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練習書法,印刷體適合嗎?有什麼利弊?

莊德生


學生練習書法,印刷體不可以。

原因很簡單,書法練習中有很多人對“館閣體”和像印刷體的都有所詬病,何談印刷體能促進書法練習。

推薦提問者去讀一下教育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

《綱要》中指出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了18個臨摹範本,30個欣賞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

(一)楷書

歐陽詢《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傳)

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勤禮碑》

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趙孟頫《三門記》《妙嚴寺記》

(二)行書

王羲之《蘭亭序》(“神龍本”)

顏真卿《祭侄文稿》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趙孟頫《洛神賦》

(三)隸書

《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

已經有章可循,為什麼要另起爐灶。

以下是筆者的習作幾種字體,請指導。

建議

書法練習,是一個無止境的艱辛過程。幾千來,從文字起源開始,就伴隨著書法藝術的存在,可謂源遠流長。我們今人學習書法,尤其是學生起蒙書法,如果不追古研史,樹立高起點,那麼學習書法就只剩一句口號了!

祝你成功 2020.3.12


祝您成功


學生練習書法寫印刷體,那是誤人子弟。

首先,我們日常見到的字可以分為“手寫體”和“印刷體”,“手寫體”是自然書寫的,所謂“印刷體”就是排版印刷或電腦打印的。所謂練書法,自然指的是練習“手寫體”。

其次,印刷體是不適應手寫的,因為它的模板、母本就是畫出來的,並不是自然寫出來的,一個筆畫往往要分成幾個動作才能完成,沒有了手寫的自然性,速度上就更慢了,得一個一個地去“畫字”,學生用於學習、寫作業或考試其效率就跟不上。

再次,印刷體和書法的審美標準是不一樣的。印刷體講究是寫出來是“一個模板裡複製的”,沒有一點差別,千人一面;手寫體恰恰相反,講究的是在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強調的是個人書寫的感情色彩,強調藝術性和美感。

有沒有用手寫印刷體的可能呢?當然有!我本人也學過,那叫“美術字”,以前沒有電腦打印和噴繪,在刷大幅標語的時候就用“美術字”。為了寫好一個字,用尺反覆量,用筆反覆描,當然,寫習慣了也可以一筆寫成。

但是現在有了電腦打印和噴繪以後,寫美術字就沒有了實用價值,學會了也只是一種擺設,用不上。

美術字跟學書法是兩種套路,它的審美標準和書法是背道而馳的,千萬不要誤入歧途。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


麓風軒


大家好,我是一位初中美術老師,根據我對於學生的瞭解談談我的看法。

學生練習書法能不能練印刷體呢?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印刷體工整,沒有特色,沒有靈魂。因為印刷體是電腦設計、機器打印,沒有人的思想意識灌注其中。它不是藝術創作就是標準字,參照標準字練習,寫出來的字也必然呆板。不值得不提倡花時間去研究琢磨。

那為什麼我也要贊成呢?因為每個人練字的目的不同,大部分人是練字是因為熱愛書法,願意繼承和弘揚祖國書法文化,練字就是愛好,如果是這樣的目標,自然不能選擇印刷體。

而少部分學生練字缺乏耐心,再加上課業負擔重,練字時間也不夠。繚亂的字跡使他們在考試的時候特別吃虧。如何在短期內將字寫工整,在中高考時不因為字亂去分,印刷體就可以來救場了。畢竟印刷體更容易掌握,只要做到橫平豎直、間距平衡就可以改善字跡潦草的問題。

最近,全中國的學生都在練一種英文印刷體,用來寫英語作文。一開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了卷面效果後我也不得不承認,卷面的確乾淨整潔,更容易俘獲閱卷人的心。

下圖就是學生手寫的,你能相信嗎?而且絕大部分學生,短期訓練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墨淡花開


印刷體雖然是標準字體,但是沒有藝術性,只是千篇一律的漢字!所以學習書法是不能學印刷體的!

學生既然是學習書法,就要最終寫的作品有個性,有風格,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審美眼光,選擇自己喜歡的經典書法家名作為範本為好,初學書法最好從楷書入手,學習基本筆法與掌握字形結構,先入帖再出帖!以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多寶塔》,柳公權《玄秘塔碑》等為最佳選擇,若是女學生,建議學習趙體《膽巴碑》等!




張言好書畫


學生練習書法本沒有固定模式,你完全可以練習自己特別感興趣的字帖。只是書法老師在教學中是用通用教材。初學階段也不會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以後逐步可自行選擇。

無論硬筆、軟筆書法,能被稱為所謂“印刷體”的,都是當前最高要求、最高水準的,否則還真得不到這個雅稱。學生在開始練字的時候,儘量選擇易臨易仿的字帖。一般可選擇教師隊伍中老師的規範字帖,能適應的快容易上手。別一上來就學個難啃的,比如趙賀新、荊宵鵬這類的字先放一放,練過三五年後再說。

所以,我要告誡初學書法的青少年同學們,切勿好高騖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學好書法,寫好中國字。要學“印刷體”沒有一定功底可真不行。

可以看出一些著名的書法家,已把漢字寫到了極致,都是苦練出來的。


傳承書道袁建華


學生練習印刷體不適合,練習帶有刻意頓筆、回鋒、拖帶之類那種描畫出來的字體,也是錯誤的! 只能看不能用,練它有何用?

書法分實用類、藝術類,以字帖為例,毛筆小楷屬於實用類型的手寫體,而碑碣墓誌上的銘文刀刻字屬於特殊場合使用的“工藝美術字”。

我想,學生練字的目的是為了日常應用,並不是專門的研究書法,所以,應該學習實用類硬筆字,掌握正確的書寫技法,力求寫得好、寫得快,以應對寫作業、答考卷等。實驗證明,只有毛筆小楷那樣的書法字體才具有這樣的功能性,碑帖那種刀刻字不適合平時用。因此說,毛筆小楷字體和毛筆中楷碑文字體是兩個書法系統,字體功能性與用途不一樣的,各有所長。如圖:

▲圖為鍾紹京毛筆小楷《靈飛經》

▲圖為趙孟頫毛筆小楷《太極圖說》

▲圖為成親王毛筆小楷《群仙高會賦》

與毛筆小楷相比,碑帖字體比較多樣化,尤其是筆法動作、字體結構個性非常突出。如圖:

▲圖為歐陽詢楷書《九成宮碑》

▲圖為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

此外,魏碑(楷書)字體更是千姿百態了。初學者應該根據自己需要正確選擇學習哪種。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毛筆小楷字帖是純正的手寫體,碑帖則是經過二次加工的,關健是由於應用的領域不一樣,導致書寫技藝方法有所不同,顯然,手寫體和刀刻字體性別不同。同理,刀刻字和所謂的印刷體彼此性質相近,與手寫體不屬於同類,即使是經過技術處理的書法字體,與原創書丹還是不一樣的,比如電腦字庫中的任政簡行楷、炳森隸書、啟功行楷等,雖然保持了書法字體的外觀,而實際上是缺少靈性的殭屍字,儘管這樣,也比純粹的印刷體美術字好些。

諸如黑體、仿宋體、楷體……這樣的工藝字體,不適合用作實用書寫技能訓練當字帖,練這種字體等於人模仿機器人動作,是不正常的,即使寫得很漂亮,那也是勞而無功。

我覺得,書法的重要標誌是手寫體,並且具有很好的實用書寫性,能普遍用於日常工作學習抄寫文稿的通行規範字體,如:楷書、行楷、行書。書寫技法簡單,字體姿態自然,書寫速度可以調節。

▲圖為本人毛筆小楷《心經》

相比之下,印刷體過於工整方正,帶有美術字的特質,筆法動作機械,筆畫生硬刻板,書寫速度快不了……不符合平時應用所需,只能在特殊場合使用。所以,初學者練習書法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書法原理,熟悉字體屬性特徵,明確練字目的,選擇適合自己心願的、實用性很好的字體作範本,千萬不要盲目崇拜名家、網紅,他們當中99%是印刷體美術字寫法,只能自娛自樂,平時根本用不上……

學生應該學什麼字體更合適? 身為從事書法教學的老師一定要懂,並且教授學生如何採用科學的正確的取法渠道,不要傳播歪理邪說,否則,是誤人子弟的騙子!

提醒一下大家,真正的手寫體規範字是這樣的,筆法動作很簡約,追求自然美。突出的特點: 筆畫的起止處和轉折的地方,只有適度的提按、停駐,沒有刻意頓筆、回描,行筆節奏婉轉流暢,書寫速度快慢可以調節。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稿

我認為,實用型書寫技法、藝術化書寫技法,它們是兩個運行系統,彼此界限一定要劃分清楚,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要互相包辦替代,必須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程序

書寫技法、訓練方法是永恆的主題,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發佈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視頻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持!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這個問題涉及學生學書法的目的是什麼!

其一是隻為寫一手漂亮的字體,我認為可以,因為學書法的第一目的就是把字寫工整漂亮,無可厚非。

其二是若是學書法藝術,把寫字藝術化,千萬不可,因為印刷字是宋體或仿宋體,有著固定的模式和工藝,是大眾化的一種字體,機械就能掌握何況人哪?欣賞價值不高,易入呆板和機械病。就是因為活字印刷術在宋朝的發明,漢字楷書從此一決不振,再難以出現楷書大家的,雖說元朝出現了一個趙體,但趙字裡面揉雜了行書的原素,與前三家的風格難以比肩!

我只是說出了我的看法,不代表他人…


墨海泛舟1314


不可以這樣做。

你如果學美術字,這樣是可以的,有一定幫助。但要學習書法,一定是先學書法中的用筆,是學人寫的字,不是學死字。印刷體是死字。

練習書法,這個問題,在之前就只是毛筆書法。現在人把毛筆也叫軟筆,咱不討論合不合適,就也這樣說吧。現在多了個硬筆書法,雖然這個概念也有待商榷,但咱也可以不較真。也就是說,軟筆、硬筆,你都可以。只不過,毛筆的用筆講究,硬筆簡單;寫好毛筆字,硬筆一定沒問題,而硬筆字寫得再好,也千萬不要用寫硬筆的方法去學毛筆字,千萬不能!

有時間和精力,還是學毛筆字。實在時間緊,只圖寫字好看,文面、卷面加分,拿得出手,就練練硬筆字也可以。建議從小楷名作來寫硬筆字,嫌麻煩也可以自己學硬筆字帖。

但不可拿印刷體來練習書法噢。


清風輕風清揚


印刷體由於印刷體結體平板、大小一樣、章法單一,沒有筆法。這種字體太過於程式化,失去了書法特有的靈動和神韻。真正的書法有三個要素:筆法、墨法、章法。這三者印刷體都不具備。所以不建議學生學習印刷體,學習書法應該由淺入深,一般都從學習唐楷入手。唐楷結構嚴謹、美觀大方,點畫處也有微妙的變化。有些學生在學習書法入門時,從練習基本筆畫入門,習慣強迫自己把每一筆寫的精確,而不考慮筆畫在這個字上下左右的承接關係,使得這個筆畫在作品中重複出現 雖然是練習書法 但實際上是在寫印刷字(美術字),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在練習書法時,每一筆的起行收 要與上一部關聯 筆筆關聯 , 字字關聯, 做到氣韻暢通 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印刷字(美術字)。


墨逸堂書法


不建議臨印刷體。容易變得僵化。所謂取其上得其中,臨帖無論什麼階段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古貼。以小楷為例:初學可以選擇趙孟頫,文徵明,或者靈飛經一路,學習小楷的筆法。逐步養成個人的書寫風格。而古貼的結體,筆法是印刷體所不具備的。我也是書法愛好者初學不久。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