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高速公路”對於我們現在來說司空見慣,專供汽車快速行駛,由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澆灌的高級路面。

可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是哪一條嗎?它又是誰下令修建的?

距今2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王朝,秦始皇不但下令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法律、車軌,而且他的另一項創舉就是下令修建了與萬里長城齊名的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比西方著名的羅馬大道早200多年,有著世界公路鼻祖的美稱。從陝西咸陽一直修建到內蒙古包頭,全長700多公里。最寬處60米,最窄處也有20米。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遺址


為什麼稱作直道?

秦直道一共跨越了14個縣,一路上見山鑿山、遇溝填溝、全部用黃土夯實,建成後是從陝西到北境陰山最近的道路,接近於一條直線,因此被稱為“直道”。

在沒有大規模機械的古代,使用落後生產工具的勞動人民能修出如此壯觀的秦直道,怎能不令人讚歎。

當時的萬里長城是為了防禦匈奴,秦直道則是為了抗擊匈奴,可以運輸軍隊和軍用物資、糧草等。想象一下,秦直道上飛馳的駿馬,輜重車輛滾滾而過,日夜不息,稱之為網紅路不會有人有異議吧。

秦朝雖然二世而亡,只短短15載,但秦直道卻惠澤後世兩千多年,西漢飛將軍李廣北擊匈奴、唐朝李世民打突厥都是沿著秦直道行軍的,漢朝的昭君出塞走的也是這條路。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

天氣晴好的日子我們拜訪了這個距今2200多年的地方,位於陝西咸陽淳化縣鐵王鄉涼武帝村的秦直道起點。

秦直道起點遺址修建了一個四面體的石柱,東面是5個小篆體的“秦直道起點”,下方是黑色的中國地圖;北面是秦直道的路線圖和昔日秦國疆域版圖,下方是秦王駕車出遊圖;西面也是5個小篆體的“秦直道起點”,下方八個字我也認不出,親們可以研讀一下;南面是秦直道的功能介紹。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遺址--東面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遺址-北面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遺址-南面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起點遺址-西面下方八個字

北面的路邊豎立五塊石碑,其中有三面“秦直道起點”石碑,另兩面一面是“昭君出塞”,一面是“張騫出使西域”,都是與秦直道息息相關的歷史事件。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說來也奇怪,這條2000多歲的路至今非常平整,寸草不生,即使有草也是非常矮小,古人是怎麼做到的?

那時肯定是沒有水泥混凝土的,首先蒙恬大將軍,把道路選在了沙漠和黃土路段修建,極大限度的避免了長草的問題。

其次,古代的勞動人民修建時用的原料是“熟土”,就是在使用泥土前,對其進行炒制或者用大火燃燒,讓泥土失去養分和礦物質,再加入粘著力強的東西,反覆夯實,這樣道路就具有堅固性和不可破壞性,植物也很難生長。

第三,道路建成後一直在使用,人走馬踏車壓,這就是秦直道2000多年依舊寸草不生的秘密。

為我們古人的智慧拍案叫絕。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甘泉宮遺址

甘泉宮遺址與秦直道起點遺址僅一路之隔,遠遠就能看到圓錐形夯土臺,順著秦直道步行過去,只有幾塊石碑標識著這曾經是漢甘泉宮遺址。現存的還有抓耳撓肚的西漢的石熊、宋代的石鼓各1件,石鼓上刻的字跡早已模糊不清。曾經的風水寶地,依稀能看出往日的模樣。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誰下令修建?至今寸草不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