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三人是什麼關係

說到堯舜禹三人之間的關係,說簡單也很簡單,說不簡單也很不簡單!如果說一定要搞清楚他們之前的關係,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張圖了。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堯舜禹的“禪讓”享受著極高的美譽,不僅是歷代託古改制的最佳藉口,還是諸侯篡位的遮羞布,更被譽為古代的“民主”先聲。其實,任何一個人的上位,都是利益集團內部鬥爭和妥協的結果,從堯舜禹三人的關係,我們也可窺見現今“民主”的一角。


自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取代神農氏登頂帝位之後,天子位一直在其家族內部傳承。黃帝傳位給他孫子高陽,也就是帝顓頊。高陽死後,帝位被他的“族子”也就是皇帝的曾孫高辛所得,這就是帝嚳。帝嚳死了之後,他那個叫“摯”的兒子繼位,因管理不善,被大臣們罷免,他弟弟放勳上位,也就是堯。這麼看來,堯其實更像是宮廷政變的最終受益者。


暫且在這兒打住,我們來看看舜和大禹的身份。按血統(黃帝-玄囂-蟜極-帝嚳-摯/堯),堯是黃帝玄孫;舜是黃帝的七世孫(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虞舜),禹是黃帝的玄孫(黃帝-昌意-顓頊-鯀-禹)。由此可見,堯和禹是遠房兄弟,而舜則是他們的玄孫,他們之間不管是誰當天子,都是家族內天子位的傳承,不存在什麼傳給“家外人”的“禪讓”。有人以這種排位關係,認為舜不可能讓位給大禹,他們忽略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白鬍子的孫子,學步的爺爺,年齡和輩分是不搭界的。


再進一步來說,堯是真心想把帝位傳給舜的麼,不見得。堯自己的帝位就是搶了哥哥的,傳給舜,一則是丹朱確實爛泥扶不上牆,二則舜所在的部落有著強大的實力,獲得了各個利益集團的認可。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堯崩,三年之喪畢,舜讓闢丹朱於南河之南。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獄訟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舜雖讓位給堯子,但手中仍有權威,諸侯仍聽命於他。所以,舜叫了一聲“這都是天意”,便又重新主動地把帝位從丹朱那裡奪了過來。


問題的關鍵是帝位傳承到禹後,禹又把位子傳給了誰呢?禹崩,把天下送給益。禹三年之喪畢,益也想學著前輩們把帝位讓給禹的兒子啟,“而闢居箕山之陽”。這一玩,就成真了。原因很簡單,因為一是“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二是“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我們可以想象,啟並不是丹朱、商均那樣的窩囊廢,他的氣場非常強大,身具“王八之氣”,而益身後卻沒有諸侯的擁護,成了孤家寡人,諸侯們都跑到啟那兒山呼萬歲去了,於是啟就成了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