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李志林:中美贸易战下的股市策略调整

04.20

李志林—忠言周评:中美贸易战下的股市策略调整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美国商务部封杀美国公司对中兴通信的芯片供应,美国商务部将公布第三批1000亿美元加征关税的进口商品清单,从上周四起,A股连续大跌,从3208点—3071点,7天跌掉137。并于周三盘中击破3062前低点,最低至3040点,周线2连阴。市场进入了3100点—3000点区间的弱势震荡,二次探底在所难免。

到目前为止,中美双方的贸易战仍在激烈较量的过程中。因此,投资者的策略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1、做好贸易战升级准备,控制仓位。

鉴于中美双方目前都是针锋相对,以招对招,互不退让,中国政府已做好双方贸易归零的最坏打算。

同时,美方也清楚地知道,当贸易战打到极端状况时,必然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会对美国政府和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害。

因此,中美双方最终通过谈判,双方让步,来解决贸易争端,可能性仍然存在。近日,美国已同意在WTO范围与中国进行磋商的意愿,但真假难辨,估计日后好消息与坏消息会反复交叉出现。因此,股市也不可能一路下跌,而是不时会出现强劲反弹。毕竟,A股的空间位置,比美股低得多。越往下,投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A股(尤其是持有周期性大盘股的投资者,最好的避险方法,就是控制好仓位,尽可能半仓操作,可进可退。

2、与去年相反,小盘股跑赢了大盘股指数。

试看今年以来,各指数的表现:

上证50从2860点—2647点,跌7.44%;沪深300从4030点—3760点,跌6.69%;上证指数从3307点—3071点,跌7.13%;深成指从11040点—10408点,跌5.72%;中小板从11069点—10523点,跌4.93%;创业板从1752点—1782点,涨1.72%。

再看春节以后各指数的表现:

上证50从2871点—2647点,跌6.82%;沪深300从3966点—3760点,跌5.19%;上证指数从3199点—3071点,跌4%;深成指从10431点—10408点,跌0.22%;中小板从10392点—10523点,涨1.27%;创业板从1646点—1782点,涨8.27%。

由此可见,今年以来,尤其是春节以来,3个小盘股指数明显强于3个大盘股指数,投资中小板、创业板的投资者是今年(尤其是春节)以来的大赢家。这种市场格局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很可能会主导今年全年,是投资者选择指数和市场的重要出发点。如创业板ETF成了大热门,规模扩大20倍。难道是一般投资者在买?

3、选股当以中小盘股为主。

去年,由于国家队牢牢掌控着大盘蓝筹股,政策和舆论导向始终强调:“大盘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遂引导了公募基金和大部分私募基金清一色地买进大盘蓝筹股,抱团取暖。

于是,去年上证50从2286点—2860点,涨28.1%;沪深300从3310点—4030点,涨21.75%;上证指数从3103点—3307点,涨6.58%;深成指从10177点—11040点,涨8.48%,持有大盘股便成为赢家。而中小板从11484点—11069点,跌3.61%;创业板从1962点—1752点,跌10.7%,持有中小盘股,多数都成为输家。

今年市道则不同。由于国家队在年初从大盘股的高位撤离,机构抱团取暖的阵营被打散,新金融监管当局加强了监管、将杠杆、堵违规通道,涨了一年多的大盘股中获利盘有很丰厚,机构遂纷纷止盈,或因基民赎回而被迫对大盘股减仓,而市场大跌时,再也见不到国家队巨资坚决护盘动作。加上监管层和舆论导向也不再力挺大盘蓝筹股。所以,今年以来大盘股成了市场的获利回吐的对象、调仓换股得对象,成为做空的新动能。许多大盘股(如新华保险)已跌了45%,市盈率仍高达24倍。

相反,应验了“股市风水轮流转”的原理,去年跌了一整年的中小盘股,由于多数股跌出了价值和成长性,监管层便不再反复强调“反对炒小、炒新、炒差、炒重组、炒高价、炒高送转、炒概念、炒热点”。于是,在私募基金和游资的主导下,中小盘股成了领涨的急先锋,大批个股从最低点已上涨了30%—50%,近一个月上市的新股,平均10个涨停板,财富效应十分诱人。在市场整体资金不足,难以撬动大盘股的情况下,运作中小盘股无疑成了市场的最佳选择。

4、新经济概念股独占鳌头。

去年全年,乃至今年1月份,市场舆论还时兴“以大为美”、“以低估值为美”、“以传统产业白马股为美”。大多是机构的研究报告人认为,这仍将是2018年的市场风格,随形成了三个大盘股指数1月份的11连阳加7连阳。

但春节刚过,风向突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强调发展新经济方针的指引下,监管层的口风顿时变成了支持新经济、独角兽。IPO节奏由以往每周10—12个,变成了每周2—3个。在“发审被否三年不得被借壳”、“去主板上市须连续三年盈利8000万、去创业板上市须5000万”的新规压力下,130多家周期性产业的待IPO企业被迫撤销了排队,新股发审的过会率下降到30%—40%。此举明显是将机会留给了新经济独角兽。

尤其是近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著名企业封杀高端芯片,并将立法限制中国企业到美国高科技投资,显然是为了阻止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顺利实施。这就更加倒逼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全力以赴,不计成本地公关研制高端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装备、5G等核心技术产业。

因此,在中美贸易战升级,对中小盘的新经济股构成了重大机遇,这些股的发展潜力和上涨机会,比99年5.19炒虚拟的网络股的机会更大、更持久。

5、关注有转型升级为芯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的改革重组股。

发展新经济,尤其是发展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等,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中国目前已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中低端芯片的能力。在高端芯片上,中国仅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能独立自主地研制出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只是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由于长期以来美国都能大量提供,且比自主研发的价格便宜,所以多数企业就急功近利,放弃了自主研发,一味依赖进口,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就花费了2300亿美元。

只有华为,有先见之明和忧患意识,去年就研制出了领先于苹果的麒麟970芯片,今年2月又研制出巴龙5G01芯片,再度遥遥领先于世界,从而引起了美国的恐慌。

这表明,中国不是没有设备、没能力高出高端芯片,而是没有战略远见,没有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政府没有主导整合国内的高端人才和技术力量,大力度地去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所以导致了别人一旦封杀,中国的龙头通信高科技企业就休克窘迫局面。

如何尽快填补中国高端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空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像攻关两弹一星和其他军工杀手锏武器那样,由政府主导,举全国之力,集中高端人才和技术积累,以及华为投4亿、2万研究人员的攻关经验,力争用3—5年时间,攻克高端芯片关。

二是特大型企业出巨资,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如4月17日,恒大地产与中科院联手,准备10年投入1000亿搞芯片和集成电路研制。

三是特大型优势企业收购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产品,攻克高端芯片关。如4月18日,马云全资收购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这是阿里巴巴芯片布局的重要一环,奠定了中国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的基础。此前,阿里还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

四是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集成电路基金,在上海临港新区建立集成电路孵化基地。万业企业、上海临港等企业各投入了20亿和10亿元不等。该基金以运作了两年,已整合出不少成果。

五是中科电子科技集团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做大做强资本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软件、云计算产业。4月18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考察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部和电科14所,鼓励14所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大技术投入、加快研发速度,为实现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还表示,中电科集团要做大做强旗下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中电科集团下拥有众多技术领先的研究所,如32所(华东电脑的大股东)真在攻关国家核心技术——亿次计算机和云计算网络软件等。

六是上市公司收购具有领先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如日前万业企业重大重组停牌,宣布收购上海凯世半导体有限公司股权。该公司从事集成电路和软件的设计和制造,领军人物为从美国硅谷回国人员,在集成电路、芯片的离子注入技术上,拥有世界领先地位(据上证报),去年3月已在上海临港新区建立基地和流水线。

现在,正是国改股和重组股,利用并购芯片、集成电路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最佳时机。

今年2月初大盘的暴跌,春节以来,市场上很多人,包括各个微信群,都不看好今年股市,为指数的涨涨跌跌所烦恼,故选择退出股市规避风险的策略。这是有道理的。

说实在,我(公众号:李志林)从年初起,就不看好今年的大盘股行情,当然也不看好3个大盘股指数。

我又认为,当今中国股市虽然已很难有全面牛市了,但不等于没有结构性行情机会。

我甚至认为,在大盘指数呈熊市的市道,对基金风格的投资者而言,个股获利的机会反而更多。

殊不知,在多数人不经意中,今年春节以来,有一大批新经济的中小盘股,已走出了趋势性的上涨行情,其中,既包括创50中十几只上市3年以上、估值30倍左右市盈率、业绩成长型超过40%的优质高成长股,若干中小板高成长股,也包括沪深主板中的优质高重组次新股,以及主板中的若干软件股。其中,涨幅普遍在30%——80%。如果分散投资、做波段,收益则更加丰厚。

实践出真知。因此,我对今年股市的看法是:要淡化大盘指数,不以此作为度量大盘好坏的唯一根据。在选股上,抓小放大、抓新(新经济)放旧(传统产业)、抓跌(去年全年下跌)放涨(去年全年大涨);拥抱新经济的龙头,分散布局,不惧震荡,追跌杀涨,敢于阶段性了解胜利果实。我相信,这样就能把握住与去年截然不同的2018股市新结构性行情。

并且,中美贸易战消息的反复越频繁,股市的震荡越大,监管层受到的压力越重,投资者捕捉优质个股大幅波动的机会也就越多。

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今年的股市比去年好做。即便打平手的人,至少目前还大赚了大盘指数!

李志林:中美贸易战下的股市策略调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