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從理論上來分析,愛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愛情是以性本能、性慾為生理基礎的,沒有性本能就不可能對異性感興趣,就談不上會發展成愛情,所以這是一個前提。

有的人說,兩個人即使互相沒有性的慾望,也可以發生愛情,完全是精神上的愛情,叫做柏拉圖式的愛情。其實這種說法我覺得是對柏拉圖的誤解,柏拉圖並沒有主張過這種愛情。

柏拉圖是古希臘最大的哲學家,也是最早從哲學上去分析愛情的一個哲學家。他有一篇對話叫做《會飲》,在這本書裡面,他並沒有否認愛情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有肉慾的方面,有身體的方面;另一方面有精神的方面。當然,他認為精神方面是更崇高的,愛情的目標應該是從肉慾的愛、身體的愛上升到精神的愛,但是他不否認有肉慾的愛,只是認為不應停留在肉慾的愛。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愛情包含性慾,但比性慾多,那多出的部分就是愛情的特殊本質,那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如果說愛情的第一步是生理需要的話,第二步就是審美情感。從生理需要來說,性慾是指向整個異性世界的,沒有特定的對象,在理論上無論哪一個異性都可以滿足你的這種需要。

可是,實際上你必有選擇,你會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異性特別感興趣,覺得他或她有魅力。也就是說,他或她使你產生了一種特殊的美感。在這個時候,性吸引就由生理層面進入了心理層面,生理需要上升成了審美情感。這種審美的情感,我覺得是很可貴的。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彷彿突然有一個世界打開了,在你面前出現了一個美妙的異性世界。在那個時候,你會開始注意異性的美,女孩子注意哪個男孩子多麼帥,男孩子注意哪個女孩子多麼靚,互相開始被吸引,對異性的美非常敏感了。而在這個時候,你的心裡面真是會發生一個變化,真覺得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人生對你充滿了誘惑力。正是在性本能開始成熟的時候,會伴隨著這種強烈的美感。

對於這種情況,就在我剛才提到的柏拉圖的《會飲》中,蘇格拉底有一個解釋,他說這叫做“在美中孕育”。意思是說,性本能是自然之道,為了傳宗接代,但是你不會隨便找一個人幹這件事,只要辦得到,你一定要找一個你看得順眼的人、你覺得美的人幹這件事,你要讓這件事具有美感。

當然,這麼多的異性,你不會覺得個個都是美人,這個範圍已經比性慾的可能對象大大縮小了。不過,你眼中也不會只有一個美人,你看得順眼、願意與之幹這件事的人完全可能不止一個,這個範圍還是比愛情要大,究竟大多少就是因人而異的了。也就是說,某個異性使你產生了美感,對你有了吸引力,這還不等於你已經愛上了他。在多數情況下,由於主客觀的限制,你也就是審美一下罷了,未必能走到愛情這一步。但是,我相信審美是必要的一步,在多數情況下,愛情是從審美開始的。如果看著都不順眼,不“來電”,很難想象以後會愛上那個人。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從審美情感再朝前發展,下一步就到了我稱之為道德情感的階段。我所說的道德情感是廣義的,不是指我們通常說的道德品質之類,而是指一種精神上的認同和默契。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在彼此產生好感或者說美感之後,隨著瞭解的加深,雙方互相之間,或者一方對另一方,可能覺得這個人不過如此,甚至感到很大的失望,那麼感情就不會朝前發展。也可能會熱烈一段時間,但因為缺乏精神一致的基礎,比如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有很大差異,最終仍是分手。能夠發展成真正的愛情的,一定是在心靈層面上也相知相愛,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從欣賞美的形體上升到了欣賞美的心靈和行為。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用比較嚴格的標準來衡量,應該說,僅僅停留在愛美的外貌,這還不能算是愛情。兩個人看對方的外貌都覺得順眼,相處久了,卻發現話不投機,就遲早有一天會覺得對方看起來也不順眼。人畢竟是一種精神性的動物,道不同就不相謀,更不必說要在一起生活甚至生活一輩子了。

如果說生理基礎導致兩性相吸,到了審美情感階段是兩情相悅,那麼,到了道德情感階段,就應該說是兩心契合、心心相印了。

從道德情感再前進一步,應該是宗教情感了。兩個人到了好得不得了的時候,就感覺好像在一次一次的輪迴中一直在互相尋找,現在終於找到了,不但是一見傾心,而且是終生依戀,生生死死永遠分不開。愛情到了生死相依這個程度,就真有一點宗教色彩了,就類似於一種宗教情感了,彷彿相信兩人之間有一種命定的姻緣一樣。

按照我的看法,世界上不存在命定的姻緣,誰和誰之間命中註定一定要結合的,沒有這樣的事。每個人可能會有最適合於他的一定類型的人,這個範圍也許很小,但不會只有一個,非某一個人不可。當然,若干最適合於自己的人分散和隱藏在茫茫人海中,從中遇到一個也是難事,遇到了就很自然地會產生命定姻緣的感覺。

感情裡,除去性慾部分才是愛情本質


用宗教的眼光來看,是要求愛情有一種宗教性的。你看西方的基督教婚姻,結婚時要到教堂裡去舉行儀式,在上帝面前宣誓,你是不是願意這個女人做你的妻子,你是不是願意這個男人做你的丈夫,你宣誓願意,就意味著對妻子或丈夫永遠負責任了。

其實中國以前也是這樣的,要拜天地,在天地面前確認你們之間的相愛關係。按照任何民族古老的傳統,婚姻這件事情是神聖的,不僅僅關係到兩個人,還關係到人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類的延續。當然,這個意義上的宗教性和我上面說的生死相依之情不是一回事。不過,愛情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我覺得是應該有一種神聖感的。

從兩性相吸的生理需要,到兩情相悅的審美情感,再到心心相印的道德情感,最後到生死相依的宗教情感,這是我對愛情本質做的一個理論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