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大跌的AB面


國際油價大跌的AB面


近期除了海外疫情和全球股市震盪外,最備受關注的新聞就是國際油價的大跌了。由於俄羅斯和沙特沒有達成減產協議以維護油價,為了搶奪市場,兩國紛紛放出"自殺式"大招——宣佈增加產能和降低油價。國際原油價格迅速做出回應,3月9日當天布油和美油雙雙收跌超24%,均創下近30年來最大跌幅。

國際油價大跌的AB面

油價下跌作為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可能是樂於接受的,畢竟全國人民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來了喜迎油價下跌。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油價下跌能大幅度減輕成本,整體來說肯定是好事一樁。但油價大跌真的是絕對的利好經濟嗎,為何全球股市對此反應強烈?

利好影響

由於石油產業鏈影響整個化工板塊,油價的大跌將大大降低化工企業採購成本,據相關專家估計,如果國際原油價格長期維持在30-35美元左右,我國節省成本大約1100億美元,這可是相當一大筆錢。國際油價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最直觀的汽柴油價格到快遞費用、飛機票、衣服價格等等全部都要下調,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消費來說是大利好,能省更多錢就意味著可以在其他方面消費更多,促進全社會零售的發展。

而石油價格的大跌,我們國家也可趁機大幅進口增加國家石油儲備。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2019年從國外進口原油金額在1.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和芯片一起成為我國每年進口最多的商品之一。而國際原油價格的不穩定也嚴重威脅了國家能源安全,所以國家很有必要在低價時大量增加石油儲備,所以整體上來看,石油價格大跌是利好我國乃至所有石油進口國家的經濟發展。

國際油價大跌的AB面

負面影響

石油是工業經濟命脈,當石油價格暴跌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全球需求減弱,工業生產停滯。可以說原油價格波動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價格暴跌導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同步下跌,這些大宗商品的下跌往往意味著全球經濟的衰退和採礦企業破產、工人的失業。更致命的是,這將引發中東石油出口國的金融財政穩定。我們都知道中東土豪國沙特、阿聯酋等國基礎就是石油美元,而像俄羅斯、伊拉克、伊朗、委內瑞拉等工業基礎較為薄弱的國家對石油財政更是嚴重依賴。一旦石油價格長期維持低位會打擊石油出口國的財政收入,導致石油美元迴流,從而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市場形成壓力,也會從情緒上上影響我國資本市場。

美國近年來通過頁岩(油)氣革命後實現了能源自給,同時歷史性地從石油進口國變成石油出口國,但要知道美國的頁岩油開採成本高達50美元/桶,而沙特阿美的成本僅為3美元/桶。所以沙特能完全扛得住這次的大跌,本質上沙特也是為了通過降價擠出美國等國的高成本產能從而達到搶奪市場的作用。而美國這些頁岩油公司都是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來擴大產能進行開採的,一旦國際油價持續維持在30美元左右,這些頁岩油公司將不得不破產,導致大規模頁岩油公司債券違約,這同樣會衝擊美國的資本市場,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動亂,這也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