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的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哪一個更厲害

現代泰拳的形成和高度發展,與歷代泰王和執 政者大力推行,並注重實戰交流和賽事規範密切相關。

在泰國,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位高權重的國王顯貴,對於 泰拳都是極其喜愛的。數百年來,其普及程度,發展水平之高, 真正堪稱“國技”。泰拳得以在民間廣泛普及,並最終發展成為 職業化現代擂臺搏擊術,與數百年來泰國國王的重視和積極推行 是分不開的在他們看來,大力普及推行泰拳,既是強化軍隊戰 鬥力,保衛國家安全的必然需要,也是對人民進行服從、真誠、 勇氣、剋制、感恩圖報和正直等種種美德培育的最好方法。數十 年前,泰王蒲密蓬親臨侖披尼拳場,在致詞中予泰拳以高度評 價,可視為數百年來泰王與執政者對推行泰拳的根本看法和態 度,他說:“泰拳師乃剛毅果戰之士。泰國拳術,利國利民,亦 利於身,望我民悉力共倡,令此民族傳統技藝發揚光大。”正因 為如此,泰拳術才在數百年從未間斷地實戰硪礪中,得以飛速發 展,並在擂臺上變得極其強大,幾無可匹敵者。

在歷史上,泰國貴族階層人物乃至皇室成員,不僅僅喜歡觀 看泰拳賽,許多人更親身參與。最著名的是公元1662年至1708 年間,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可謂泰拳的痴誠愛好者。一待國事 空閒,即苦練泰拳,在泰拳技藝上有很深的造詣。他曾多次精心 化裝,屈尊降格到民間同那些普通的泰拳師切磋較技。要知道, 在泰國,國王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泰王本人能夠親自參與其中, 無疑具有帶動民眾群起效仿的巨大效應,而在客觀上,又極大地 支持和鼓勵了泰國拳壇的志士們為泰拳的發展不懈努力。因此, 泰王拍佛陀昭素八世被後人尊稱為“虎王”,也正是那段時期, 泰拳得到飛速的發展,一時達至鼎盛。除此之外,曼谷皇城時代 的泰王拉瑪五世亦是一位狂熱的泰拳愛好者,其最喜歡召集全泰 國各省的頂尖高手們聚集一堂,展開爭奪“全國拳王”稱號的大 賽,這成為泰拳走向規則化擂臺競技的雛形,極大地促進了泰拳 各宗系的互融性實踐和科學規範的發展。到了 1921年泰王拉瑪 六世統治期間,拉瑪六世更專門組織了全國性的泰拳錦標賽,地 點設在玫瑰園,從而一舉開創泰拳史上的“玫瑰園”時代。現 在,我們雖然無法回到過去,一睹古代泰拳格鬥的盛事,但僅從 泰王拉瑪三世統治時期,即1824年至1851年間由泰國曼谷坊間 製作的一部古老的泰拳拳譜秘籍來看,其時泰拳已經發展到了很 髙的水平,技藝多樣,全面立體無所限制。

在泰拳由民族武藝——軍事戰鬥技術和自衛術——演變為今 日職業體育競技運動的現代泰拳的過程中,按競技拳場的變遷來 看,經歷了“玫瑰園”、“國柱廟”、“柴廠”、“是樂園”、“萱昭 策”和現代的“叻喃隆”和“侖披尼”七個拳場時代。從格鬥方 式的演變來看,則走過了一條從最初的“徒手式”競技,到以皮 條裹拳對擂的“拳甲式”(主要流行於宮庭比試)和以粗麻纏拳 的“纏麻式”(主要流行於民間)對抗,直至今日較文明的著拳 套對抗的“穿套式”的現代擂臺搏擊方式的發展之路。

與中國武術一樣,由於思想、環境及地理等因素的影響,泰 國各省各地的古式泰拳風格均有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宗派和系 統。例如在“玫瑰園”拳場時代,拳師強調技、智並用,可分為 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其中:

東北部拳系以柯叻府為中心,重攻擊,擅用高踢及擺拳招 數。作風大刀闊斧、勁力雄猛。待敵架式以髙樁直立,雙足前後 滑動換位,腿招精妙為其特色。其時,該宗系拳師戰績最為出 色,即最近現代泰拳的風格。

南部宗系則以猜耶為宗主。其技寓攻於守,善用三宮步。架 式多采屈膝抵身,虛步邁行抵禦下盤腿攻。善以肘、膝技術制 敵,最著名制勝一招“撲殺技”,廣為人稱頌。

其它兩大宗系名氣雖不如上述兩宗,但風格亦各獨特。如中 部華富里的拳師,擅以拳招直擊,出手勁準,剛銳灑脫。京畿派 拳師,則極重體能訓練,且多兼修西洋拳,故出拳蠻狠,內勁尤 佳,體力上多佔優勢。因此,最初古泰拳並無一整套具有代表性 的泰拳拳法,後經執政者全國性賽事的大力推行,使之廣泛交 流,去粗存精,揚長補短,再加上歷代泰拳高手名師對各大宗派 泰拳進行系統研究和整理發掘,最後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 的古泰拳拳法體系,為現代泰拳技藝體系的最終定型打下堅實基 礎。它包括①基本動作十二式。包括捆腕、掄拳、掩耳(圖1)、 攔格、斜擋(圖2)、高提掩、戴冠、雙並肘、踢臀(圖3)、耍 膝(圖4)、獻蓮、回踢。②拳樁(即格鬥勢)。③三宮步。④招 式。⑤母招子招(由20年代華裔宗師金成所傳)和⑥花招奇技 等。

泰拳的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哪一個更厲害

泰拳肘擊

據泰國民間相傳,古泰拳共有108招,其技包羅萬象,奇正 相間。1923年,泰國拳壇泰斗鑾威訕怒那功曾將古泰拳技術詳 加分類,分列為單勢、連勢、花招、拳訣與絕招。習者至三級之 後,需練習“高級技法”,其中包括拳訣十六條,摔跤招式十六

泰拳的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哪一個更厲害

泰拳膝擊

泰拳的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哪一個更厲害

泰拳踢臀式_勾踢襠部

式。其招式名稱,基本招式有“長兵”與“短兵”之稱。長兵是 拳腿,短兵即肘膝,又有所謂“虛招”和“詭招”之分,以做虛 實之用。後來由他據此編著的泰拳專業書,還被泰國政府教育廳 列為體育教師的基礎課本,為泰拳的推廣作出重要貢獻。

古泰拳與現代泰拳競技最大不同,在於所用招數全無禁忌, 無論投摔、反關節、跌撲、地戰、飛擊、頭觸、臀撞乃至戳眼、 撩陰等狠毒招數均被允許。另外,體重並無分級,以小打大均為 常見。同時,賽事亦無回合劃分,時間不限,需戰至一方認輸或 不能再斗方可結束,故參加古泰拳擂臺打鬥的拳師重傷甚至戰死 之例屢見不鮮。如1910年,泰南德古巴縣華裔拳師陳基,即以 危局下戟指戳盲對手一目而一舉成名。簡言之,古泰拳是真正百 花齊放,無所限制的自由技擊術,用之戰鬥或自衛,自有實效, 但用於體育式較技,則十分野蠻殘忍。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古泰拳從技術形式到競技形式亦在發 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

泰王拉瑪六世開創的泰拳玫瑰園拳場時代,被公認為是古泰 拳向現代泰拳演變的開端。其時,全國性的拳王錦標賽吸引了全泰各省各地的南北高手人京角逐,遂令各地不同宗系拳法,得以 發揚於世。隨著泰國內地拳師陸續留在泰京曼谷傳技,泰國全國 各地拳術,漸而得以融會貫通。同時,西洋拳擊亦逐漸被吸納到 古泰拳技術中,對現代泰拳的發展有錦上添花之效。當時,泰拳 較技尚處於“纏麻式”時代,即拳師採用粗麻捆纏拳腕,有的直 纏至肘彎和上臂相鬥(圖5)。雖然較技時,雙方仍然無分級別 即予比賽,但已經有十一局決勝,每局5分鐘,一分鐘打鬥,四 分鐘休息,局終以擊鼓為號的賽制和判定勝敗的三大具體規則。 同時,臺上開始設有拳證(裁判),以吹笛施發停止或續戰訊號, 初具現代體育競技的雛形。

泰拳的東北部、南部、中部和京畿四大宗派,哪一個更厲害

泰拳勾踢襠部_正蹬腹部

數百年來,在正式被“穿套式”(拳套式)取代之前,纏麻 式泰拳一直被公認為是現代泰拳的原型,是泰拳真藝的代表。當 時拳師所纏之麻,雖名曰粗麻,實則無論粗細任何麻繩均被採 用,通常長約2〇〜25米,分為兩捆纏縛於拳臂。出賽前由師傅 噴水其上,使麻繩吸水發脹,變得堅硬以增殺傷力。有的甚至還 沾以玻璃或碎石合成之沾液,來強化破壞力。在泰拳歷史上,18 世紀前後,是“纏麻式”泰拳的鼎盛時期。當歷史車輪進入20世紀,從1928年柴廠拳場時期起,因“泰北腿王”乃彭踢死高 棉拳師事件,泰拳賽制終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防止傷害較為 安全角度出發,泰拳賽事制度由傳統“纏麻式”改為參照西洋拳 擊而來的著拳套的“穿套式”方式進行,比賽回合減為五局。這 為泰拳獲得國際武壇認可和接納提供了條件。1937年4月1日, 泰國(其時仍稱為暹羅,20世紀40年代方改為泰國)政府教育 署體育廳首次頒佈統一的全國擂臺賽的競賽制度與規例,正式完 成了從古泰拳競技向現代泰拳文明競技的革命性轉變。而泰拳技 藝,隨著各地宗系的廣泛交流融合,對西洋拳擊的大膽引進,以 及將許多奇招怪勢加以精簡、改進或剔除,規定可用於擂臺攻擊 的武器最終只限於拳、肘、膝、腿四技(摔跤可用,但不得分), 使得古泰拳各宗各法“萬法歸一”,昔日繁複花招,經“穿套式” 擂臺比賽的不斷去蕪存精,而產生並逐漸形成今日現代泰拳簡練 而又不失強悍的基本技藝體系。

1945年至1951年間著名的“叻喃隆拳場”落成,泰拳開始 進行現代標準的擂臺競技,史稱“叻喃隆拳場”時期,堪稱近代 泰拳發展的黃金時代。1956年,“侖披尼拳場”建成,又進一步 地推動了泰拳發展,為泰拳開闢了更新的局面。

1970年8月,泰國拳擊議會的成立,成為一掃全泰各大武 館各自為政,各施其法的局面,奠定統一的現代泰拳技藝的標當然,對於泰國拳技的大一統,有人認為是使泰拳邁向技藝 最高峰的必然,但亦有人為昔日古泰拳許多極具藝術性的招式面 臨失傳而深感惋惜。對此,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換言之, 對於傳統的保存和現代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真正達到完 美的平衡,在人類的生活中,面臨的不僅僅只是拳術一個方面的 問題。但不管如何,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職業化體育競技實踐至 今,現代泰拳確已成為在文化上以西方體育文化為特色;在技藝上,以東方格鬥技藝為特徵的獨具魅力的職業泰拳體育項目,並 且舉世聞名,廣為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