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刘氏——刘氏文化

山东刘氏:

山西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因为当年尧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另外,有许多刘氏族谱认为,山西洪洞是刘氏的最早发源,并说当年刘姓的得姓大始祖、尧帝的儿子源明的封地--刘,就在洪洞。笔者虽然不敢赞同这一说法,但却相信山西确是先秦时期也即刘姓滥觞时期刘姓远古祖先们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山东刘氏——刘氏文化

山西洪洞刘氏:

此洪洞刘氏是山西地区比较古老的刘姓宗族之一。但据康熙五十四年(1754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现在的"洪洞刘氏之先为汉诸王孙,其世次不详矣",因此,该族以明朝人刘祥为可知一世始祖,到康熙年间修谱时已传十三代,到今天大概已传到二十四、五代。

洪洞苏堡刘氏:

此支与上一支同姓不同支。据民国二十一年洪洞《刘氏宗谱》记载,这支洪洞刘氏宗族形成于明朝初年,来源于汝南。明朝初年,刘氏"有老翁同汝南携三子入滋",其中长子刘道韵、二子刘怀翁。此后5个半世纪以来,洪洞苏堡刘氏族大丁繁,枝繁叶茂,而且"自金吾公以诗书科第显,后先辉映,衣冠蝉联甲天下",蔚然而为山西刘氏望族。该族自乾隆时始创修宗谱,此后同治四年、光绪二十三年、二十六年、民国二十一年,均有续修。


山西太原刘氏: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山西芮城刘氏: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山西岳阳(今古县)刘氏: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沟太常村刘氏: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刘氏: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东省济南恒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山东滕州古滕刘氏:

形成于明朝,来自山西,以刘元为开基始祖。

据今人刘希贡先生提供的(五修)《古滕刘氏族谱》资料记载,古滕刘氏开基始祖刘元,字正良,原籍山西洪洞县,生于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元朝末年,山东一带因战乱破坏严重,人民大量死亡,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惨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恢复山东地区经济,决定从山西大量移民山东。洪武二年(1369年),刘元等800多人在押迁官李公的带领下,由故乡山西洪洞县向山东移民。当时,22岁的刘元还被李公举为移民迁长。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经过 1个多有的长途跋涉,先来到山东单县,在这里开始分流:有的留在单县,有的迁到海州,还有的北迁到兖州。古滕刘氏始祖刘元则率领他的妻儿子女和家人迁到滕县西史相乡望冢社领社纲。刘元一家在望冢社居住了20多年后,家族人丁渐渐增加。刘元见这里地狭人多,再加上不喜欢这里离市区太近,民风唯利是图,于是又北迁到地旷人稀的小刘庄。几年后,因经营有方,又在村北购置大片田土,建筑房屋,并将这里改名为大刘家庄(即今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此后数百般年来,这支刘氏家族就世世代代都聚居于此,形成当地的望族。


这支刘氏家族非常兴旺发达,不但人丁众多,而且人才辈出,到今天已繁衍到约5万人,并孕育出了清代进士刘德夙、中国人民解放军刘书田将军和当代著名作家刘浩歌等大批优秀人物。古滕刘氏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山亭区、徽山等地。


古滕刘氏修有自己的刘氏家祠,并以"崇善堂"为堂号。1995年,该族刘刘氏家祠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滕刘氏在历史上曾5次修谱。现有一到五修族谱共550卷之多。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古滕刘氏从开基始祖刘元的第17世开始,使用如下统一的16字字派:"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古滕刘氏迁滕始祖刘元去世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享年84岁。夫人王氏,为山西临汾县处士王澄之女,生1子:刘武。

二世刘武,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寿82岁。夫人秦氏,生6子:刘殳渚、刘殳、刘殳殿、刘殳俞、刘殳为、刘殳雄。

三世刘雄,又作刘殳雄,夫人陈氏,生1子:刘完。

自开基始祖刘元至刘希贡先生的传递世系如下:

1刘元→2刘武→3刘雄→4刘完→5刘傥→6刘学礼→7刘钧→8刘芳申→9刘恺→10刘培新→11刘仕俊→12刘永清→13刘振方→14刘玉珂→15刘欣韶→16刘性善→17刘守辰→18刘聚真→19刘希贡。

到今天,古滕刘氏最多的已传到刘元的第27代孙。如作家刘浩歌就是刘元的第20世孙。

山东单县迁曹县刘寨刘氏:

形成于明末,来自江苏丰县,以刘闻政为自单入曹开基始祖,以刘源明为受姓始祖。

据刘恒心先生提供的1995年刘世亭、刘乃邦等编修的山东曹县刘寨《刘氏族谱》记载,曹县刘氏属于丰沛刘氏大宗中的梁王刘武一支,原籍汉家刘氏的发源地、刘邦的故乡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明朝末年因战乱迁到山东,落籍山东省单县西南约50华里的刘方店。开基始祖刘闻政,又自单县迁于曹县东南60多里的丁堌村立业,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因改丁堌村为刘寨。

刘闻政的后裔,现已传到第18代,全族人口3000余人,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集中分布在曹县和单县西南各村。

曹县刘氏历史上曾6次修谱。从始祖"闻"字派开始,这支刘氏家族使用如下40字的五言派诗: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信俭义。

自始祖刘闻政至六修族谱主修传递世系如下:

1刘闻政→2刘汉→3刘良惠→4刘彦书→5刘暗修→6刘源→7刘兆麟→8刘本宏→9刘堪→10刘禄→11刘朝征→12刘来道→13刘科→14刘道佑→15 刘崇诏→16刘世亭。


山东菏泽刘楼刘氏:

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刘钦明《刘氏由丰迁居菏泽刘楼序》记载,菏泽刘楼刘氏为梁王刘武的后裔,是汉高祖家乡汉里堂刘氏的分支,以刘兴泰为开基始祖。谱称,刘兴泰是汉高祖刘邦的第54代孙,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因生计生迫,推着石轮马车自江苏省丰县金刘砦迁居于山东菏泽东南90 里的刘楼落业,在这里拓荒耕种,营屋而居。刘兴泰的后裔,世代居住于此,到今天,已繁衍到第20代,也即刘邦的第73代左右。

山东潍坊刘氏:

据刘祥鹏宗亲说,先祖从照邑东关迁到此,往上无可考也。本家现有辈分:允世维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廷吉庆(仅供参考!)。

山东单县刘氏“鑫德堂”堂号由来

相传,明朝明英宗年间,始祖鑫公携妻担二子,自丰邑逃荒来单父西门外北侧定居(现今刘胡同)。勤俭持家,德育教子,乐善好施,邻里和睦,不几年,鑫公就名扬一方,望重闾里,成为此方显赫人物。一日,鑫公漫游郊外,遇一落难之人,鑫公慷慨解囊,赠其银两。不想此人贵为皇亲后裔,洪州名门姓朱名有才,只因江南生意无望,血本无归,病倒他乡。时隔数月,县衙突报,洪州朱有才为报送银之恩赠鑫公木质大匾一块,上书四个镀金大字“锌德千秋”,年代以久,木匾无存,为纪念始祖鑫公之美德,摘其匾中两字,用于堂号之中,故称为“鑫德堂”,此乃吾族堂号之由来。

注1:此全文摘自《刘氏族谱 鑫德堂》序言。

注2:丰邑,今江苏丰县,西距单县约50公里。

注3:单父,今山东单县,舜帝之师单卷居地,单卷因拒禅让而闭居此处,后人以此地命名为纪。

注4:洪州,今山东济宁市,距单县85公里。

山东单县刘氏,祖居山东单县西关刘胡同,现家谱正修订中,堂号"鑫德堂",我们这一系有近万人,分布在8个国家,20个省市,2个地区。

山东临沂周边地区汉室后裔----琅邪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6-2-24

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生子刘喜。此后历经刘延、刘义、刘武、刘顺、刘恢、刘景、刘云、刘俚,直至公元6年王莽篡位,城阳王国被废。 第六代城阳王刘顺生育了许多儿子,长子刘恢承嗣为城阳王,次子刘丘封都平侯,三子刘山封枣原侯,四子刘文封箕愿侯,五子刘勋封高广侯,六子刘佼封即来侯,七子刘谈封庸侯,八子刘兴封昆山侯,九子刘根封折泉侯,十子刘渊封博石侯,十一子刘用封要安侯,十二子刘勇封房山侯,十三子刘宪封式侯。式侯刘宪生数子,长子刘霸承袭爵位为第二代式侯,刘霸无子,刘宪的次子刘萌继任第三任式侯。王莽废式侯国。刘萌有多个儿子,长子刘恭,更始时官任侍中,袭爵为第四任式侯;第二个儿子是刘茂;第三个儿子就是赤眉军皇帝刘盆子。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邪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邪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恆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选自《晋书》 列传第四十

刘京是刘秀最小的儿子,为琅邪王,都开阳(今山东临沂县)。刘京传子刘宇、刘宇传子刘寿、刘寿传子刘尊、刘尊传子刘据、刘据传子刘容。刘容的弟弟刘邈,官任九江太守,与曹操关系密切,于是汉献帝又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刘熙后来被曹操杀害,琅邪王国灭亡。琅邪王族后裔,主要分布在今山东地区,后世著名的琅邪刘氏,即为东汉琅邪王族后裔。

启阳是临沂城最早的名称。西汉时为避景帝刘启讳改称开阳。公元80年,琅琊王刘京由莒县迁都于开阳,自此开阳也称琅琊。

山东安丘安泰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8-11-7

安泰刘氏自明朝移民至山东登州(今栖霞),后部分刘氏移至安泰里(又作安太,今安丘黄旗堡镇东安太村)。

刘氏至希孟、希宪兄弟时,家族获得蓬勃发展。刘希孟,子茂范。后茂范生一子,即刘正宗。刘正宗,自幼好学,乡试第一名,明朝翰林,清朝时任阁老,官居文华大学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清朝阁老,安丘城里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吏部尚书、秘书院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

刘正宗、刘希孟、刘正衡并称为“北海刘氏三株树”。刘正宗,弟正衡,兄正学,均属有才之人。

刘当时家居安丘城里阁老府。由于官党之故,因多谏被劾,刘获罪,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被顺治帝处以"从宽免死,家产之半入旗,不许回籍"。他从此一病不起,于次年12月20日辞世。清乾隆帝登基后为其平反。

著有《捕斋诗集》、《御墨楼诗选》、《木天草》、《雪鸿斋草》等诗集。

另据考证,辛侍郎(安丘清朝时另一高官)系刘正宗女婿,曹贞吉(清朝才子)系刘正宗外甥。

当时,刘正宗曾把安泰刘三世祖(刘普)坟茔迁到安丘十二户;刘获罪后,族人株连甚广;刘正宗死后,被族人迁到祖居安泰里(碑文为证);三世祖坟被族人县痒生刘崧荫迁到南流镇营子村(碑文为证)。

此后,虽然乾隆朝时平反并获朝廷抚慰,但刘氏家族鼎盛时代宣告结束。

由于该支刘氏来自山西,但兴起于安泰里,故通称为安泰刘。


山东蒙阴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7-9-10

吾刘氏本族系刘墉之后,祖居诸城,后分一支迁居沂南铜井,数代后,从第12世以后道光年间,分3支外迁:

一支到界湖徐树村,后又迁到铜井长王庄。长王庄始祖:美成,美成属于13世!美成碑铭:先考二公美成配曹氏,2男。

一支迁蒙阴朱家庄,

一支迁沂南铜井石桥!后我祖于光绪年间从铜井来蒙阴.......... 。

家族派语:。颜(10)、。美(13) 。。学(18世)、玉、永、纪。。。。

山东省费县上冶北村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7-7-4

  山东省费县上冶北村刘氏,北宋时期居住在费县城东三十里的城子。

此处远宗近族已不可考。因枝繁人盛,始祖刘先南宋后期从城子迁至上冶北村居住。至今保存有元朝至元四年修建的宗庙旧址。

后由始祖刘先之曾孙刘成回城子定居守祖业。祖坟地在上冶北村东北三里处。

本族后人自称费县上冶北村刘氏,本族宗谱从第六世至十七世失考,失考时间大约是在元末明初至清朝九十年这段时间里。不知众位族人是否存有这段记载以帮本族补缺遗憾。

本人提供以下史料请众族人帮助考证。

费县志;卷十五 邱墓(邱墓篇记载元年申述) 将军刘宽墓;在上冶北,宽仕至大名等处安抚使,至元间为招讨使,渡江收残宋,授宣武将军。御赐祭葬。有至元四年碑记,乾隆七年重立碑。

元宣武将军刘公碑志略 [庠生] 王士斐(邑人)   遐稽刘氏始祖讳先, 县东三十里名城子。彼处之远宗近族已不可考。至先公之曾孙讳成者, 犹守祖业以居焉。 

按先公生一子曰浩, 浩生二子曰宽, 曰海.。宽生七子; 长子名成,( 生三子, 曰福、曰仪、 曰清)。次子名荣,( 生二子曰口, 曰浅)。三子名存,( 生二子, 曰伯通、 伯源)。四子名迩(生二子曰江、 曰润)。五子名在(生二子曰伯川、 伯泽)。六子名珍(生六子曰秀、曰渊、 曰敬、 曰津、 曰潭、 曰顺),七子失考。海生三子, 长名玉(生五子曰贞、 曰德元、 曰兹、 曰惠、曰慎)。次子名珍(生三子曰仲礼、 仲和、仲明)。三子名泉(生二子曰同、 曰全). 支派清楚, 仅记。五世以下已失。

忆当时南宋式微, 北金沦亡, 蒙古渐兴, 兵戈迭起。

先公之长孙讳宽者, 天生神武, 内精韬略, 外善战阵, 捍卫乡邑, 一方感生全之恩。至蒙古中统元年, 系南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世祖忽必烈平定河北,诏宽公为大名等处安抚副使, 及至元年间, 新承招讨之任, 渡大江, 收残宋, 累获奇功, 敕封一品宣武将军, 钦赐银牌一面。及定一之后, 告假养亲, 又赐掌金印一颗, 勋在社稷, 彪炳史册。及先公之四世孙漳伯源者, 考授济南府运同知, 实任本县办课盐官。讳珍之第四子名津者, 考授宣微院职, 实任益都, 盘阳, 兰溪等处总管勾当。悉载谱牌, 历历可据。所谓祖上之显官不可掩者, 又其一也。 

若夫宽公之事亲, 弃千乘, 甘家食。共海公生事, 死葬皆循古制, 孝道己足垂范。且宽公七子皆勤俭忠信, 珍之主祭而家庙整饬, 珍之嗣绪而六世同居, 百口共食, 孰非祖宗之积德累仁, 孙子之福者乎?! 而可弗为著乎? 乾隆七年壬戍季春之吉。 

刘 氏 奉 先 之 记孟嗣宗  夫二仪既判,三才定焉。四时错行,万物育焉。出乎其类,惟人贵焉。父母生之,续口口焉。父母口口,生事死葬,祭之以礼,可为孝矣。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之口口不忘乎心。夫安得不孝乎!夫费邑之北口口口曰上冶,首户刘先口自宋祖居本县之东三十里名城子口居焉。惟枝叶口口分居口口庄恒口广苍、广克,先子名浩,浩生二子;曰宽、曰海。宽好驰马,武备修口。中统元年,当今世祖皇帝安抚四方,诏宽口口安抚取大名府口口连渡大江,累获大功,赐银牌一面,封宣武将军。定一之后,告间事亲。赐本县尉,掌铜印一颗。同海事亲,温清和婉,晨昏不惰。其亲有疾,遂身自服侍,汤药必亲尝。及终,厚葬以礼。其宅北村之艮方三里之地,震邻石流之峪,兑注东蒙之河,前神山之掩,后接平口之山,中有平原而安措之。兄弟服丧、齐衰澶粥,致口三年。宽七子,勤俭孝义,各尽睦族。长子名成,居城子守祖业焉。次子名德,二子(长曰深,四子; 次曰存, 三子)。又次曰德英。四子曰通,( 四子) 次曰伯源,授济南府运司, 札付充本县办课盐官勾当。次曰珍,( 六子, 长曰秀, 次曰渊, 次曰敬, 次曰津, 次五曰潭)。津大德二年授徽院付, 充益都盘阳等处什, 阑奚总管勾当。宋家庄六翁珍纠侄。孙谓曰:“吾尔考皆殡浅壤, 虽无狐狸所食,蝇蚋如嘬, 春秋祭祀, 哀焚远野, 恒愧吾心。今赖皇上圣寿无疆, 四海来臣. 乘通年迁于祖茔, 封于同穴, 春秋设祭, 以鬼享之, 可谓孝矣;’’ 同声一诺, 择于当年中秋利月上旬八日口珍主祭,以礼葬之。迄至元三年季冬, 贤兴同秀会弟侄议曰:“ 祖封岁久, 惟口庙祀, 就今通年, 同劳已力,各舒己财, 修其宗庙, 镌其铭记, 序其昭穆, 后辈子孙不失次序, 汝吾心独不佼乎?’’ 皆曰:“ 然。”遂伐木以修庙, 谒匠以刊石。嘱予为记以述文。予直书之, 记其年日, 考其实录, 写之口口, 以贻子孙。谨继慎终之道, 不忘追远之礼, 可谓报亲之本全矣!生死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元至元四年正月十一日, 宋家庄刘氏宗同立。 

从第六世至十七世失考。从第十八世依次排列;宗,思,士,诚,国,龙,秉,廷,振,吉,玉,德,敬,修,道,学,明,青,洪,烈,传,世,光,照,方,策,福,禄,祯,祥,忠,厚,仁,义,礼,智,信,长。    


山东沂水关顶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7-5-31

关顶刘来源考 座落在穆陵关上的村落,因其居住地位于穆陵关的顶部,故称关顶村。

该村虽然人口不足600,刘姓却占95%以上,由该村外迁刘姓建立的十几个村子,人口有数万之众,人才辈出,故而“关顶刘”远近闻名。

查其《刘氏族谱》与穆陵关巡检档案,可知“关顶刘”为穆陵关守关将领之后。

据临朐冶源刘氏谱载,其先祖为宋代青州刺史刘德宁,妻奥里氏生四男:国秀、国才、国华、国杰。

国秀、国才之后住山海关,

国华元朝敕封淮南行省理问官,住刘马庄。

国杰元朝敕封辅国公、汉都元帅。其长子汉英封万户侯,次子汉臣封一路总管。汉英长子本住北阳河,次子仪住青州东关。

德宁三子国华住刘马庄,传十世,至元代延祐年间,刘八公考取武举,官至集庆路总管。1356年,与朱元璋战于集庆,战败而知元朝将亡,北潜青州阳河。传七世出明代阁老、户部尚书刘珝。

据青州阳河与马站上窑刘氏谱载,以刘八公为一世祖,至上窑十四世祖的谱系是:八公---清---聚---让--良弼--大功--章--成林--守忠--永赐_--居正--全忠--文理--任贤。

查临朐穆陵关巡检资料,明朝嘉靖年间碑文中有刘良弼巡检之名。大约明朝正德年间或更早一些,刘良弼自青州阳河出任穆陵关巡检。

嘉靖初年,青州知府杜公为加强穆陵关防务,重修关楼,增添兵士,令带家小随住。此前,穆陵关为军事要地,不可能让普通民众居住。自此,刘良弼全家定居穆陵关上,世代生息繁衍,发展为枝繁叶茂的“关顶刘”。

考关顶碑文,最早者为明嘉靖年间,正与史实相符。

有些“关顶刘”自称明洪武年间来自山西洪洞县,从各方面分析均不可能。

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刘民生,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刘庆亮,原吉林省政协主席刘云沼等,均为关顶刘。

附:金代江苏泰州刘德宁改刘姓为女真族乌古伦

刘德宁,祖籍今江苏省泰州,汉族。约生于1208年,为南宋军官,后归金,被封为千户,赐姓女真族望族之一的乌古伦氏,名合刺温,娶女真族将门之后奥里氏为妻。家谱以此误记本支刘氏为女真族。金朝灭亡后,刘德宁又投靠蒙古军,官至益都路副管领。死后葬今青州东夏赵家庄。刘德宁有四子:长子国秀,次子国才迁居辽宁,三子国华生二子——汉英、汉臣,四子国杰生一子爱先不花,入嗣蒙古族。刘国杰为蒙古骁将,成为元朝开国元勋。收其三哥国华二子汉英、汉臣为继子。汉英生本、仪,汉臣生刘信,落户赵家庄迁徐家桥,明末再迁石沟河之东北,立村刘家营,即今青州弥河南营村。第十二世刘光秋生二子:福、禄。福生进学,禄生生学,生学由东南营迁冶源村, 生邦俊,邦俊生士成、士秀。现有族人上千人,散居冶源镇冶源村、迟家庄、车家庄等村及外地。第一世祖为刘德宁。“汉”字辈以刘德宁为一世则为第二十五世,以刘光秋为一世则为第十四世。


山东沂南县"三庄"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6-12-13

山东沂南县“三庄”刘氏家族明初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紫溪村迁居山东沂水县,后复迁分居在沂南县的大张庄、莱平、新王沟三村,在当地俗称“三庄”刘。

该家族在山东的开基祖叫刘淑望,他还有两个弟弟分别叫刘久望、刘舆望。刘久望在明朝去了湖广地区,刘舆望最小,仍住老家紫溪村。

该家族家谱共十本。

山东莒县朱刘庄(原为大马庄)刘氏

来源:沂南氏族文化研究中心 2006-7-29

始迁祖刘尔璣明初自北京南土埠村迁莒北大马庄。五世刘鏊以下分三支。十三世玠于清乾隆四十九年迁居诸城吴家楼。十四世仁范迁居本县朱刘庄。至民国时已经传至二十一世。

山东潍坊寿光灶户刘氏

潍坊刘氏是永乐三年迁入山东的!据刘氏家乘考:”始祖刘公霭,官居明百户(兵制,带兵一百二十名),食邑百户。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同霞公霑公兄弟三人,奉上命从山西洪洞县迁寿邑(寿光)城东北刘家疃(大洼附近)以熬盐捕鱼为生,生活困难,故赴灶粮住地,常受海潮侵袭,仅住39载,南移邢姚庄东灶户庄定居。”

明永乐三年,先祖刘霭奉官府命令,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刘家寨率亲部选定迁寿光县,以熬盐为生。后遭潮袭,不得安宁,南迁至邢姚东定居,村名叫灶户刘。伯祖刘霭(家族称呼)居灶户,仲祖霞公居寿光城关,叔祖刘霑定居桂河南岸,取名水南刘,后改称水南村。灶户刘与北袁并居一起,建国后,当地政府将两村合并总称袁刘村。

先祖刘霭,刘霞,刘霑兄弟三人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刘家寨迁居寿光,由于种种原因,后人遍及东营、淄博、寿光、潍坊,少数散居东北等地。

我刘氏以刘霭,刘霞,刘霑为一世祖,至今已传至21~~25世,现存有家谱,人丁众多,兴旺发达。


山东省内刘姓支系(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山东曹县刘氏字辈:“祖世士慎作云丹明先宗克宫尚地方王永继存生学修超贵远德鸿通宝长建思怀忠敬化效维在祥”。

山东刘氏字辈(刘墉后裔):“英九廷文国德世宗永长春瑞祥云照成志玉保恩”。

山东清河刘氏字辈:“土火金水木克嘉承恩广”。

山东蒲鞭堂刘氏字辈(刘邦二哥刘仲后裔):“世金体学广”。

山东密县刘家庄刘氏字辈:“同德文自尚孚庭世丙东益善丛仁政存中治国荣广有祥源照长功志庆成品方禄振胜义种福荫龙”。

山东日照东关刘氏字辈:“允世惟贤嘉祥兆应振志勋名龙廷吉庆”。

山东日照南湖花峡峪、涛酪刘家湾、秦楼刘东楼刘氏字辈:“云世为贤加祥兆”。。

山东日照高兴镇刘家尧王刘氏字辈:“云世为贤加祥兆”。

山东长清小刘庄刘氏字辈:“安生书业广传家心田良润玉得乃达名远义路长”。

山东东阿刘氏字辈:“道昌恒光利吉业”。

山东东营垦利刘氏字辈:“文延永荣……”

山东乐陵中街道办事处五里岔村刘氏字辈:“裕登敦尚崇隆”。

山东滕州刘氏字辈:“茂朝开学新”。

山东巨野刘海村刘氏字辈:“思孔文世宗家元方朝德继子照宪祥庆繁毓美惠教学同衍善光明熙来瑞乃法传永昌景其登高贵”。

山东平阴刘氏字辈:“家声传纪广”。

山东平邑刘氏字辈:“世国民成士泽”。

山东平度张舍镇刘氏字辈:“兆文永甲辉鸿田景元多”。

山东牟平刘氏字辈:“清家继传德合教永远明一朝来复本”。

山东阳谷刘氏字辈:“世福金兆保守存”。

山东阳谷刘氏字辈:“景广金明玉晓东昭峻翔谱科咏洪治登高朝秋罡荣纪书盛礼魁阁居青长”。。

山东阳谷刘华育村刘氏字辈:“玉明金广景文”。

山东即墨刘室刘氏字辈:“人思敦本一志同方”。

山东即墨店集刘家河北刘氏字辈:“文章可殿元德乃泽成宗”。

山东吴定府海丰杨家桥刘家庄刘氏字辈:“凤文显树玉”。

山东汶上刘氏字辈:“天则(子)万年青仁义礼智信君德宽永刚”。

山东沂水刘氏字辈:“德建方树基诚存斯延龄若克传宗志丕振乃家声”。

山东沂源刘氏字辈:“宗月厚乃长元本京(敬)慕九”。

山东苍山下村乡埠阳村刘氏字辈:“思宗厚(后)瑞贵永春”。

山东乳山下刘家村东门里刘氏字辈:“一文梁珍芝春同富贵昌”。

山东乳山下刘家村西门里刘氏字辈:“一文梁思庆庭新东方高卫宾”。

山东兖州刘氏字辈:“茂开庆……”

山东曹县刘寨刘氏字辈:“闻汉良彦静源兆本玉泥荣升俊道崇世传宪效锡建守克永志作君广宗起同贵相进敏培恭传俭义”。

山东招远大秦家镇黑顶于家村刘氏字辈:“范万训宗丰”。

山东昌乐红河镇黑峪子村刘氏字辈:“泮峰枚廷德春晓增光振”。

山东昌邑刘氏字辈:“起瑞大卓可升永先世德克”。

山东枣庄山亭区驳山头村刘氏字辈:“培振宜德兴忠厚传家远”。

山东枣庄峄城区底阁镇侯庄村刘氏字辈:“乐开邦世向冠成举名德”。

山东郓城刘氏字辈:“章学海(或清)兴丙性康崇仁师泰昌”。

山东青州谭坊镇刘君台村刘氏字辈:“来万成子玉(善)祥(广)永(守)君(洪)”。

山东青州刘家庄刘氏字辈:“古永宗□延兴天庆长存恩惠继世克昌文明维国德义春芳”。

山东青岛刘氏一支字辈:“金运永耀堂”。

山东青岛刘氏一支字辈:“基洪方尚在”。

山东青岛刘氏一支字辈:“清明世界德法尧舜”。

山东青岛崂山北宅凉泉村刘氏字辈:“中得承延。

山东青岛胶南王戈庄刘氏字辈:“锡洪桂春(焕)文”。

山东青岛胶南刘氏字辈:“绪玉瑞(德)金(墨)润荣”。

山东鱼台蒲鞭堂(蒲编堂)刘氏字辈:“士金体学广德茂照九荣庆范传先志瑞钰柯玲珑”。

山东临沂临沭白旄刘氏字辈:“遵汝家矩曰厚乃长敦本务实衍启聿望持全清伦德培允章立纲保乾万年恒昌”。

山东临沂刘氏一支字辈:“学士修得益”。

山东临沂刘氏一支字辈:“宝鼎先云同克瑞文振纪庆曜红松林政治家生永传经事业长”。

山东临沂郯城刘氏字辈:“开新超洪……”

山东临朐刘氏字辈:“邦春成连天忠孝世学先”。

山东威海崮山镇岭西村刘氏字辈:“秉守维忠孝仁贤善继先安居存俭让立业本恭谦育子勤为贵兴家德做田兆基培永远福寿克常连”。

山东威海刘氏一支字辈:“充德玉昌新增”。

山东威海刘氏一支字辈:“成孟其桂兰发胜”。

山东济宁刘氏一支字辈:“兆木洪德培玉传明”。

山东济宁刘氏一支字辈:“树文井现照玉传”。

山东济阳刘氏字辈:“殿化善锡佩承庆纪传兴”。

山东济阳曲堤刘氏字辈:“□□□九世□天惟秉智大□淑殿化善锡佩承庆纪传兴振献永法祥”。

山东济南济阳刘氏字辈:“十玉太吉祥俊德克宽亮”。

山东济南平阴刘氏字辈:“耕重继业兴玉振家邦”。

山东济南刘家庄刘氏字辈:“茂成延(岩)建”。

山东济南平银桥头大队刘氏字辈:“殿凤继成佩”。

山东济南禹城后大刘村刘氏字辈:“忠祥少永……”

山东荣成刘氏字辈:“崇德玉昌新增”。

山东莒南刘氏字辈:“贵学西德洪茂”。

山东莒南刘氏字辈:“尊汝家矩悦侯乃常敦本务实…立纲保乾万年恒昌”。

山东夏津新圣店镇徐庄村刘氏字辈:“义承先泽自今维新书庭有训家世长春”。

山东青岛城阳刘氏字辈:“起瑞大卓可升永先世德克仁”。

山东泰安夏张镇杨家坡村刘氏字辈:“京太文庆台”。

山东泰安地区新泰市西张庄回龙村刘氏字辈:“连继昌文志元明道”。

山东泰安刘氏一支字辈:“忠继英佰梅成传宝”。

山东泰州刘氏一支字辈:“严新寿百庆”。

山东烟台福山区楮佳疃村刘氏字辈:“志忠占玉世上文福廷明云积学富国永兴大基业”。

山东烟台栖霞庙后乡前罗坡刘氏字辈:“明万年福禄”。

山东荷泽成武孙寺刘庄刘氏字辈:“士绪荣光敦伦池刚”。

山东莱阳刘氏一支字辈:“德玉宪章华国忠厚传家”。

山东莱阳高格庄镇东高村刘氏字辈:“愈芳永汉经仁宗淑钟堂桂炳艺”。

山东诸城石河头刘氏字辈:“保山吉水共悠悠雷石燕巢几度秋云岭风生知虎啸迥门雨落有龙游插旗地接登云路晒甲山连望海楼欲问太平名胜迹天台环向总为刘”。

山东诸城刘氏字辈:“世守孔养士洪天国建登广自长富怀德景明”。

山东郯城重坊镇刘马北村刘氏字辈:“同宗维义方保善锡伯祥令明昭文宪永世振中邦”。

山东陵县刘氏字辈:“风安兴更世继纯良才”。

山东高密李家营镇高家庄村刘氏字辈:“公鸿福继世”。

山东掖县刘氏字辈:“宴家和(子)启耀福金(永)”。

山东曹县刘氏字辈:“论汉家(加)邦存凤贵何(和)朝兴”。

山东淄博刘氏字辈:“存兴克传长钰积善庆祥”。

山东淄博高青刘氏字辈:“云元希延俊”。

山东淄博淄川区双沟镇牟村刘氏字辈:“清书长玉……”

山东淄博南侯刘氏字辈:“宗道永龙绵延繁梓”。

山东淄博淄川刘氏字辈:“文章守宗业忠厚传家远”。

山东淄博博山刘氏字辈:“凤盛元喜培”。

山东章丘刘氏字辈:“沛振甲丰兆恩德会永远”。

山东聊城阳谷刘氏字辈:“士振清敬德傅统”。

山东聊城茌平韩屯乡刘氏字辈:“万庆昌光子延常”。

山东黄县刘氏字辈:“鸿兆文学……”

山东海阳刘家庄刘氏字辈:“文万玉洪福志德永庆长”。

山东新泰刘氏字辈:“洪懋灿奎键法新炳载铭治本焕基钦泽树熙均钟”。

山东蒙阴垛庄镇北仙桥村(沂水八楼)刘氏字辈:“遵汝家矩曰厚乃长源本敬慕启绪衍祥庭重礼法训式义方尚守诚笃用锡善良”。

山东蓬莱登州刘氏字辈:“长振祥庆九首鸿吉”。

山东褚城刘氏字辈:“天宝定太守志友培安平”。

山东滕州古膝刘氏字辈:“守真希书近儒临端崇正显微世毓庆观”。

山东滕县刘氏一支字辈:“守德广传家志真”。

山东滕县刘氏一支字辈:“庆占学宝兴”。

山东藤县刘氏一支字辈:“远忠(中)思延庆长(常)”。

山东日照七里村刘氏字辈:“太一兆立加运祥次要传永增(瑞)”。

山东日照两城刘氏字辈:“宴家和(子)启耀福金(永)”。

山东日照草涧刘氏字辈:“玉铭汉相为在钦源树烈基振清荣焕报金法植勋樨”。

山东日照海曲石臼刘氏字辈:“立士克曾书谱昭穆统铭”。

山东日照海曲岚山刘氏字辈:“思重远(振)克昌从谱肇和宗铭”。

山东日照海曲杨家庄刘氏字辈:“克敦庆谱诏序馨铭”。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隆文新树德泽”。

山东即墨刘氏字辈:“文正可殿元德泽乃承宗振纯天赐兆福寿世永昌”。

山东寿光朱城刘氏字辈:“文景冠仲恩华晓宗永”。

山东汶上苑庄刘氏字辈:“世步咸利太传道晋祥和”。

山东沂水关顶刘氏字辈:“成勤延金文”。

山东沂水刘氏字辈:“嘉宗硕俊廷振世兆庆恩延熙”。

山东苍山兰陵镇刘氏字辈:“乐开邦仕向冠承举明德”。

山东茌平刘氏字辈:“文景(语诏)承嘉光可国源凤秉增锡汝本耀培镇鸿懋”。

山东青岛即墨刘氏字辈:“一统清明云安居福寿康恩从开化始文毓吉天祥”。

山东鱼台老砦乡(巨野县独山乡邢海村迁入)刘氏字辈:“凤子(自)传昌世(士)存伊宪”。

山东临沂刘氏字辈:“金玉炳培树新元”。

山东临沂朱里刘氏字辈:“恒(洪)烈殿稀庆宗连福恩广家传仁义道永远得世长”。

山东济南长清刘氏字辈:“高端绪其成延”。

山东禹城刘氏字辈:“化凤长玉清培”。

山东曹县长刘庄魏刘氏字辈:“祖世士慎作云丹明先宗克宫尚地方王永继存生学修超贵远德鸿通宝长建思怀忠敬化效维在祥”。

山东淄博刘氏字辈:“允德四圣继绪元成永茂恒昌延瑞致祥鸿学义方福兴庆长先正秉秀秦泽善广”。

山东文登刘氏字辈:“书香继世长”。

山东淄博刘氏字辈:“方维以公正允善可传克绍祖德万世繁衍”。

山东盖平刘氏字辈:“太永志殿长正运维天喜”。

山东聊城莘县南部刘氏字辈:“清存心保志安”。

山东登州府庄河刘氏字辈:“汉朝盛大……”

山东省青岛即墨店集刘氏字辈:“文章(正)可殿(典或立)元德泽乃承宗振纯天赐兆福寿世永昌”。

山东淄博高青、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唐坊乡南刘村刘氏字辈:“青贤振文光玉”。

山东济宁金乡、山东济宁金乡县刘庄刘氏字辈:“印嗣传延广云仍继续长一时怀燕翼千载荷龙光”。

山东泰安宁阳围子里村刘氏字辈:“义训本先勤凯强竣发超晨辉斌范旺荣登珍寅高宽顺典善举伟栋道坤耀平泰仰升乾鹏腾喜利涛敦刚安前锦慧磊务聪教胜杰权智廉冠峰亮春晓贤贵灿万礼海清增盈宝”。

山东莱芜刘氏字辈:“万学金文太继”。

山东临沂兰山区、刘氏字辈:“元常敬光照永盛传世远尊孺忠孝全福禄恩德宽寿鹤松延年”。

山东临沂郯城刘氏字辈:“廷大义忠(应)振志天(广)金”。

山东菏泽单县刘氏字辈:“景德传文世”。

山东菏泽单县黄岗镇刘氏字辈:“金世敦长继国”。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洪开振广奉继书国”。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士元宝(保)常(长)富贵”。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永吉桂兰发升玉石长荣”。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玉洪永长延”。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纪成先仲业”。‍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佩振嘉生继业长洪”。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宗青关文修德泺单堂”。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明汉相为执钦坤淑礼纪”。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炳乙言田恩心真传世忠”。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崇殿可文……”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渊源庆延长”。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隆道永荣面研子”。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尊汝家矩曰厚乃长元本敬慕启绪衍详”。

山东刘氏一支字辈:“耀作声德茂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