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瑪莎·葛蘭姆舞蹈藝術,讓你看到真實的情感

瑪莎·葛蘭姆一生創作181部現代舞,其獨創的瑪莎·葛蘭姆技術是美國現代舞三大技術流派裡最強大的一脈,同時,她也是同輩舞蹈先驅中傳承人最多的一位。

2008年以來,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來中國演出三次,每一次都成為當年的文化焦點,引來圈內圈外的熱議。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瑪莎·葛蘭姆 資料圖

辛穎原本是四川綿陽一所舞校的老師,經歷了汶川地震目睹了太多生離死別後,她遠赴紐約逐夢,在瑪莎·葛蘭姆舞蹈學校學起了現代舞。只用了5年時間,她就成了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的首席女舞者,華人的身份讓她更受矚目。

2013年回國,辛穎發現,國內關於葛蘭姆技術的信息自1983年起就沒更新過,甚至有誤解。比如,葛蘭姆技術的核心是Contraction&Release,即“收縮與釋放”—— Contraction是人呼氣時身體向中心收縮,Release是人吸氣時身體的延展和釋放——而國內書本上最普遍的翻譯是“收縮與放鬆”,由此,她發現國內對葛蘭姆技術的理解和傳播有一些問題。

近幾年,辛穎多次回國推廣葛蘭姆技術,今年,她乾脆在上海、四川成立辛穎國際舞蹈與藝術中心,“希望把真正的葛蘭姆技術和現代舞技術帶到國內,希望大家對葛蘭姆技術有更深層、更全面的瞭解。”

日前,在一次對談上,辛穎和上海觀眾面對面,聊了聊瑪莎·葛蘭姆的藝術思想和動作體系到底是什麼樣的。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辛穎(左一)。

問:什麼初衷促使你把辛穎國際舞蹈與藝術中心落戶在上海?

辛穎:我去了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後,每次回國都會做葛蘭姆技術的普及。葛蘭姆技術第一次進入中國是1983年,當時葛蘭姆本人非常想來中國,但由於不可抗力本人無法親自來。在王曉藍教授的促成下,葛蘭姆派了羅斯·帕克斯來中國交流學習,這為我國的現代舞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從那以後這個交流就斷掉了。2013年回國後,我發現葛蘭姆技術的信息從那以後就沒有更新過。

葛蘭姆技術從1926年到現在,有九十多年的發展歷史,技術是在不斷更新發展的,它會隨著舞者身體的變化、隨著受眾感受的變化而變化。在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你會看到第一代舞者正在教最傳統的骨灰級組合,同時又有舞者在教一套不斷髮展變化的、更適應新一代舞者身體的技術。就像芭蕾經過幾百年發展,還在不斷變化發展,葛蘭姆技術也在不斷進化。

意識到國內對葛蘭姆技術有誤解後,我一直在非常努力地推進普及。但是,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如何長期有效地推廣?我就想能不能在中國建立一個瑪莎·葛蘭姆直屬的分校,現在這個項目已經得到認可並按計劃推進,於是辛穎國際舞蹈與藝術中心誕生了。

我和上海是非常有緣分的。上海和紐約很相似,非常有能量,讓我感覺我的人生和事業可以重新開始,讓人覺得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我覺得,中國第一座瑪莎·葛蘭姆分校設立在上海,一定可以成功。

在2011年5月11日在葛蘭姆誕辰117週年之際,谷歌用一組經典作品的動畫對她表達了敬意。

問:葛蘭姆技術對中國的現代舞者甚至中國的所有舞者,有哪些直接幫助?

辛穎:葛蘭姆很小的時候,她父親告訴她:身體是不會撒謊的。她記住了這句話並且一直在研究,情緒和氣息對身體的影響。她發現,當人用身體中段發力的時候,情緒和呼吸就會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會給身體帶來強大的力量,同時在表達感情上又非常準確真實。所以我覺得瑪莎·葛蘭姆最大的成就,就是懂得如何訓練你的身體,讓你的身體強壯,讓你的肌肉有力量,同時又讓你非常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情感。

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的舞者有兩個非常好的口碑:第一個是肌肉線條非常漂亮,葛蘭姆作品有很多衣服都是緊身的,舞者舞動起來的時候肌肉線條非常漂亮,後背也非常漂亮,人稱“Graham back”;第二個是情感非常濃厚且真實,葛蘭姆作品中的每個動作都有血有肉,情感表現都非常真實。

我們總是講精氣神、身心合一,葛蘭姆技術就是從呼吸訓練開始的,並且融合了很多技術。在葛蘭姆那個年代,有很多中國戲曲大師去美國演出,比如梅蘭芳,兩人在同一個地方駐紮過,她的很多動作都是通過和別的舞者交流得到的。

關於第二點,剛到美國練習Contraction&Release的時候,我發現呼吸的點特別低,葛蘭姆一直在強調盆骨,這個位置就是我們常說的丹田,丹田發力,氣沉丹田,氣就往下面去了。所以,我們比別人更容易懂,葛蘭姆技術是中國舞者練內功非常好的一門技術。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葛蘭姆資料圖

問:中國很多舞者都將葛蘭姆技術視為“豐碑”,但沒有一個機構能讓大家真正學習到系統的葛蘭姆技術,辛穎國際舞蹈與藝術中心的成立非常不容易。你會教大家傳統的葛蘭姆技術嗎?聽說你也開發了一套新技術——辛·內景觀外化,能給大家講講嗎?

辛穎:在紐約中心或其他中心學習,你會知道葛蘭姆技術分為四級。如果你只是對現代舞技術感興趣,那你學習到一級、二級就可以了,它會幫助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體,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葛蘭姆技術。

還有,葛蘭姆技術不是由一個人教的。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每週一到週五,每一天都是不同的老師,老師們教技術的側重點都不一樣。同時,舞團每週還要上3次芭蕾課、2次當代課,每學期的當代舞老師都不一樣,當代舞的知識覆蓋得很全面。

所以,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雖然一直在教葛蘭姆技術,但是一直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在發展和創新,有一系列成熟的教學體系去培養舞者。辛穎國際舞蹈與藝術中心以後就是按照這個模式來走,舞者不能只會一種技術、一種舞蹈語言,不同的技術、不同的舞蹈語言可以訓練不同的方面。

我從葛蘭姆技術中學到了太多,其中就有怎麼去表現你心裡的故事,讓你的肌肉去感觸自己的情感。從這方面入手,我研發了辛·內景觀外化技術,用這個技術去觸發你內心真實的想象力和情感,同時還要不斷訓練肌肉的記憶力。這個技術正在發展當中,我做過很多次實驗,目前效果很好。

問:不僅僅學舞蹈的人要學葛蘭姆技術,一個表演者站在舞臺上,對身體有控制的時候,也需要葛蘭姆技術。我們的學生太需要葛蘭姆這種對身體的控制性,需要通過這種訓練來提高自己。

辛穎:為什麼其他舞者很難在全世界注意到,但是瑪莎·葛蘭姆可以?她可以和畫家畢加索、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並稱“三大藝術巨匠”,是藝術巨匠而不是舞蹈家,可見瑪莎·葛蘭姆的影響特別廣泛,包括現代藝術和審美。

葛蘭姆對時尚的影響也很大。如果關注紐約時裝週,你會知道很多時裝週是以葛蘭姆為靈感,做以她為主題的時裝展演。葛蘭姆的服裝包括演出的裙子,都是她自己設計自己做的,我們現在流行的緊身一字裙,也是從葛蘭姆的服裝來的。

在影視界,她有一批學生是傳奇電影演員,包括麥當娜、伍迪·艾倫等。她會告訴你,你要看到自己的力量,如何最大化地爆發出自己的力量,你不單純是一個舞者,而是一個藝術家。她一直在培養這樣的人才,從頭到尾都一直在做。我們經常講跨界,其實藝術就是綜合的。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活動現場。

問:現在很多孩子面臨出國留學的問題,一個常年受中國舞蹈訓練的學生在國外如何適應?

辛穎:我覺得最需要打破的是我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這是非常難的。當事情未知的時候,我們非常脆弱,會想要不然就不去試了,但你不走出去,很多新信息你就不知道。我剛出去就一個觀念,我要出去,我要學習,不管中間有什麼困難。走出去你會發現很簡單,就是打破對未知的恐懼,打破了之後會磕、會碰、會難,但你走一步學一步也就學起來了。我們的學生臉皮厚一點就行了。

問:今年1月我在紐約看了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的6個節目,和一般的現代舞不同,我最大的感覺是非常美,舞者身上的肌肉線條真的非常美,為什麼可以這麼美?

辛穎:在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你可以看到有血有肉的東西,你會感覺那個力量很足,是可以看到人的生命的,和生命最接近的東西,其實是我們內心非常渴望的。那種生命力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當你看到舞者的眼淚和汗水一起流出來,那種狀態是沒法欺騙人的,葛蘭姆技術就是訓練你,讓你看到情感的真實。在舞團跳舞,團長看我們排練,她在位子上是坐不住的,因為舞者的感情在帶動人,就好像在講你自己的故事。

問:美國是如何看瑪莎·葛蘭姆的?葛蘭姆技術是必修課還只佔一部分比重?

辛穎:葛蘭姆技術被稱為三大技術之首,這個技術普遍到什麼程度?基本上你學舞蹈都要學葛蘭姆技術,包括北京舞蹈學院、朱莉亞學院舞蹈科,葛蘭姆技術就是常規課。原因在於,她的技術非常系統,有不同的分級,每一塊肌肉的訓練都會涉及到,而且一直在發展,所以變成了非常實用的技術,所以才非常受歡迎。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辛穎

辛颖:玛莎·葛兰姆舞蹈艺术,让你看到真实的情感

辛穎

問:你怎麼理解瑪莎·葛蘭姆的藝術思想?或者她的發展方向是什麼,比如她也會和奢侈品合作等等。

辛穎:這就是美國人非常驕傲的美國精神,她的融合與創新是讓美國人驕傲的。不斷變化的探索的精神,就是我們永恆的主題。

還有一個,她的舞團為什麼可以生存這麼久?因為她找到了根,她的意識所附著的原體,一個是人類的人體,一個是人類的精神,所以她可以不斷地發展下去,這也是最感動我的部分。瑪莎·葛蘭姆就是敢於做別人沒有做的,把眼光放回自己身上,做自己的東西就好。

問:葛蘭姆技術從多方面汲取營養,包括從中國戲曲裡吸取了很多東方的東西,但中國很多傳統藝術一改變就會被很多人抵制。葛蘭姆技術融合的邊界在哪裡,怎麼變才是在葛蘭姆技術的範圍裡?

辛穎:你這個問題特別好。瑪莎·葛蘭姆的文化遺產一定存在繼承和傳承的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抓住真正的核心,核心技術不能變,傳承核心的時候要原汁原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到現在都還在教骨灰級的組合。創新更像是概念上的創新和藝術精髓上的創新,比如辛·內景觀外化技術,看似跟葛蘭姆技術系統不一樣,但精神上和理念上是一模一樣的。

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近些年的演出,都是一半傳統劇目一半新劇目,新劇目如何抓住核心呢?首先,這批舞者都是葛蘭姆技術訓練出來的,所以核心沒有改變。繼承,咱們就好好地繼承,發展,咱們就放開了去發展。在現在這樣一個科技信息時代,怎麼保護好最傳統、最寶貴的東西?你可以把它當作種子,這個種子是最原始的,但可以讓別人拿起來在原始的土壤上種起來。

問:瑪莎·葛蘭姆團和很多芭蕾明星合作過,他們是慕名而來還是舞團邀請的?芭蕾舞者很多時候和葛蘭姆技術是衝突的,在融合的過程中有沒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辛穎:我們合作過很多芭蕾明星,包括米斯蒂·科普蘭(Misty Copeland)——美國芭蕾舞劇院第一位黑人首席,美國芭蕾舞劇院也演過我們的經典劇目《天使的嬉戲》。

和葛蘭姆技術一樣,芭蕾也在講技術與傳統,也在探索。每一個芭蕾舞者都不想把自己放在一個盒子裡,怎麼去突破它?瑪莎·葛蘭姆是最好的突破方針,你要能跳瑪莎·葛蘭姆的作品,證明你的肌肉能力、身體能力、藝術表達力達到一定高峰,這也是大家很喜歡、很願意挑戰它的原因。

我們之前被巴黎歌劇院邀請,兩個星期演了6場,那些芭蕾舞者都想去挑戰,大家在探索中不斷交融、不斷溝通,才可以不斷進步。我們最近還有一部新作品,是紐約城市芭蕾舞團給我們編的。

現在大家都在找不同行業、不同風格之間的對話,這塊沒有必要太保守,就是要看你的東西扔出去之後能造出什麼身價來,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