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冰與火“全網討伐”下的逆市上漲

2020年2月,是中國車市的至暗時刻,同比暴跌78.5%的銷量觸目驚心,那些我們熟悉的車企銷量紛紛下降,好像只有一個車企迎來了增長——特斯拉,偏偏是這個爭議不斷的車企。


特斯拉的冰與火“全網討伐”下的逆市上漲


據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特斯拉2月份銷量環比上漲11%,共交付3958輛,而整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萬輛,這意味著特斯拉一家就佔據了約30%的份額,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這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與此同時,3月10日,特斯拉第100萬輛電動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第一家實現電動汽車產量達100萬輛的車企。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解讀的數據,尤其是特斯拉正經歷“芯片事件”的今天。其實這件事到現在已經沒什麼可說的了,明眼人都能聞出其中味道:

特斯拉在第一時間就發聲明承認了事實,也道歉了,並做出免費換芯片的措施,也確實解決了車主們的抱怨。按理說,事情應該到此為止了,那為啥報道還會一波接一波沒完沒了?究竟是誰在主張“退一賠三”?

當然,筆者並不是暗示有“車黑”或“友商”在作祟,更不是給特斯拉洗地,因為錯了就是錯了。本人只是想在“全網黑”中提出自己的思考:特斯拉究竟錯在哪,它又有何動機?

是降低成本嗎?顯然不是,因為HW 2.5成本比HW 3.0高得多;

是歧視中國消費者嗎?更不是,在美國Model 3也是HW 2.5和HW3.0混裝,且馬斯克在多個場合都表示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對中國消費者的感激;

是為了提升交付量嗎?是的,為了快速完成積累的訂單,將車輛儘快交付給車主,在供應鏈未恢復的情況下選用HW2.5作為備胎,確實能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那為什麼不提前跟中國消費者打好招呼呢?我們應該都能接受的,畢竟不影響正常使用且日後產能恢復了也能更換為HW 3.0。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郝慶豐表示,特斯拉確實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是判決成“退一賠三”的可能性不大,且由於HW3.0成本更低,特斯拉刻意欺騙消費者動機不強。


特斯拉的冰與火“全網討伐”下的逆市上漲


所以,說來說去,問題的根本大概在於,特斯拉(馬斯克)這個鋼鐵理工男,還不懂得與中國消費者溝通吧。講到溝通問題,有一個信息點可能還沒人知道:此前特斯拉宣佈疫情期間超充免費時,還被人稱為“投機取巧的資本家”。而截至目前特斯拉超充已經為車主減免了超過500萬的費用,加上此前的500萬捐款已經超過了1000萬,但此事特斯拉並未做任何宣傳。所以在筆者看來,特斯拉更像是用理工男的思維,在做自己認為的正確的事。

一點過失,餘波不絕。

此時此刻,看著全網的“口誅筆伐”,筆者想起了特斯拉進入中國的前夜——

“狼來了”的聲音不絕於耳,那是媒體對特斯拉產品的認可以及對本土車企的擔憂;

“汽車界的蘋果”呼聲不斷,那是中國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讚賞與認同;

“鯰魚將攪動中國汽車產業”發人深思,那是行業人士對特斯拉將促進產業鏈升級的交口稱讚。

當然了,筆者相信隨著疫情的結束,和特斯拉的反思,芯片事件會慢慢消散,特斯拉依然是優秀的企業。這並不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健忘”,而是因為他們的包容與大度。

知錯就改,何況這個錯並沒有對用戶造成任何損害,與那些產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還推卸責任的車企相比,特斯拉是不是值得我們原諒呢?

特斯拉的冰與火“全網討伐”下的逆市上漲


中國人是務實的。

回到文章開頭的“特斯拉銷量大漲”就能發現,即使在車市寒冬,中國消費者對優秀產品的需求依然強勁,對創新產品的追求依然不減。這對在中國踏實做產品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