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許多人都曾經讀過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作為一篇著名的賦體文章杜牧的《阿房宮賦》本意是為了通過描寫秦朝滅亡的原因來警惕唐朝的統治者吸取教訓,不要犯了前朝該有的教訓。

唐朝統治者愛不愛讀沒有人能夠得知,但我想宋朝的統治者一定對此書有過很深刻的研究,甚至讀完之後說不定會拍大腿覺得說的真好。宋朝統治者要吸取滅亡的教訓來反省自身最好的對象就是宋朝之前的大一統王朝唐朝了。以史為鑑,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過猶不及,宋朝似乎做的有點過頭了。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一 興盛與衰敗,矛盾的大唐帝國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有關唐朝的興盛與繁榮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的詩詞歌賦去形容它,唐朝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強盛、開放、繁榮、富強,然而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唐朝後期的衰敗與落寞,很少有人瞭解唐朝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公元712年即唐朝先天元年這一年長安城一派興盛熱鬧之景,作為新帝國的統治者李隆基已經登基一年了,他勤政有為、廣納賢良,是當時人們口中的聖君,此時的唐朝也正如中午時的太陽即將燃燒他最耀眼的光芒,然而卻沒有人注意到此時離長安十分遙遠的鞏縣卻迎來了它不平凡的一天,一位偉大的詩人杜甫誕生了。要想了解唐朝就必須瞭解杜甫的詩詞,作為一名見證了唐朝興盛到衰敗的詩人從杜甫前期與後期的詩詞中我們既可以見到盛唐的開容與繁華也可以親歷唐朝中後期的腐敗與衰朽。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香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洛陽宮殿焚燒盡,宗廟新除狐兔穴。”唐朝,一個矛盾的朝代,前期有多繁盛無比,後期就有多麼的腐敗不堪。為何一個如此強大的帝國會瞬間崩塌,一個繁華的盛世輕易就被摧毀,這一切都要從安史之亂說起。

二 節度使,唐朝對於武將的放權太大了

安史之亂是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了奪取唐朝的統治而發動的一場反叛,分析這場叛亂就不得不提唐朝有名的節度使制度。

唐朝建立之初就面臨著十分巨大的威脅,高句麗、突厥、吐蕃,沒有一個敵人是可以輕鬆取勝的,因此唐朝從開國之初就十分的看重武將,在邊疆以及各種重鎮都設立了武將來總管當地的行政與軍事大權,這就是唐朝時期赫赫有名的節度使制度,唐朝的統治者本身是為了鞏固地方與邊疆統治安全,提高自身實力才設立這樣的對於武將放權的制度,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朝所設立的節度使權力越來越大,問題越來越多,甚至最後直接導致了唐朝的衰敗。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唐王朝的興盛與衰敗重要的原因便是對於武將的權利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一味的給武將放權而沒有設立完善的機制去監督限制武將的權利,那麼作為唐朝的下一個王朝宋朝能否吸取這個教訓呢?

三 生於五代,宋朝見證了武將亂權的危害

公元907年,唐王朝走向了終結。自從安史之亂之後唐朝一蹶不振,各地節度使割據一方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然而唐朝的滅亡並沒有給人民帶來穩定的日子因為一個更加黑暗、更加恐怖的時代無代就要開始了。

因為唐朝後期的逐漸衰敗使得各地的藩鎮節度使做大,到了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已經是一個禮崩樂壞,沒有道德秩序的時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短短數十年時間中原地區就有了五個王朝,這還不算其他地方割據的小國家,總之五代時期就是一副動盪不安、四分五裂的時期,作為五代時期的將領趙匡胤深深的知道如今的一切亂象根源就是唐朝時期設立節度使,給武將太多的權利的原因。

因此等到他陳橋兵變,建立宋朝統一大江南北之後的第一件急迫的事情就是如何控制武將的權利,他深知自己如果不能設立一套完善的對於武將有著監督約束作用的體制就無法長久的維持宋朝的穩定,宋朝又會是一個翻版的五代王朝。那麼宋朝又是如何來建立體制來約束武將的呢?下面我將為大傢俱體介紹。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四 宋朝約束武將的具體措施

見證了唐朝節度使制度對於武將放權的種種危害,宋朝的統治者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建立一種新的制度來限制武將的權利。首先便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從手下武將的手中奪取宋朝的全部軍事大權,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武將的權利不斷的擴大,同時由於朝廷的不斷變換,皇帝一個接著一個因此那時候的武將對於皇權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宋朝時期儘管宋朝收復各地,穩定了統治,結束了分裂,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問王朝,宋朝內部的武將仍然掌握著巨大的權利,不為皇帝與朝廷控制。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取得武將的權利通過杯酒釋兵權用經濟上的巨大財富換取宋朝武將的軍事權利。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然後宋朝為了避免唐朝安史之亂的再度發生開始實行所謂的強幹弱枝戰略,宋朝在邊疆與地方設立的是戰鬥力相對來說比較低下的部隊,而將天下所有的精銳部隊都集結在北宋的首都東京(今開封地區),東京最多的時候甚至是有上百萬的軍隊,這一舉措也是宋朝統治者對外地駐紮武將的極大限制。

另外北宋還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來限制武將的權利,例如為了避免時間長了武將會掌握了自己管理的部隊,因此宋朝統治者為了將所有部隊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實行了一種武將在一個地方待一段時間就會不斷輪調的軍事管理策略,北宋的統治者認為這樣會避免軍隊與武將勾結的情況發生,其餘種種限制武將的權利策略還有比如重視文臣,輕視武將,對於功高蓋主的武將及時處理與排斥等一系列的極端措施來限制武將的權利。

五 過猶不及,宋朝孱弱的軍事實力

許多王朝由於自身的歷史原因都被人們起了一個個特殊的稱號,作為古代知名的王朝宋朝也有一個“鐵血強宋”的外號

,從字面上聽起來或許會覺得這是大家對於宋朝的讚美,然而這個稱號的背後其實是大家對於宋朝軍事實力的羞辱與嘲笑,宋朝軍隊的戰鬥力究竟有多麼差勁呢?

自宋朝開國以來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爭,宋朝就無時無刻不在被別國欺負,雄踞北方、佔據幽燕之地建國已久的大國遼國,立國不久,土地貧瘠,人口不多的西夏,甚至是宋朝時期的越南沒有哪一個沒有欺負過宋朝,宋朝也在歷史上的戰爭之後簽下了許多的例如《澶淵之盟》的屈辱條約,這些都說明宋朝的軍事實力十分的孱弱與無能,無法在敵國軍隊入侵之後保衛疆土。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然而經歷了無數次的戰敗與羞辱之後宋朝的統治者們仍然沒有改變限制武將,輕視武將的策略,反而變本加厲的進行下去。我們細數宋朝的歷史就可以看出百年來宋朝除了屈辱與失敗之外便是許多統治者都有的對於武將的不信任與防備之感,例如北宋時期的名將狄青征戰西夏、夜襲崑崙關、平定儂智高,立下了赫赫的戰功,然而最後卻因為功勞太大受到了宋朝統治者的猜忌,最後出判陳州,鬱鬱而終。其餘的還有名將楊業,其戰功赫赫,雁門關大破遼軍,屢立戰功,最後卻被監軍所逼出戰陣亡,他的經歷還被人們演繹成為楊家將傳奇的故事,這些都說明宋朝統治者對於武將的限制與猜忌實在是太大了,這也北宋時期宋朝軍隊無能,戰鬥力低下,被遼國,西夏、金國、越南等國不斷的欺負。

結語: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然而歷史教訓也不是那麼好借鑑的。宋朝借鑑唐朝武將放權的教訓導致自己的軍事實力低下,在對外戰爭中不斷失敗,最後被其他國家滅亡。明朝時期借鑑宋朝軟弱無能,喪城失地的滅亡教訓對外政策變得一味的強硬,使得明朝在對待北方遊牧民族的時候缺少了唐朝那種靈活的外交政策,不懂得談判與妥協,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從唐“放權”到宋“集權”的結局,談做事需把握尺度,過猶不及

這些朝代它們的治國策略都是過猶不及,對於前朝滅亡的教訓沒有深刻分析其中的原因,而是一味的反著來,這樣反而造成新的隱患。建立國家、治理國家都是一件十分重大而且複雜的事情,治大國猶如烹小鮮,不能一味死板,要學會把握尺度,注意平衡。

1、《阿房宮賦》

2、《郊廟歌辭·禪社首樂章·太和》

3、《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4、《憶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