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廢除掉的分封制,為何劉邦要繼續推行?各種現實無奈誰能懂

秦始皇廢除掉的分封制,為何劉邦要繼續推行?各種現實無奈誰能懂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朝廷內部對於傳承分封制的聲音不絕於耳。秦始皇採納李斯建議,將全國劃分三十六郡,後又增加十二郡。分封制的封地屬於諸侯,但郡縣制的封地屬於國家,官員方面也都由國家統一任命,這對加強中央集權作用突出。

秦始皇廢除掉的分封制,為何劉邦要繼續推行?各種現實無奈誰能懂

而"絕對權力"的作用下,修長城,修馳道,修運河,南征百越,北拒匈奴等一系列耗費精力的事情上,能最大限度集結人力財力,為秦始皇的功績增添濃厚的一筆。

按理說,分封制度弊端千百年來飽受詬病,帶來的影響仍敷在眼前,在秦朝一統天下的中央集權面前,分封制的優勢如日中天。但是,史實告訴我們,劉邦所建西漢並未施行郡縣制,而是先後分封了八個異性諸侯,儼然是分封制的模樣,為什麼秦朝之後分封制又死灰復燃呢?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劉邦出身低微,天下是依靠親信捨命奪來的。為了彰顯臣子功績,分封諸侯實則無奈之舉。

秦始皇廢除掉的分封制,為何劉邦要繼續推行?各種現實無奈誰能懂

《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里"。設立郡縣的想法是對秦朝郡縣制的繼承,而分封諸侯王卻是與項羽脫不了干係。項羽生性豪邁,對所得天下早有瓜分,所以群臣情緒高漲,戰鬥力強盛。

而劉邦雖然最後戰敗項羽奪得天下,但是與其相爭時卻一路艱辛。項羽勢力龐大,劉邦望其項背。吸引人才為自己效力成為劉邦做的最多的一件事,為增強團隊,劉邦在陣營內已經分封許多同姓諸侯為王。

劉邦對封國也有忌憚,在設立郡國並行時,就以郡縣力量抗衡封國力量。而且對於封國收回行政大全,僅保留一些收取賦稅方面的權力。但是這遠不能控制分封制帶來的負面影響。《漢書·高帝紀》記載:夏四月甲辰,帝崩於長樂宮。盧綰聞之,遂亡入匈奴。呂后與審食其謀曰:"諸將故與帝為編戶民,北面為臣,心常鞅鞅,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

秦始皇廢除掉的分封制,為何劉邦要繼續推行?各種現實無奈誰能懂

劉邦死後,諸侯王與權臣競相而起,直至景帝時期發生"七國之亂"的事件,往復幾代,直到漢武帝施行推恩令才真正將郡國並行的負面影響消除。分封制的弊端再次上演

分封制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在歷史上留有較深印跡。分封制在生產力不發達階段,對於推動歷史前行有重要作用。只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添加權力慾望之下卻又給歷史的發展造成掣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