師非常反感這句話,甚至攻擊這句話。我認為是理解上的偏頗。在什麼是教好什麼是沒教好的評判標準上有分歧。有老師說我給你一個成績差態度又差的學生,你能教好嗎?我的回答是:我可能天天教他一個人,都達不到優生的水平,但是我可以保證能讓他進步,您說這是教好啦還是沒教好?在學校我們有時遇到這種情況,有的老師把班帶不下去了,把這個班帶成了差班,學校領導沒辦法,只有調換老師,調換老師之後發現這個班的教學成績等各方面大有起色,學生並不是他們口中說的那麼差。有的差生走上社會後,對有的老師恨之入骨,對有的老師永遠感恩。所以我認為只要做到真心關心關愛學生,學生是可以教好的。如果我們只盯住學業成績,讓所有的差生都達到優生的水平,這個可能我們都做不到。


美麗鄉村8818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明顯是對老師有意見了啊,老師沒有絕對會教的老師,學生也沒有絕對學不會的學生。有問題找原因,對症下藥方是上策。

老師面對的是整個班級的學生,只能是按教學進度授課保證絕大多數學生消化吸收以及掌握知識的,對於個別跟不上進度的。只能課下輔導,有時真是時間,精力等條件所限,但這不能簡單地歸為“不會教”。

作為家長,一定不要當孩子面討論某個老師的講課講得不好,在不可能轉班或轉學的情況下,會讓孩子從心裡更加牴觸老師,影響他的聽課效果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老師對媽媽(爸爸)說了,你最近表現特別好;聽課越來越認真了;這個學期你肯定進步特別大;老師可喜歡你了。諸如此類的話來鼓勵孩子,融洽孩子和老師的關係。

當然,作為老師,也應當儘可能的觀察到孩子們的一些細節,有時老師的一點小小的關愛會改變孩子的整個學習狀態。

總之,出現問題了不能簡單地說老師不會教,或學生不會學,具體情況還得找具體的解決方法。解決問題是關鍵而不是互相指責。





中小學數學天天練


我是做教育培訓的,這句話就是我的座右銘,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是:“只要老師方法得當,任何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輔助者的角色,科學的輔助一定有促進作用,但作用的大小主要還是取決於學生,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相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這句話時,都理解成學生學不好都是老師不夠專業,在我看來,學生學得好和有進步是兩個概念。就像對一個知識點,聽得懂和會做題一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大家要辯證看待。

我為什麼要這樣理解的理由如下:

1、學習天賦不同:沒有哪個老師敢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被他培養成尖子生,但是很多優秀的老師都敢保證能讓每一個學生取得進步,老師會不會教主要還是體現在能不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將自己的所學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傾囊相授。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不同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通過接觸掌握個體的情況,對症下藥,科學教學。學生一定能取得進步,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上限不同,所以能不能成為尖子生主要還是要看學生學習天賦。

2、心理素質和情商不同:其實讀書也是在讀心理素質和情商,情商高的學生不易受外界影響,與同學相處如魚得水,同學關係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反之,則會影響學習;同樣心理素質好的學生,無論大小考,都能鎮定自若,不容易出現滑鐵盧,反之,心理素質差的學生往往考試發揮不出全部實力。對於心理素質差和情商較低的學生,老師的作用是通過與學生溝通改善這種情況,注意是改善而不是改變。所以這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干涉下能有進步,但是能不能學得很好誰都不敢保證!

3、學習主觀能動性的不同:學習主觀能動性的不同也是造成個體差異的一大因素,遇到此類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激勵學生。


求索數學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在我看來是一句帶有諷刺意義的話:

1、原因一:教師是“聖人“,不是“神人”。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我很認同老師要面對不同的學生,研究不同教法,做到因材施教這是非常必要。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質工作,踏踏實實做好工作,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學子,這也是一個教師必須做到滴!教師可以做“聖賢人” ,但真做不了“神人”!即使把教師奉上神壇鍍上金身,教師仍然還是那個無法超凡脫俗的'凡夫俗子'!俗話說'山中樹木有高低,十個指頭有長短',自然基因的不同組合帶來的差異,作為教師有時真無能為力。

2、原因二:教師能叫醒一個真正“睡著“的人,但很難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成才是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方面的合力。所以單憑教師的一己之力去叫醒一個下定決心“裝睡”的人,恐怕教師真的難承如此之重!

總之,作為教師既然選擇了這個神聖的職業,我們的工作態度和職業操守將是千千萬萬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靜下心來,練就一顆真正的“聖賢心”,做一個對得起良心的真正“聖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