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肯定會有人質疑:“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許多足球巨星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比喬丹低甚至更高”。

是的,這一點不否認。我要探討的也不是足球巨星與喬丹的對比。而是足球運動本身,為什麼沒有像籃球領域一樣,出現一個“喬丹”這樣‘一統江湖’的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幾乎百分之百第一人的人物?

貝利、貝肯鮑爾、馬拉多納等人的成就和影響力一定程度可以代表足球,且考慮到足球的影響力比籃球大很多,所以可以說他的影響力不遜色於喬丹。

但是單就各自領域來說,誰也無法像喬丹代表籃球那樣代表足球。


首先從各自領域分析區別:

  • 籃球:從誕生之日起NBA一直代表著籃球的最高水平,即便在歐洲和南美兩強的水平極大進步的近10幾年,NBA的整體實力還是毫無懸年的超出一大截。而NBA的賽程設置又是非常科學而具備延續性。常規賽和季後賽/總決賽的連接相當於足球裡的聯賽加上盃賽。所以它的總冠軍含量極具說服力。國家隊的毫無疑問美國也是超然的存在,多數時候它只用二線甚至三線的球員來參加國家比賽。
【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 而足球的情況就相對複雜了。早期歐洲和南美分庭抗禮,各有特色。甚至可能巴西和阿根廷的聯賽競技水平更高。各自沒有融合的直接對比的渠道和方式。隨著70-80年代以後歐洲幾大聯賽商業化發展的越來越好。吸引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優秀球員加盟,相對更強。

但也同樣因為商業化運作,包括國際足聯、歐洲足聯和南美等各協會的利益需求,導致後來的足球賽事越來越多,除了各國家的聯賽、盃賽外,還有洲內、洲際的俱樂部盃賽及國家隊比賽。而各賽事特別是盃賽之間無法相關其實難以真正體現水平的高低。盃賽的一場最多兩場決勝負的賽制往往含著太多偶然性因素。

【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足球領域的冠軍林林總總,光俱樂部就有至少3大主要冠軍(聯賽/國內盃賽加洲內盃賽)和幾大盃賽冠軍;各冠軍隊伍之間的水平都難以鑑定,更不用說只是11名球員中的一人的對比了。

如果足球可以像NBA那樣把盃賽設置成3場甚至5場決勝負,或者把聯賽加杯賽組織成NBA模式(或類似曾經出現過的歐洲大聯賽概念),那最後的冠軍肯定更具說服力和競技層面的含金量。當然,那是不可能的,現有賽事已經多到一般球員無法承受的地步,增加翻番甚至幾倍的輪次恐怕一個隊伍要準備幾套陣容來應對了。

而且偶然性本身恐怕也是各賽事組織者及相關利益方獲取更多利益的重要因素。

【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再結合領域的特點來看個人成就

  • 喬丹無疑是所有團體運動中極少數甚至是唯一爭議最少的第一人。這是由他的個人能力和取得的個人成就及集體榮譽共同支撐起來的。要特別注意的是,其個人能力的強大及籃球運動的特點讓他可以在攻防兩端打出了持續多年的統治級表現。
【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 而足球運動裡幾乎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俱樂部和國家隊賽事繁多卻都十分重要的情況下,一個球員要能力十分強且有十分幸運的在一支或多支實力強勁的球隊裡,多線作戰且都收穫足夠多榮譽。才有可能佔據相對領先的歷史地位的評選資格。

同時還要發揮出可評價的足夠大的作用,才有相對的優勢。而這種作用其實在高消耗、強對抗的足球運動中,評價難度相當之大。

這也是目前為止,俱樂部和國家隊成就都十分耀眼的貝利能佔據足球領域多數歷史評價第一人的位置;卻依然又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馬拉多納、甚至貝肯鮑爾等人都能取代他。

進攻端或防守端的個人綜合能力相對好評價,但足球的特點使得絕大多數球員無法在攻防兩端同時發揮重大主導作用。除了極個別人的職業生涯部分時段,比如貝肯鮑爾,但其在某一端特別是進攻端的能力體現肯定就不如專注於進攻端的偉大球星那麼耀眼顯著。

且足球賽事的繁多和足球本身的複雜程度,使得個人能力即便強如馬拉多納,也只獲得了職業生涯中的小部分冠軍。帶領那不勒斯獲得意甲冠軍(雖然當時的那不勒斯並不像盛傳的那麼弱),阿根廷獲得86世界盃冠軍都發揮了重要主導作用。而在巴薩和美洲盃的接連失利(而後缺少老馬的阿根廷接連獲得2屆冠軍)也是事實。這充分體現了足球項目的複雜性和杯賽賽制的不確定性。


綜上分析,從個人能力和成就來說喬丹毫無疑問是籃球的不二代表,且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足球界,有無數的閃耀的巨星,卻難有像喬丹“統治”籃球那樣,獨自一人就當仁不讓的全方位代表著足球的人物。可能相當長時間內,也無法實現了。

【子曰】足壇為何沒有且也難有“喬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