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用钉钉和微信统计各班的打卡率,作为考核依据,合理吗?

小跑跑


疫情期间各种钉钉微信打卡让一线班主任也是头疼。虽然确实有督促作用,但是频率太高,任务太大,确实让人不堪其扰。看看我们班主任每天做的表格吧,按人头和每个阶段改打卡是否完成,汇报到家长群和学校,我自己看着都头疼。作为一线老师,我为什么不赞成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打卡?

一、打卡太多是限制

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员工绝不会因为学校或者公司要求打卡或不打卡,而懈怠了工作,相反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束缚的宽松工作环境,却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打卡本身不是学校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以终为始”,我们在管理和考核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让我们回到最初。学校设置那么多课,难道就是为了让学生每天上打卡,老师统计的吗?一个每天一上课就惦记着打卡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打完卡就呼呼大睡。

三、优化管理和细化管理并不是矛盾的

有人问:如此来说就不需要打卡制度了,愿来就打,愿走就不打吗?也不是,制度是必须的,那要看你考核的重点在哪里。个人认为打卡工作应该尽量减少环节和统计量,让班主任真真能抽点时间专研教学吧。班主任也是人,统计多了打卡数据都快变成机器人了[捂脸]不说了,统计表格去了




双语小课堂


根据当下形势,我认为合适


成晓昀


特殊时期应该多理解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谁都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