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價未來走勢究竟如何?

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談判破裂。隨後,沙特阿拉伯打響了“石油價格戰”。其大幅調降了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為20年來最大。沙特阿美將4月份面向亞洲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4-6美元/桶,向美國的原油銷售價格下調7美元/桶,向西北歐及地中海地區的折扣最大,售價下調6-8美元/桶。沙特還計劃在下個月大幅增加原油產量,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

受此影響,3月9日石油期貨市場開市後,國際油價一度暴跌30%,創下1991年以來最大跌幅。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最低跌至31.02美元;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最低跌至27.35美元,均跌至2016年初的低位。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美股熔斷後,特朗普回應

油價暴跌立刻傳導到股市,3月9日最早開市的亞太股市率先大幅下跌。美國股市3月9日開盤就暴跌,北京時間21:34,標普500指數跌幅達到7%,觸發第一層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股市首次熔斷。加之疫情蔓延,使得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新聞來源:新民晚報)

石油質量、價格和消費趨勢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石油都是生來一樣的。石油的品種繁多,質量也有天壤之別。一些高質量的石油,價格很高;而另一些則幾乎沒有市場。甚至在外觀上,絕大多數石油與黑金的描述也扯不上半點關係。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桶”這一說法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石油實際上根本不會裝進桶裡,就算在行業早期也是這樣的。今天,桶只是一種衡量單位。(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每種石油都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特性,溶於其中的各種金屬的數量也不同,而恰是這些金屬含量決定了它們的市場價值。密度和硫含量是最重要的兩個變量。密度反應了石油的稀稠度, 按照美國石油學會(API) 設立的標準來衡量:數字越高, 稠度越低, 高API數字代表了最輕的石油。以API標準來衡量,最重的傳統石油是10°(相當於水的密度),最輕的石油超過45°。

在這一範圍之內,原生石油又被劃分為不同的種類,但是不幸的是,每一種類的界定隨產地的不同而變化。原油大致分成三類:該標準中從10°到25°的原油被稱之為“重油”;從26°到34°的原油被稱為“中油”;而輕油則是34°之上的那部分。

硫含量有它自己的分類尺度。從重量來看,所謂甜油的硫含量小於0.5%,中酸石油的硫含量位於0.5%到1.5%之間,而那些硫含量超過1.5%的則被界定為酸油。這一術語可以追溯到石油工業早期,當時盲目開採者們親口品嚐他們的原油以判斷其硫含量,並發現硫含量越高,味道越重。越輕的石油,其硫含量就越低。但是,地理位置本身並不能決定石油的輕或重,以及硫含量;一些國家輕油、中油和重油都同時生產,而且石油的硫含量也不一。

還有其他一些特性把不同的石油區分開來,並決定其最後用途,其中最重要的是傾點溫度和粘性。它們影響著石油的船運或管道運輸的難易程度。高傾點的原油運輸起來更為困難,因為這樣的原油在常溫下很容易凝固,特別是臘含量較高的原油。粘性衡量的是石油的流動阻力:粘性越高,流動性越差。

如今,中高硫含量的中等密度石油佔到了世界石油近60%。輕油大約佔到了全球供給的20%,其中有半數以上有較高的硫含量。海灣成批的石油產量也是由中油構成的,它們的硫含量通常都很高。最常見的

沙特石油——阿拉伯輕油,它的硫含量處於平均水平,但是它只能勉強把自己歸於“輕油”這一列, 因為以API標準來衡量, 它一直在34°的水平徘徊。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當地時間3月10日上午11點48分宣佈暫停股票買賣,沙特利雅得證券交易所發佈的公告顯示,暫停股票買賣的原因是“等待宣佈公司重要事務”。按照公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將從當天11點50分開始暫停交易。截至暫停交易時,沙特阿美股價為每股30.05沙特里亞爾,當天上漲1.7里亞爾,漲幅為6%。(新聞來源:央視)

石油質量不遵循線性模型,不同油田取決於不同時期的產出。在近幾十年裡,專家指出,石油生產向重油化推移是一個不可阻擋的過程,但是,這一推移過程並沒有出現。

大雜燴般的石油市場挑戰著行業的下游產業,因為每種石油所帶來的最終產品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不同,這與這一基本的潛在規則相吻合:石油的質量越高,煉油商所得的含有附加價值的石油產品(像石油和煤油機燃料)的數量就越多。

我們可以從原油中提煉出上百種最終產品,而這些最終產品一般可以被分為四大類:輕質石油產品(如汽油和直餾石腦油),中間餾(主要是煤油和柴油) , 蒸餘油(如燃料油) , 和特製品(如瀝青,潤滑劑,焦炭,等等)。汽油主要被用作汽車燃料,而直餾石腦油主要被用作石油化工產品的原材料。煤油主要被用作噴氣飛機的燃料,而柴油主要應用於運輸業、採暖和工農業設備。剩餘燃料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於生產瀝青產品,以及用於製造緩解機器運作過程中減少摩擦力的潤滑油。我們的世界正在要求越來越多的低硫含量的輕石油產品,這就是競爭和生存的基本要素。

正因為石油品種不是單一的,所以原油及其提煉產品沒有一個通用的價格標準。正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能真正地控制供給,所以也就沒有人能真正地控制石油的價格。儘管媒體總是給出一些沒有根據的觀點說OPEC只要通過限定自身的生產配額就能間接地影響石油價格,但是即使是這股勢力的影響力,也因其成員缺乏遵守最高限額的自律性而大打折扣——這一行為在歷史上曾降低了該組織的影響力。在近代史中,石油過量生產及其隨後的價格崩潰背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OPEC產油國拼命地通過“桌下交易”來破壞該組織關於官方配額的規定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簡稱,1960年成立,組織宗旨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維持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穩定。3月7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OPEC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談判後表示,從今年的4月1日起,此前的協議失效,協議將不復存在,並且參與者將不再承擔任何義務。為幫助國際油價回升,作為非歐佩克國家的俄羅斯曾在去年12月和歐佩克國家達成每日減產210萬桶的協議。而今歐佩克未能和俄羅斯達成減產協議,沙特阿拉伯則採取激進策略。

價格變動主要依賴於質量、某國的出口目的地、市場情況和煉油結構。但是,這只是事物的一面。與其他商品相比,石油價格還受未來供給和需求預期的影響,這些預期不但影響著石油的實體交易,而且還影響著石油的金融交易。

產油國和石油公司之間絕大多數的銷售/購買合同都是中長期的,後者主要通過這種形式的合同來滿足它們的巨大需求。然而,這些交易的有效價格是在下列兩個參照物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演算出來的,即現貨市場期貨合同。在現貨市場,商業買家或貿易商會需要整油輪的石油,這一單批貨物一離開加載臺就馬上轉手給另一個買家,而這個買家可能又賣給另一個買家,因而,這一單批貨物形成一條很長的交易鏈條。不管它的交易鏈長不長,現貨市場鏈涵蓋了所有的現有產出的石油數量,大約佔到了每天石油全部交易的30%。傳統上, 現貨市場是以基準石油為基礎的——如WTI、布蘭特、迪拜等等——其他所有的石油都以這些基準為相對準則,按照自身的質量在這一準則內確定自己的位置,得出相對價值。但是由於當前基準產量不大,所以它們的現貨市場很小,甚至沒有交易。因此,這些少且小的現貨交易可以對整個石油市場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而且如果(比如)單批貨物以不合常理的價格成交的話,可能會嚴重扭曲整個市場。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油期貨合同在確定石油價格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些合同不涉及原油的實體交易,而主要是商人(買賣雙方)之間以及純金融經營者之間的的財務往來(以1000桶為單位的批量交易),他們想對價格預期進行投機。出於這些原因,這種交易中的石油稱之為“紙上石油”。期貨合同的期限從1個月到倫敦的3年,以及紐約的5年,但是大多數合同都是1個月,2個月,或者3個月的。

期貨市場的石油價格包括現貨市場的貼水和升水,二者反映出買家和賣家對將來石油市場走向的預期。賣家可以根據當前價格進行貼水,以避免將來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危險;對應地,賣家也可根據當前價格進行升水,希望在將來價格上漲中獲利。這種套期保值在期貨市場的運轉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它存在的主要理由就是為商人提供了管理風險的工具。每一個合同常常都在一天之內被買賣上千次,很像公司股票,最後以升水價格付款終止買賣。但是,以股票來說,實體現貨市場的錯誤信號,未來走勢的熊市和牛市情緒,以及完全的投機操作,都可能扭曲真實價格。例如,對未來石油中斷的擔心,以及供需失衡的延續,都會放大價格的漲跌幅度。很多觀察家和OPEC成員國都持有這樣的結論:實際上,

最近幾年在石油期貨中的金融投機活動對火箭般上升的石油價格負有部分責任。但是,相對於投機活動本身,市場心理更能抬高或降低價格。石油市場中,金融交易者在所有貿易商中只佔很小的份額,貿易商才是不可或缺的商業人員。當金融從業者數量相對於商業從業者的人數提高(這種現象非常罕見)這可以作為投機現象出現的跡象。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石油期貨市場中的非商業從業人員人數在2004年下降了,正值石油價格開始飆升。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當報紙上說,價格開始超過60美元或者降到20美元以下,它們所說的通常是WTI和布蘭特石油的期貨合同;而同期,其他的低質量原油也可能在10美元或不到20美元出售。

石油質量及其派生物和相對價格的複雜性和相互關係凸顯出了石油市場一個重要且讓人有些困惑的一面:即使石油供給水平大於需求也不一定能滿足需求。如果煉油能力不足或者不能處理某些石油種類的話,這種事情就會發生。

20世紀90年代這一現象開始出現苗頭並緩慢發展,最後於2000年成為普遍現象,這很大程度上是全球汽油、柴油和其他石油產品採取了更為嚴格的質量規範的結果。出於環境因素,全球都施加壓力要求降低燃料中鉛、硫和其他汙染元素的含量,這導致了那些能生產更多高質量最終產品的高質量原油的需求增加(價格上漲)。同時,這對很多沒能成功升級的簡單煉油廠帶來了壓力,其最根本的擔心是無法收回投資。

實際上,在過去的20多年中,世界煉油體系一直是石油工業中薄弱的一環。20世紀80年代早期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當時每天的煉油能力超過8000萬桶,而消費卻不到每天6400萬桶。當它們在微利甚至負利潤中苟延殘喘的時候,日益增大的環境法令方面的壓力使其成本劇增,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忙於減產而不是增產。而且,當地社會對建設這些環境上受“質疑的”工業廠房持否定態度,這使得甚至連在工業國家增加產能的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煉油問題在全世界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它帶來不和諧的景象。雖然全球名義煉油能力看起來能滿足需求,但是在所有區域性市場,可用的轉換能力都嚴重滯後於需求。而且非常奇怪的是,在這一相互關聯的體系中美國是最弱的一環節,美國的負值缺口對全球市場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受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影響,美股油氣板塊成為重災區。上游勘探開發業務在上市公司中佔比較大的油氣公司,受衝擊最為嚴重。截止3月9日美股收盤,以美國主要的頁岩油氣廠商跌幅慘烈。(新聞來源:財新)

總而言之,煉油問題的解決方案完全依賴於兩樣東西:投資和各國的規則體系。由二者造成的煉油能力不足可能還會持續幾年,考驗著國際市場的原油和煉油產品,並推動其價格的提高。但是,市場遲早會充分利用這一形式並作出回應,而且產油國會發展它們自己的煉油能力以利用其賣不出去的石油。

十分出人意料的是,在2005年,儘管全球煉油廠總數下降了,但是全球每天的煉油能力每天卻增加了270萬桶,這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大的增長。而且,產油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目前都有很強的動力來發展自身的煉油能力以滿足本國需求,並出口含高附加值的煉油產品。這樣,當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其他主要產油國在忙著建設或以現代化設備武裝大型煉油廠的時候,全亞洲新建或擴建煉油廠的勢頭如火如荼。同時,一些既不是主要產油國,也不是主要石油消費國,但是具有煉油產品出口地理優勢的國家也在建設它們的煉油能力——特別是北非。

最後,從低質量原油中獲取更多高質量產品的新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採用,包括那些能處理“超稠”油和焦油沙的技術。這是從現有及將來供給中獲取更多的石油產品方面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實際上,在生產“少得可憐”的衍生物的煉油過程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損耗”。但是,當然僅僅看石油供給和煉油能力,而忽略預期消費水平,是毫無意義的。

在考察這方面之前,有必要指出的是,自從石油時代開始,分析家們就傾向於低估供給,高估需求。它們的研究方法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個大缺點,是認為石油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它們的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而它們的

價格則必定會上漲——其消費獨立於價格,或者說是無彈性的,因為人們不會捨棄汽車,不會關閉家裡的供熱和照明,也不會減少出遊。結果,就很容易假定需求是永遠增加的,而供給增長是有限的,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關於人類未來能源的悲觀論。

當消費出現重大波動的時候,這一普遍態度尤為明顯:在這裡,對未來消費的預測是趨向於“直線”的,從現有情形推斷將來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在像我們這樣的時代,很難找到一個相信需求也會明顯下降或保持不變的人。但是,世界是難以猜測的,而且也是那些宿命式曲線所不能解釋的。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石油的歷史充滿著起伏,其中不乏由嚴重的經濟衰退或超高價格所帶來的需求崩潰。所以,在說出任何石油消費趨勢之前應該三思而後行。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金融市場動盪不安,油價未來走勢究竟如何?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認為,短期油價走勢仍不容樂觀,何時出現拐點還有待觀察。申萬宏源石化團隊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將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放緩,沙特此時帶頭增產和打價格戰,將加劇二季度原油市場供應過剩局面,在原油庫存持續增加背景下,短期油價仍有向下風險。(新聞來源:上海證券報)

只要石油仍然是人類主要的能源,就還有很多其他能源在許多最終用途上可以經濟高效地替代它,從發電到供熱,甚是石化生產——天然氣可以作為主要原料源來替代石油。只是在運輸部門中,在未來幾十年裡,石油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這一總體趨勢將緩解未來的石油壓力,這比今天通過最複雜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所估計的還要明顯得多。

除了石油的“不合理”使用(石油被用於某些的活動,而這些活動可以使用更經濟更有競爭力的能源),最近幾年的消耗增長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因素之上的,特別是在亞洲,它的經濟繁榮加速了這種增長,而這些因素體現出石油難以滿足其需求的陰影。同時,亞洲的石油飢渴得到了政府的強力補助或價格管制的鼓勵,使其石油價格比國際市場的價格低得多。

但是,發展中國家石油消耗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增長將被非運輸部門的替代進程所緩解,發達國家的需求停滯或下降也將對此有緩解作用。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經歷了石油成熟期。從中長期來看,歐洲、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石油需求在均衡中下降,儘管某些臨時現象會造成偶然的上升。幾個因素造成了這一趨勢:人口的老齡化,這使得驅車旅遊的次數和路程都會縮短;電力生產從石油轉向天然氣的趨勢不可逆轉;越來越嚴格的環境管制;石油產品的高稅收;以及最後,汽車功率的不斷提高。

在工業國家這一消費下降趨勢中,美國是惟一的例外。在美國,快速的人口增長,再加上對汽車功率的不敏感和石油產品的低稅率,導致了石油需求在20世紀90年代飛速增長。儘管存在這些因素,但是如果認為美國沒有改變也是錯誤的。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以動態均衡的眼光來看待將來全球的石油需求,在這個均衡態勢中,亞洲發展中國家和拉丁美洲等其他新湧現的地區所帶來的需求增長,將會被工業國家的消費減少部分抵消。這是一個長期趨勢,沒有考慮那些需求方面突然反衝的可能性。這一可能性是無法排除的,因為高油價的影響正在緩慢而深入地滲透進世界經濟。高油價在一天一天地改變著經濟基礎,如物價暴漲,大多數商品的生產成本, 家庭收入,及其他很多東西,它們漲得越多或者價格居高不下,它們就越像富養化水中的藻類那樣,通過慢慢地消耗掉它們所生長的水中的所有氧氣來殺死周圍的重要有機體。

(本文摘自《石油!石油!》,格致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略有編輯,以原文為準,圖片來源於豆瓣)

駱新說 | 對話真的能夠解決分歧和紛爭嗎?

駱新說 | 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油价未来走势究竟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