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建文帝是一个幸运的皇帝,父亲没有当皇帝的命,爷爷直接把皇位跨过自己的父亲,传给了自己。朱允炆是一个可怜的皇帝,登基不到三年就被自己的亲叔叔赶下皇帝之位。可能是他过于幸运,可能是他年轻气盛,怀有一腔的热血,登基未稳就着急大刀阔斧的开始巩固自己的皇权,这个时候的他是不幸的,越想抓住的却更容易失去,皇权落入了亲叔叔的手里。这场皇位之争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分析,建文帝都具有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由于建文帝自身的问题就这样葬送掉了。

对于靖难之役,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不作死不会死”这句话的真切解释。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建文帝急于削藩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建文帝是朱允炆死后的称呼,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孙,在位共计3年左右,政绩平平,能够引起世人关注的事情就是他结局的凄惨,让世人无不为之抹泪。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允炆初登帝位,就急于向百官和百姓展现他的雷霆手段,做出了削藩的决定,可是结果却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削藩的政策引起了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这场战役以建文帝失败而告终。朱棣攻陷北京的时候,朱允炆放了一把大火烧毁了自己住的宫殿,导致他在位时期的纸质记录留下甚少,以至于我们对这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做事态度,还有生活起居习惯能直接了解的非常少,对于建文帝的了解就只能通过他人笔下叙述了。

朱棣造反成功源于朱允炆的成全

靖难之役是朱棣发动的以清君侧的名义对抗皇权的战役,历时三年左右,最后以朱棣攻陷南京城,获得大胜,朱允炆自焚失败。对于这场战役,朱允炆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失败,因为朱允炆是举全国资源对抗燕王一个封地资源,而朱棣应该也是抱着必死之心去和朱允炆对抗,结果可能连朱棣自己也没有想到过。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据史料记载,朱棣开始并没有对抗朝廷的打算,只是在后来削藩过程中,经过谋士劝谏和世态所迫才动了谋反的心思,这充分说明朱棣对这场战役准备并不充分。对于这场战役朱棣的优势可能就在于他常年带兵征战,朱棣本人和他的将士们有非常好的实战经验。但是这些优势对于这场战役的胜利也是微不足道的,主要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神助攻。

1.建文帝朱允炆无将可用

建文帝登基之初,朝廷当中的武将少之又少,这主要感谢他的爷爷明太祖朱元璋,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火烧庆功楼,还有著名的冤案胡蓝党案,将和朱元璋一起开创大明朝的有功武将消灭殆尽,侥幸活下来的人一个手都可以数清楚。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可用之将皆为文臣,而且实践经验缺乏,几乎如同战国时期有名的纸上谈兵的将领赵括一样,论兵法头头是道,但是并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这和常年作战的朱棣相比,差的太远。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2.朱允炆决策失误,缺乏战略眼光

战事连连败退的情况下,朱允炆只能去请年事已高的长兴侯耿炳文,耿炳文在排兵布阵方面确实有实战经验,这步棋朱允炆的选择是对的,但是后来朱允炆犯了决策性的失误。耿炳文由于被手下出卖,开始兵败燕军,最后坚守在真定不出兵迎战朱棣,朱棣发起两次进攻最后都是无功而返,此时朱棣并没有占据太多的城池,大本营还是以自己的封地为主。如果这个时候只要耿炳文在真定坚守,阻止朱棣南下,打持久战,用不了几年朱棣应该就会耗不起,因为此时的朱棣毕竟是叛臣,而建文帝是一国之君,可以享用全国的物资和兵马,而朱棣的所有来源只有封地那一小块地方。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据一些史料记载此时的朱棣已经有点开始焦虑了,但是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更加急功近利,20岁的他相比40多岁的叔叔朱棣还是有些沉不住气,血气方刚,一心想尽快结束战争吧,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临阵换将,而且换的还是一个纨绔子弟李景隆对燕军作战。李景隆虽然熟读兵书,但并无实战经验,在战役中犯了最严重的错误就是,李景隆组建的部队大都为南方兵,而燕军为北方霜雪气候,此时李景隆的部队将士还是着南方的单衣,而没有给将士们换上棉服,好多将士们手脚都冻住了,如何和燕军对抗呢?

不会当皇帝,建文帝有多“作”,朱棣自己都没想到造反能成功

建文帝真的是有一手好牌,但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结果硬生生的没有打赢这场战,而是被朱棣篡权成功,这个结果可能是双方都没有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