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提前退休讓位給嘉慶,他自願放棄皇位當太上皇的原因是啥?


乾隆提前退休讓位給嘉慶,他自願放棄皇位當太上皇的原因是啥?

乾隆傳位給嘉慶的時候,他已經八十五歲,無論古今,這都算得上高壽了。乾隆禪位嘉慶,是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畢竟對於這個年紀的君王而言,該享受的他都享受到了,皇位這東西他都坐了60年了,此時的他早已沒有從前那樣對權力的渴望了。從1736年乾隆登基的那一刻起,他的政治野心就在他的年號上體現得明明白白:天道昌隆。


“昌隆”二字不論後人的評判標準是什麼,乾隆反正覺得自己是夠格了。從政績來看,他在任期間平定了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入侵,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平定林爽文叛亂,保衛了臺灣的統一。


再算上一樣人口的話,在他退位六年前,更是達到了前無古人的三億人大關。當太上皇,對於古代皇位幾乎是終生制的時代,這需要莫大的決心,乾隆甘願當三年太上皇,除了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人生目標外,還有其它的外部因素。


第一、九子奪嫡事件的影響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對於乾隆來說,並不是太遙遠,他很明白在君主這個位置上,父子之間也不是特別可靠的關係。八十五歲的老人,誰不想家庭和睦,有一個安穩的晚年呢?與其為了遲早要交出去的位置,和兒子鬧得不愉快,恰當的時候放手,有時候也是帝王家的智慧。


第二、德明事件的影響

乾隆退位前,朝堂上已經呈現出拉幫結派,想要另謀出路的大臣了。對他們而言,乾隆身體健康狀況已經出現問題,這朝堂上遲早要坐著另一個人。


當君權受到挑戰時,戶部尚書德明知法犯法,收受賄賂、濫用職權事件,讓乾隆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大不如前。雖然最後乾隆以雷霆之勢殺了德明以儆效尤,但最終乾隆卻沒有誅殺其同黨,這種妥協式的態度,也表明乾隆對於朝政的掌控已經不比曾經。


對他而言,當太上皇提前退位,不僅可以保全父子之情,還能留下一個傳位的好名聲,何樂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