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為何今年五“不窮”,反而上臺階

A股歷來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之說。

在4月末,市場普遍擔憂中美(毛衣)戰開打,從而認為今年沒有紅5月,仍將是“五絕”。

據《中證報》統計的數據,1.35億股票賬戶中,活躍賬戶只有1792萬,不足20%,而空倉賬戶卻超過了60%。這種情況只有2005年6月的大底998點時才出現過。

但是,5月以來的實際情況卻超人預期。上證50、滬深300、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六大指數,本週的漲幅是:2.96%、2.6%、2.34%、2%、1.5%、1.1%,5月至今9個交易日的漲幅是:2.68%、3.09%、2.63%、3%、1.83%、1.1%。兩個數據均為陽線。

看來,今年A股的“五絕”,恐怕是要改寫了。原因何在?

1、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出現了60年來的最好形勢。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中國相繼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舉措。如開發雄安、海南全島探索推進自貿區和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推出、京津冀協作區發展、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協作區協調發展、全面開放製造業,擴大金融業開放,經濟保持6.8%的中高速增長的基礎上。

與此同時,在中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達到了新高度、中美關係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中國的地緣增長得到了全面好轉,中菲、中新、中越、中印、中韓、中朝、中日的關係,都相繼得到了明顯改善,半島無核化取得了重要進展,使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出現了60年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

這無論對中國的外交和國際政治關係,還是對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或是對國人、投資者信心的提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美毛衣爭端的不確定性對股市帶來的負面影響。

2、與今年春天大盤沒有出現“春生”行情有關。

往年,春節後的2月—4月,股市都會出現較大漲幅的“春生”行情,所以,5月起,隨著擴容的加快,獲利就集中回吐,導致“五絕”。

但是,今年2—4月,3個大盤股指數均出現了連續的5--66%暴跌。而深市3個小盤股指數,由於去年大跌,今年2—4月雖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春生”行情,但漲幅也不大,4月也大跌。因而,5月份,所有指數均出現了反彈(詳見下表各指數表現)。

李志林:為何今年五“不窮”,反而上臺階

3、3050點一線形成了估值底和市場底。

從估值而言,3050點時的上證指數的估值只有13.85倍市盈率。

雖然指數並不低,但因上市公司業績的連年增長,導致現3050點的估值,已低於2005年6月6日曆史大底998點時的14.1倍、2008年10月28日1664點時的14、7倍和2016年1月27日2638點時的15.2倍。這表明,3040點—3050點的估值底可以成立。

從跌破淨資產個股數量來看,已達到87只,市淨率小於0.9的有48只。

從低市值的個股數量看,市值小於20億元的個股有78只,最小的只有12億元。這種情況是過去所沒有的。

從大盤築底的情況看,大盤在3040點—3100點區間橫向震盪整理了11天。4次單針探底,均未刺破3040點—3050點。隨後5天快速放量拉昇了140點,表明市場底得到了確認。

從技術指標看,至本週末,上證指數的日K線、周K線、月K線均處在底部。尤其周K線在底部形成了金叉,開始構築周線級別的底部結構,這也支持估值底和市場底。

創業板也已突破了從股災以來的長期下降趨勢,呈現中線有望出現大級別的反彈的態勢。

4、3000點可視為政策底。

當大盤首次刺探3040點時,中央就召開了研究經濟金融形勢的政治局會議,罕見地把股市問題放在信貸問題之後的第二位置來研究。

這個舉動似乎表明,3000點是政府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重要關節點。

為此,股市監管層一改前兩年每週發10—12只新股的“新常態”,驟減為每週發2只左右,額度不超過20億。今年還對IPO排長隊的企業,勸退了130餘家,只有高質量的、創新優質新經濟股企業,才有上市的資格。

可見,管理層為了維護股市的穩定,已到了不惜犧牲新股高節奏擴容的程度。

維護股市的穩定,已被政府提到經濟穩增長、防範金融風險的高度來看待。

由於中美(毛衣)爭端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增長幅度已經很有限了: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會進一步加重地方政府債務;若加大製造業的投資,會導致產能過剩;若加大房地產投資,會導致金融風險。三駕“馬車”之二的出口,也不可能再保持以往那麼多的貿易順差,出口貿易增幅十分有限。

在此情況下,唯有拉動第三駕“馬車”——擴大內需。而穩定、活躍、振興股市,無疑是擴大內需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1999年519行情、2006年—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前半段、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初期行情。目前,仍然是一個啟動股市的一個好時機。

5、外資即將入市封殺了股市的下跌空間。

再過24個交易日,即6月1日,A股即將納入MSCI指數。首期佔比因子2.5%,就會有66億美元(即400億人民幣)將購買A股。9月1日以後,將再有同等額度的資金購買A股。這是A股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事件。

此外,中國將韓國的RQFII額度擴大了50%,達到了1200億人民幣;本週又承諾給日本2000億人民幣的RQFII額度。二者相加,數量是納入MSCI後新增資金的8倍。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近日,中日兩國還達成了貨幣互換協議,這也是一個大事件。

在中國宣佈擴大金融開放政策僅2周,就有瑞銀、野村、摩根大通等外資投行向證監會申請成立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預計,外資進入A股的步伐,還將會不斷加快,流入A股的資金會越來越多。

雖然這些外資尚不足以拉動50多萬億市值的A股大盤,但是由於它們選中的成分股,與滬深300成分股基本重疊,因此,外資的加盟,不僅能有效地封殺3000點的下方空間,而且能對內資產生一定的乘數效應,起到逐步抬高大盤底部的作用。

6、上臺階、走慢步。

近期,儘管大盤走勢平淡,盤中震盪不斷,人氣散淡,很難形成市場普遍認可的熱點,市場走勢也不如人們預期的那麼流暢,市場的信心還是缺乏,與美、歐、日股和港股近期依然連續大漲相比,A股的投資者的幸福度仍然很低。

但是,也必須看到,5月以來,在很多人還在恐懼風險、懷疑3040點不是底時,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大盤已經悄然漲了140多點、躍上了一個新臺階,由3050點—3070點震盪區域,上升到3150點——3170點震盪區域,一大批個股漲了15--20%。。

尤其重要的是,大盤已連續5天站在五週均線(3113點)之上,表明市場已進入多頭市場的態勢。

但是我認為,即使大盤上了臺階,也切忌衝動,不能指望大盤出現牛市般的拉昇,而只能是在震盪中走漫步。

因為,市場還存在著若干不利的因素:中美(毛衣)爭端的解決,儘管會朝著中美元首達成的共識,朝妥善解決方向前進,但談判仍是一個相當艱鉅的過程,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中國央行已表態,下一步將隨美聯儲加息;國家隊退出的巨資窟窿,短期內尚無大資金能夠填補,市場資金仍顯不足;3200點上方的套牢盤沉重,短期內攻克並非易事,春節後中小創中漲幅較大的新經濟概念股(尤其是芯片概念股)的獲利盤與壓力較大等等,人們都需冷靜地面對。

在此情況下,5月的後半月,仍然應當採取“輕指數、重個股”的策略。

重點關注兩條主線:

一是MSCI成分股中,估值低、去年沒有大漲、周K線和月K線處於低位、年報和一季報優異、近日開始放量的中盤股。可能是機構在加倉。

二是國家政策重點傾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股。如軟件、計算機、大數據、5G、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物科技等。但也必須重視他們的業績和真正的成長性,以及在其行業中的地位,進行分散投資,波段運籌,步步為營,積小勝為大勝。

李志林:為何今年五“不窮”,反而上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