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为何今年五“不穷”,反而上台阶

A股历来有“五穷”、“六绝”、“七翻身”之说。

在4月末,市场普遍担忧中美(毛衣)战开打,从而认为今年没有红5月,仍将是“五绝”。

据《中证报》统计的数据,1.35亿股票账户中,活跃账户只有1792万,不足20%,而空仓账户却超过了60%。这种情况只有2005年6月的大底998点时才出现过。

但是,5月以来的实际情况却超人预期。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六大指数,本周的涨幅是:2.96%、2.6%、2.34%、2%、1.5%、1.1%,5月至今9个交易日的涨幅是:2.68%、3.09%、2.63%、3%、1.83%、1.1%。两个数据均为阳线。

看来,今年A股的“五绝”,恐怕是要改写了。原因何在?

1、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出现了60年来的最好形势。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相继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如开发雄安、海南全岛探索推进自贸区和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推出、京津冀协作区发展、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协作区协调发展、全面开放制造业,扩大金融业开放,经济保持6.8%的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了新高度、中美关系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中国的地缘增长得到了全面好转,中菲、中新、中越、中印、中韩、中朝、中日的关系,都相继得到了明显改善,半岛无核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出现了60年来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这无论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政治关系,还是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或是对国人、投资者信心的提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美毛衣争端的不确定性对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与今年春天大盘没有出现“春生”行情有关。

往年,春节后的2月—4月,股市都会出现较大涨幅的“春生”行情,所以,5月起,随着扩容的加快,获利就集中回吐,导致“五绝”。

但是,今年2—4月,3个大盘股指数均出现了连续的5--66%暴跌。而深市3个小盘股指数,由于去年大跌,今年2—4月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春生”行情,但涨幅也不大,4月也大跌。因而,5月份,所有指数均出现了反弹(详见下表各指数表现)。

李志林:为何今年五“不穷”,反而上台阶

3、3050点一线形成了估值底和市场底。

从估值而言,3050点时的上证指数的估值只有13.85倍市盈率。

虽然指数并不低,但因上市公司业绩的连年增长,导致现3050点的估值,已低于2005年6月6日历史大底998点时的14.1倍、2008年10月28日1664点时的14、7倍和2016年1月27日2638点时的15.2倍。这表明,3040点—3050点的估值底可以成立。

从跌破净资产个股数量来看,已达到87只,市净率小于0.9的有48只。

从低市值的个股数量看,市值小于20亿元的个股有78只,最小的只有12亿元。这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

从大盘筑底的情况看,大盘在3040点—3100点区间横向震荡整理了11天。4次单针探底,均未刺破3040点—3050点。随后5天快速放量拉升了140点,表明市场底得到了确认。

从技术指标看,至本周末,上证指数的日K线、周K线、月K线均处在底部。尤其周K线在底部形成了金叉,开始构筑周线级别的底部结构,这也支持估值底和市场底。

创业板也已突破了从股灾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呈现中线有望出现大级别的反弹的态势。

4、3000点可视为政策底。

当大盘首次刺探3040点时,中央就召开了研究经济金融形势的政治局会议,罕见地把股市问题放在信贷问题之后的第二位置来研究。

这个举动似乎表明,3000点是政府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为此,股市监管层一改前两年每周发10—12只新股的“新常态”,骤减为每周发2只左右,额度不超过20亿。今年还对IPO排长队的企业,劝退了130余家,只有高质量的、创新优质新经济股企业,才有上市的资格。

可见,管理层为了维护股市的稳定,已到了不惜牺牲新股高节奏扩容的程度。

维护股市的稳定,已被政府提到经济稳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来看待。

由于中美(毛衣)争端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增长幅度已经很有限了: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会进一步加重地方政府债务;若加大制造业的投资,会导致产能过剩;若加大房地产投资,会导致金融风险。三驾“马车”之二的出口,也不可能再保持以往那么多的贸易顺差,出口贸易增幅十分有限。

在此情况下,唯有拉动第三驾“马车”——扩大内需。而稳定、活跃、振兴股市,无疑是扩大内需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1999年519行情、2006年—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前半段、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初期行情。目前,仍然是一个启动股市的一个好时机。

5、外资即将入市封杀了股市的下跌空间。

再过24个交易日,即6月1日,A股即将纳入MSCI指数。首期占比因子2.5%,就会有66亿美元(即400亿人民币)将购买A股。9月1日以后,将再有同等额度的资金购买A股。这是A股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事件。

此外,中国将韩国的RQFII额度扩大了50%,达到了1200亿人民币;本周又承诺给日本2000亿人民币的RQFII额度。二者相加,数量是纳入MSCI后新增资金的8倍。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近日,中日两国还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也是一个大事件。

在中国宣布扩大金融开放政策仅2周,就有瑞银、野村、摩根大通等外资投行向证监会申请成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公司,预计,外资进入A股的步伐,还将会不断加快,流入A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多。

虽然这些外资尚不足以拉动50多万亿市值的A股大盘,但是由于它们选中的成分股,与沪深300成分股基本重叠,因此,外资的加盟,不仅能有效地封杀3000点的下方空间,而且能对内资产生一定的乘数效应,起到逐步抬高大盘底部的作用。

6、上台阶、走慢步。

近期,尽管大盘走势平淡,盘中震荡不断,人气散淡,很难形成市场普遍认可的热点,市场走势也不如人们预期的那么流畅,市场的信心还是缺乏,与美、欧、日股和港股近期依然连续大涨相比,A股的投资者的幸福度仍然很低。

但是,也必须看到,5月以来,在很多人还在恐惧风险、怀疑3040点不是底时,在人们不知不觉中,大盘已经悄然涨了140多点、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由3050点—3070点震荡区域,上升到3150点——3170点震荡区域,一大批个股涨了15--20%。。

尤其重要的是,大盘已连续5天站在五周均线(3113点)之上,表明市场已进入多头市场的态势。

但是我认为,即使大盘上了台阶,也切忌冲动,不能指望大盘出现牛市般的拉升,而只能是在震荡中走漫步。

因为,市场还存在着若干不利的因素:中美(毛衣)争端的解决,尽管会朝着中美元首达成的共识,朝妥善解决方向前进,但谈判仍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央行已表态,下一步将随美联储加息;国家队退出的巨资窟窿,短期内尚无大资金能够填补,市场资金仍显不足;3200点上方的套牢盘沉重,短期内攻克并非易事,春节后中小创中涨幅较大的新经济概念股(尤其是芯片概念股)的获利盘与压力较大等等,人们都需冷静地面对。

在此情况下,5月的后半月,仍然应当采取“轻指数、重个股”的策略。

重点关注两条主线:

一是MSCI成分股中,估值低、去年没有大涨、周K线和月K线处于低位、年报和一季报优异、近日开始放量的中盘股。可能是机构在加仓。

二是国家政策重点倾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股。如软件、计算机、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科技等。但也必须重视他们的业绩和真正的成长性,以及在其行业中的地位,进行分散投资,波段运筹,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李志林:为何今年五“不穷”,反而上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