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李志林:中美贸易战下的A股应对之道

李志林:中美贸易战下的A股应对之道

03.23李志林—忠言周评:中美贸易战下的A股应对之道

本周三、四,面对美联储加息的利空和美股的大跌,A股顽强应对,走势强于预期。

但是,当周四夜,美国传来两大利空: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限制中国投资,并对中国每年500亿—6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的,隔夜美股大跌2.93%。周五,日股大跌4.66%、港股最大跌幅超4%,周五A股终于挺不住了,盘中各指数均重挫,收盘略有收窄,但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仍大跌3.39%、4.12%、4.38%、5.02%,创出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日跌幅,超500只个股跌停。

面对市场对中美贸易战的极度恐慌的严峻市道,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1、要坚定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信心。

刚刚结束的“两会”,再次确定了今年GDP增长6.5%的底线。一二月份中国基金革新和指标依然向好。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相继形成,中国举国体制的力量和中国人的凝聚力,得到了更大的加强。中国人历来有不畏困难、不惧压力、众志成城、战胜挑战的传统。中美贸易战造成的困难,无法改变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定的经济发展计划、方针、任务的实现。

中美贸易战是局部的问题,而非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约4300亿美元,从美国的进口约1600亿美元,分别占中国全部的出口和进口的19%和8%,次于与欧盟的贸易额。中美27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也就是1.5万亿左右的人民币,这在今年中国约88万亿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今非昔比,随着中国经济调结构的进展,出口在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从21世纪初排在首位,早已下降到排在末位,被强大的内需远远的抛在后面。因此,即便中美贸易逆差变成零,也不会造成中国经济“伤筋动骨”。更何况,中国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出口渠道加以弥补。

因此,美国打贸易战是不可能遂“让美国强大、让中国倒退”的愿的。任何外在的压力、强力,都无法撼动2018年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增长的步伐,无法撼动中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美好国家的决心,以及能阻挡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对此,每个中国人都应有坚定的信念!

2、贸易战下无赢家,迟早会重归谈判。

首先,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赖关系。中美巨大的贸易额和贸易逆差,若不是对中美双方都有利可图,那么,40年来,中美贸易额增长232倍,是不可能保持到今天的。

其次,中美双方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性不同,中国目前自身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大,对外需、尤其是对美国产品的依赖性在下降。相反,美国对外需的依赖性,要比中国大得多。几十年形成的产业格局和贸易格局,特朗普不可能一朝改变。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大多是价廉、物美、质优、品种繁多的产品,美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这些,美国无法以同样成本自己生产,甚至连技术工人都找不到,生产流水线都建不起来,低价的原材料和零配件都无法配套。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则大多数是中国不迫切需要的,或原本就是不想要的,国内都能生产的,或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例如农产品,美国牛肉价高质次,不合中国人的口味;美国大豆到中国,只是用来提炼低端油;美国玉米,中国主要是用来做喂猪的饲料,并且还是转基因产品,中国老百姓非常反感。只是为了克服贸易逆差,才不得不从美国进口。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产品而造成的。

再次,中美双方对打贸易战的承受力不同。

中美打贸易战将是双输。如果美国一定坚持要打,那么中国人一是不怕,二是不躲避,三是为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定将奋起迎战。

而从对贸易战的承受力来看,中国人远远强于美国人。中国人从来是以勤劳智慧、吃苦耐劳、无比坚韧而著称于世。否则,中国怎么可能只用30多年(2010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怎么可能一下子冒出3亿中产阶级?

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完全可以通过本国进行生产和部分进口来取代。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价廉物美的那些商品,美国本土根本生产不出来,也没有其他替代国所弥补,势必造成这些商品的价格大涨,将大大增加美国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生活成本,不仅会冲掉特朗普减税的利好,而且将造成特朗普最基本支持者“票仓”的大量流失,反而会成为特朗普参加美国中期选举的“毒药”,将意味着引火自焚。

所以,特朗普打贸易战,只是想对中国施压、以便在谈判中提高要价的一种策略。最终,承受不了的必将是特朗普,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3、贸易战对A股产生负面影响的领域。

(1):航空航天、信息及通讯技术、机械领域;

(2)贸易占比较高的行业,如机械设备仪器、家电、电子产品、纺织品、金属制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塑料及橡胶产品等等;

(3)有色金属;

(4)新能源汽车;

(5)股市(尤其是周期性大盘股,银行股);

(6)楼市(受加息影响);

(6)汇率和利率影响。

4、贸易战对A股的积极影响的领域。

(1)农业领域,自行扩大种植大豆、棉花、花生(用于制花生油);

(2)水果、干果及坚果;

(3)养猪行业、种子业;

(4)消费品零售业;

(5)国产大飞机行业;

(6)黄金业;

(7)国内旅游业;

(8)生物医药、云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

(9)改革类股,如自由贸易港、供给侧改革、国资改革、军民融合、全球科创中心、国际进口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等

5、应对策略。

一是对大盘指数下台阶做好心理准备。估计将退到3100点到3200点。这两个平台已经过长时间的整理,迄今已各收盘了107天和121天,应有较强的支持。

二是对A股的估值要有信心。大盘在这一线,上证50的估值又回到了6—7倍市盈率,沪深300回到了10倍左右,上证指数回到了15倍市盈率以下,创业板也回到了40倍市盈率以下,市场又到了“遍地是黄金”的时候,颇具投资价值。

三是控制好仓位,保持谨慎,以防贸易战升级对市场的冲击。

四是避险趋利,应回避的是去年大幅上涨,盈利盘甚多的周期性大盘股。重点选择估值合理的四大产业的新经济股,以及超跌、中低价、中小盘、有改革题材和市值管理题材的国资改革股,如近期上海三毛、开开实业连续涨停,上海九百、龙头、第一医药、海立、金枫酒业、上柴、耀皮玻璃、上海梅林等股,具轮番拉升。

改革才是对抗贸易战利空的最大利器。

虽然突发性国际利空重创了大盘,但这是全球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情况,没有人可以避免,当坦然面对。

中美贸易战短期对资本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但人们对中期资本市场不必过于悲观。 应对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的前景,抱有信心,等待中美贸易战的妥协点、平衡点的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