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郭国安是个“明捕虏”,也就是被俘的明人。他虽然是侵朝日军中的一营主将,但他心怀故国,常常给明军传递情报,对日军火烧连营,立下盖世奇功,完事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作为四百年前的“余则成”,他有神秘的身世,有随机应变的智谋,堪称大明朝的第一奇人卧底。

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公元1598年8月,援朝明军董一元部与日军隔着晋江对峙了一个月。这伙驻扎的日军是以凶悍见长的岛津义弘部,在与明军相隔四十余里的晋江南面,日军修筑了八座防御保垒。明军见日军军阵整齐,士气很足,而晋江现在还不能立马找到船只横渡,只好耐心等待时机。

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时机突然自己送上门来了。

有一天,一名从日军堡垒中公然走出来朝鲜妇女给明军带来一个纸条,上面写道:“此妇将度异域矣。吾甚怜之,捐资以赎放还故土。天朝兵将当怜其穷困,勿加杀害。知吾姓者,令公之后,埋儿之父。问吾名者,有或之口,无才之按。理心书。”

这封从日军阵地中送来的书信,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让明军一时抓不到头脑。

明军众人左看右看也是不明白,大家多事武人大老粗出身哪里能参透这段话疑似谜语的书信,后来拿给随军参谋诸葛铸看看,诸葛铸一语道破谜底:“令公之后、埋儿之父为郭,有或之口为国,无才之按为安。写书信的人,姓名叫做郭国安!”

令公这个词一般是指唐代传奇将领郭子仪,埋儿之父一般是指埋儿奉母的孝子郭巨。明军在得知郭国安的身份后,立马开始搜集情报。明军惊喜地发现这个日军望津寨的主将,就是郭国安本人。

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日军的“蛇首”堡垒主将竟然是我大明的卧底!真是天佑大明!大明被上天眷顾。

随后明军立马派人潜入日军大营中,联络郭国安,约定在明军大举渡江时,让郭国安暗中纵火烧毁日军粮草物资,辅助明军进攻。

不日,明军强渡晋江,日兵纷纷出动在河边布防,堵截明军的进攻。在明军即将登岸时日军大营中突然火光冲天,连绵不绝的烈焰烧红了整个天空与江面。日军一见粮仓重地失火了,顿时军心大乱,纷纷夺路而逃。明兵一看郭国安果然靠谱,立马开足马力抢渡到岸,趁势追击一路追杀攻下日军大营。

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郭国安的一把大火,烧了日军大营整整两天两夜,直到明军连续攻占其他日军堡垒,一路进攻到日军主将大寨,烟火依旧生生不息。

那么,郭国安的纵火行为被日军发现了吗?

答案是没有,日军愣是没发现。不得不佩服这位大明第一奇人卧底的这份机智。在此后的两军和谈时依然有郭国安的身影。

大明一俘虏卧底日军当上主将,这就是四百年前“余则成”的实力

战争末期,明朝通过各方密报得知了丰臣秀吉的死讯,但日军大本营的撤军命令迟迟没有发给前线,明军果断与前线日军岛津义弘部和谈,好好劝日军主将知晓其中利害,规劝其撤兵保平安,在岛津义弘犹豫不决之时,郭国安在一旁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他,最终得到岛津义弘的撤兵承诺。郭国安还偷偷告诉大明来使:日军国内有大事发生,很多将领心里其实都是急着回国,而且日军在釜山的屯粮只够吃个把月了,等粮食一吃完不走也得走。后来日军果真因为断粮依次撤退。

而郭国安在此之后就失去了消息,历史上再也没有他的下落。

关于神秘的郭国安,日本战后成书于江户时期的《日本外史》中曝光了他的身份和事迹:“会明捕虏郭国安在望津。送款于一元。约为内应。举火为信。至期。国器引兵临江。我兵亦出寨临江。已而寨中火起。吾兵顾而救之。明兵乃渡。陷望津。”

从日本人的记载看,也只是直到郭国安是个被俘的明人。但郭国安是哪里人?为何能当上岛津家的主将?都没有一字记载。这个谜一般郭国安,正如很多湮灭在历史海洋中的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在中华有难之际挺身而出,其功之伟大不可没,其心之赤诚天地可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