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撰稿|何志銘(國家二級導演,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


【上篇】根

這是陝西延川縣城的十字街頭。

  

這是陝北一條普通的石板街道。

  

這裡留下了路遙的童年與少年時代的足跡,他百萬字的長篇小《平凡的世界》開頭的生活原型就指的這地方,讓我們聽聽他當年自己的聲音......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了,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這是陝北高原上的清澗縣城。早在一九二七年,在大革命時期,就爆發了最早的清澗起義。然而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裡仍然很貧窮,也默默無聞。這個並不起眼的小山村王家堡,也是同樣。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貧苦農民的兒子路遙,就出生在王家堡這孔破舊的窯洞裡。

  

這就是路遙生身父親,他剛從山裡幹農活回來,因我們的到來,穿上了這身灰色的幹部服。路遙的母親和他的妹妹傷心的哭泣,而他的父親剛強,則沉默不多語言,只是在我們告別時,父親流淚了。

  

路遙八歲那年,他老人家實在無法養活路遙他們兄妹幾人,領著剛懂事的路遙,順著這條山路,朝延川縣而去。

  

幼小的路遙在天沒亮就被他的父親從被窩裡拉起來,連口涼水也沒喝,一身單薄地就跟上父親走了。天亮時到達清澗縣城,父親用僅有的一毛錢,買了一碗油茶,全給路遙喝了,繼續趕路。他們忍飢挨餓,用了整整兩天的時間,趕到了延川縣的郭家溝村。

  

郭家溝在距延川縣城一二十華里的一條山溝裡,他的大伯父王玉德就住在這裡。

  

這就是路遙的伯母李桂英,伯父王玉德已經過世了。

  

當路遙被父親領到郭家溝時,這位善良的伯母說什麼也捨不得讓這麼小的路遙跟他父親給別人攬工。伯母在王玉寬同意後,把路遙留下了。

  

幾天後父親要走了,幼小的路遙已經知道,父親把他給了伯母。他站在院子一棵槐樹後,什麼話也沒說,眼巴巴地看著父親從坡上走下去,漸漸消失在那條小路盡頭時,躲在樹後的路遙淚流滿面....

  

就是這樣的窯洞,就是這樣的油燈下,路遙從九歲起到離開這裡,將近十多年來住在這裡。

  

如今大媽說: 可想的厲害呢?

  

在這吞糠咽菜的年月,路遙的伯父家也十分貧窮,但這兩位老人費盡力氣,供路遙上學,路遙在他家河對面的鄉村小學校裡讀書,我們來的這一天,孩子們正學校挖地裡的土豆。

  

“你認識路遙嗎”?他是路遙的侄女。

  

這是延川縣小學,路遙的高小是在這裡讀完。

  

在飢餓和貧窮中,路遙艱難地長大。幼時,他只有冰天雪地的冬季才能穿上鞋。他長的很大時,還沒有穿過一條新褲子。學校裡別的孩子擁成堆兒耍鬧,而他卻孤零零遠遠地躲開,因為褲子是破的,害怕撕得更破,不敢到人前去。


然而,站在我們面前這位老大娘,寧肯自己受苦受餓,也要想春法子讓路遙好好讀書。唯獨苦了大娘。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她提上筐子,拄上打狗棍,雞不叫就起身。步行五十里路趕到延長縣。李大娘只所以走這麼遠的路,唯獨人陌生,又不會給路遙丟面子。把要的乾糧像擺地攤似地,晾乾,然後,瘋顛顛地送給在延川上學的路遙。

  

兩座大山,夾著一道山川,延川縣城中學坐落西山上,現在的中學校舍已不是當年上學的校舍了。學校在分配煤炭,嚴寒的冬天到來之前,每個教師可以分配到800斤煤炭。

  

問小同學:“知道路遙嗎?”當年路遙也住在這樣的窯洞。

  

此時,一場史無前例的風暴擊碎了成千上萬熱血青年的夢。

  

路遙隨著夢的破滅在坎坷的人生十字路口上痛苦的徘徊。

  

路遙被迫回到了養育他的那個郭家溝。

  

回到郭家溝村的路遙同父輩們一樣,日出面耕,日落而歸,揮著老钁頭,在陝北黃土高原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為生存而苦苦地掙扎。

  

陝北,這是一塊產生史詩和英雄的地方。

  

陝北,北斗七星照耀下這塊蒼涼的北方原野,因各種各樣,使這塊土地上生活著一群奇特的人們,他們在夢幻,他們用自身去創造美麗的傳說。

  

父老鄉親們注視這位後生,路遙的組織才能和智慧與其刻苦奮鬥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他們。村革委會與大隊書記劉俊寬在路遙困境時,全力支持他。先後推薦他當上了小學民辦老師,後經公社同意,抽路遙到縣革委會通訊組搞宣傳。  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隊,路遙這些陝北奮鬥的青年朦朧地意識到外部世界之大。陝北青年力爭掙脫這塊土地的拼命精神和北京知識青年活躍的思維相碰撞,產生了激烈的衝動,更加堅定結實了路遙遠大的生活目標。  


北京女知青林達這時與路遙相愛。林達長於寫作,頗有才思,她以程遠的筆名發表散文,後來成為路遙的妻子。路遙作為生長在這塊土地上高原漢子,將永遠成為這塊土地上的第一把小提琴手。  


二十多年風風雨雨過去了。

  

一九七三年,路遙終於三步一曲折地以工農兵學員的身份跨進了延安大學的門坎。大學期間,路遙嚴肅地審視他的人生道路,在艱辛的日日夜夜裡,他自始自終地勤奮讀書。積累了大量而豐富的生活和文化基石,奠定了他的一生。  


在西安市建國路71號,有一處三十年代蓋起來的平房,就是這樣的大院,就是這種條件,曾經湧現出一大批頗有成就、卓有影響的詩人、作家和評論家。農民的兒子路遙,就是這個富有生機蓬勃隊伍中的一員,並很快成為一員主將。  


路遙的全部創作與生活沒離開過這片土地。他把自己青少年時代全部的心酸藏在心中,然後露出微笑地進行奮鬥。直到彌留之際還唸叨著陝北。  


然而他的父親王玉寬,沒向我們傾吐一句自己的感傷與愁悵,他的父親與白髮蒼蒼的叔父們,和七十多高齡的養母仍然在這塊土地上艱辛勞做著。

  

他最根深的力量來自這塊土地。  但是許多人難以理解路遙,一個人對自己故土的一切愛的如此魂牽夢繞的地步。  


讓我們走近他!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中篇】人

“有時候當我在都市喧闖的大街上走過時,我常常會在一片人海中猛停住腳步。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遙遠的陝北,我看見那荒山禿嶺,光著脊樑的父輩們在揮著钁頭開墾土地”。


“我雖然沒有繼承父輩的職業,但我永生崇敬他們偉大的勞動精神。沒有這種精神,就不會有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藝術創作需要的也正是這種勞動精神,我們應該具備普通人勞動人民的品質,永遠也不喪失一個普通勞動者感覺。像牛一樣的勞動,像土地一樣貢獻”。


《人生》小說發表,拍電影引起巨大的轟動.路遙年僅三十四歲,巨大的聲譽,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那裡有人公然斷定,《人生》是路遙再不能愈越的高度。


他一頭扎進長篇寫作中,整整六年之久。這部鉅著將全景式地反映中國近10年間的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變遷,有近上百個人物出現。工程是龐大的,涉及的面廣且大而又複雜,單為摸清1975一1985年10年間的社會大事,翻閱了10年幾種大的報紙,手指磨出了血印,只好用手背來翻報紙,記錄了幾十萬字的筆記,要知道農業、商業、工業、科技、養魚、養蜂、稅務、氣象、財務、曆法,甚至不明飛行物等。瞭解每一種知識,就像必須翻越一道崇山峻嶺似的。


路遙是一位有強烈責任感的社會型作家。他的寫作好比是打一場正規的陣地戰,正面仰攻一個火力點拔掉,一個山頭的佔領,無不需要全力以赴,不能投機取巧,拼上的是實力體力,這場龐大戰役又長達六年。 在煤礦,路遙完完全全成了一位挖煤的工人站在井邊,和路遙一塊下井的工人們,誰也認不出他曾經是寫《人生》的作家,都以為他是一位新來的煤礦工人。 這是我們在1991年6月拍攝下的一組鏡頭。


此時的路遙已和一位壯實的農民抬料石。兩塊厚重的料石,少說也有二百多斤重,可他毫不畏懼地抬了起來。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那些日子裡,不顧一切地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和愛戀奉獻給讀者,而對自己的生活卻常常是一根大蔥,一個燒餅,甚至一個冷饃頭。


他喜歡孤獨,但也懼怕孤獨。多少天裡,路遙鑽在這深山老林裡進行長期的人生孤旅,而且沒有和任何入說過一句話。白天黑夜,一個人孤零零地呆在一間房子裡寫作。星期六的傍晚,路遙創作的那個院子裡早已走得空無一人,他只好伏在窗戶上,久久地遙望河對岸的那棟家屬樓。深更半夜裡,一聲火車的鳴叫一下子把路遙從椅子上拉了起來,他連什麼也沒想,就急急忙忙地跨出門,在凜冽的寒風中朝火車站走去,迎接他意想中的那個人。這裡並沒有火車站,唯一有的就是這山一樣的煤堆和一輛拉煤的火車。此時,路遙悲傷而惆悵地立在煤堆旁,用指頭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淚水,然後朝他的工作間走去。 凌晨,萬般寂靜,路遙從桌前站起來,常常感到眼冒金星,腿半天痙攣的挪不開腳步,躺在床上,有一種生命即將終止的感覺,似乎從此倒下再也爬不起來。


告別了這一段生活,他回到了西安,看到了他親愛的女兒路遠。夜裡,路遙和女兒約好次日到城牆頭上看日出。凌晨時分,當路遙從他工作間輕輕走進女兒的臥室時,看到女兒睡得正香,可能還在做夢,小臉上掛兩顆淚珠。此時,路遙再也控制不住了,突然女兒路遠醒了,一看他忙問:“爸爸,你怎麼哭了?”路遙轉身掩飾說;“遠遠,咱們都比太陽起的早。” “路遙除了寫作,除了偶爾看一場電視轉播的足球賽,再沒有其它嗜好,他不下棋,不看演出,不打牌,不喜歡字畫,也不愛與更多人交往,對許許多多使人痴迷的玩賞他都不屑一顧。”


1987年春天路遙曾去當時聯邦德國訪問。問他:“去德國的印象最深是什麼?”他講是一場足球賽:“每當運動員有上乘表演,全場十幾萬男女老少便都扔著鮮花、帽子、狂呼吶喊,整個運動場發出山呼海嘯般的聲潮,給人一種驚心動魄,如同在大海上顛簸一樣的感覺。” 那一瞬間,他鬧明白了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人發起,這個民族的好奇心真是不可估量! 他說:“我們的足球不景氣,與我們民族精神中的中庸之道,與大鍋飯所滋生的墮性不無關係,要使足球走向世界,必須抖擻民族精神,建立大文化的足球概念,國足把國家榮辱擔於一身,如果要他組建國家足球隊,隊員的條件首先是強悍,其次才是戰術的素質和運用。” 路遙從德國訪問回來後對人說他的感受是:一個窮人到地主家走了一趟。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他說:“在異邦公園般美麗的國土上,我仍在思考我的遙遠的平凡的世界裡的那些衣衫襤樓的人們。”“從北京一下飛機,聽見滿街嘈嘮的中國話,我的眼淚就在眼眶裡旋轉,走了世界最富有的地方,但我卻更愛貧窮的中國。” 他的童年從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那時常常呆想的就是: 人要是啥時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該多好! 對於這些苦難他銘心刻骨,它使他懂得了生活,懂得了最普通的人的命運、感情和希冀。他是從苦難的普通勞動者中間走出來的,他對他們的感情,是一種滲透到血脈裡的感情,這感情牢固地根植於他的心裡。只有經歷過寒冷的冬天,才能知道春天的溫暖。寒冷貧脊的陝北高原生命的成長既不容易,又異常頑強,他體現陝北這個地域上生活的人全部的辛酸與喜悅。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有一年女作家王安憶去了陝北迴來說:陝北真是荒涼呀!簡直不能想象人怎麼在那兒生話。可是路遙說:“他今生今世是離不開了那塊地方的,他走在山山川川溝溝峁峁之間,忽然看見一樹盛開的桃花、杏花,就會淚流滿面,心就要碎了。”


每年清明時節,春草發芽的時候,他都特別激動,孩子般爬在山坡上,指著那剛剛探頭的草芽對我說:“聞頻,你看你看!” 他特別喜歡下雨,從延川到西安二十多年中,每當下雨的時候,都喜悅萬分地說:“下雨了,下雨了!”不知為啥。他的怪脾性,到作協大院後,有增無減。


這與他生活的陝北幹早地區有密切的相關。小時候,他從父母臉上看出對雨季的喜悅笑容,如果是長時期的乾旱,則是一片嘆息聲,生活變得十分灰暗。雨雪天,人們心情格外好,辛勤農人們終於可以躺在熱炕上睡一覺,任憑雨季滋潤乾渴的土地。 大雪紛飛的天氣,同樣給他童年、少年時帶來了歡欣,可以一無遮攔、漫無目的奔跑,感受快樂。就是這樣大雪天,給他留下青年時代美麗地永生難忘地初戀...... 如今他身處異鄉孤獨的地方,又是雨雪紛飛,兩眼便忍不住熱辣辣的無限傷感,歲月流逝,無限美好的過去再也不能喚回,只能拼命的工作,才能補償人生的無數的缺憾! 凌晨,他從工作間出來,累得彎腰勾背,穿過一片黑暗,向家屬樓走去。嘴裡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聲疲勞的嘆息。有時候,立在寂靜無聲的院子裡,感到十分淒涼,過一兩個小時天就大亮,人們將開始新的一天,而他卻會拉起窗簾,陷入死一般的沉睡中。


他完全脫離了正常人的生活規律,他自我感覺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他渴望明媚陽光,於是他常常坐在作協院內這把破舊的藤椅上曬太陽,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瞌睡,醒來時則專注地思考緊要的一些困難。 有時從中午坐到黃昏,有時從夜色降臨坐到深夜。他說:“作協機關,孩子們最忙,晚睡早起,勤於功課,其次是太太們忙,早出晚歸,忙於上班,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以一杯清茶從早喝到晚。” 他說:“雨天,或者雪天,帶上好煙,帶一些好吃的,獨自住在某一個偏僻山村的小屋裡,那最愜意不過。雨天,在沒有喧囂的小屋,望著窗外泥濘的道路,等待或期盼一個人;雪天,望著白茫茫的原野,任思緒雪花飛舞,任思想向遙遠的天際伸展,那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


他埋怨沒有夜晚的城市,詛咒已經過去的火熱夏天。他說秋天的雨是藍色的,舒服極了。他硬說自己能看見秋風怎樣從原野上吹過。他說在他的老家,雪片落在山頂上,整個冬天就不會消失,只有等第二年的春風起來時,白的山頭,才會變為黃的山頭。


92年的夏天,路遙身體一直不好,小病不斷。但他仍然寫完六萬多字的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8月,西安至延安火車開通。8月6日他背了一隻黃挎包興沖沖地說:“回去,回陝北。” 路遙回到延安就病了。 路遙患病住院期間,黨和政府給予了他極大的關懷和照頤。


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支益民、宜傳部長王巨才趕往延安,看望路遙。


中共陝西省委書記張勃興同志指示延安地委行署關注路遙的病情,並在省委宣傳部的一份《關於路遙病情的通報》上指示,責成衛生廳黨組負責,組織強有力的醫護人員加緊醫治,使其儘快恢復健康。然而,儘管如此,路遙在延安住了二十九天院仍不見好轉,不得不由延安轉往西安。消息傳出後,數百名延安黨政機關幹部和父老鄉親,紛紛趕往醫院為他送行。


站臺上,人山人海,他們滿含淚水,懷著難以離別的心情目送他的離去。火車啟動了。路遙爬在車窗,艱難地舉起了一隻顫悠悠的手向窗外的父老鄉親揮著,頓時,他的眼裡,溢出了一串淚水,這是他對故鄉看得最後一眼。


路遙轉到西京醫院,省長白清才同志在百忙之中,親自前往醫院看望路遙,並且對這裡的醫護人員說:"你們一定要把路遙的病治好。”同時,他還說:“一個省長好選,一個作家是選不出來的。”


1992年11月17日8時20分,這位黃高原的優秀兒子,被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他四十二歲年輕的生命。


1992年11月21日,陝西各界人士懷著極為沉痛的心情,在西安三兆殯儀館向路遙同志遺體告別。


那一天,人很多很多,他們代表著千千萬萬個與這位死者相識不相識的人們,向這位生前曾經用他心血凝成的作品,影響過我們時代、我們生活的人,做最後的告別。“爸爸呀,你不是好好的嗎? 你回來吧,你再看看我吧,你們為什麼不讓我看他,他是我爸爸呀,求求你們,我求求你們了,讓我再看看他吧。不不,你們不要火化他,他好好的,你們都不是看見嗎.....”十二歲的女兒遠遠要看父親最後一眼,她要把生日卡給爸爸,再過17天就是路遙的生日,然而他是還是走了。

他留給我們什麼?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下篇】 藝

  

“中午時分,他回到了久別的大牙灣煤礦,他在礦部前下了車,抬頭望了望高聳的選煤樓,雄偉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裡忍不住湧滿了淚水,溫暖的季鳳吹過了黃綠相間的山野,藍天上是太陽永恆的微笑,他依稀聽見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滿活力的歌在耳邊迴響。這是讚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級平臺,沿著鐵路線急速地向東走去,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著紅紗中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中的明明,以及脖項裡響著銅鈴鐺的小狗,向他飛奔而來.....”

  

這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路。

  

這是一條平平常常的小河。

  

多少個春夏秋冬路遙就是行走在這樣的小路上、這樣的小河邊。那是六十年代初期,人類對空間的征服史上,發生過這樣一件大事,有個叫加加林的蘇聯少校乘坐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他淚流滿面地望著夜空,望著月亮,在荒涼而貧瘠的陝北黃土高原延川縣城操場上,呆呆地站著,在這一刻,他的內心產生了走向大世界的勃勃雄心。大約從這個時候起,農民的兒子路遙開始清醒地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二十年後,小說《人生》中高加林的命名,大約和這個夜晚有關。二十歲左右的路遙,在故鄉寂靜的山間小路上行走的時候,腦子裡突然間閃出的一個念頭:如果在這一生要寫一本自己感到滿意而規模巨大的書,那一定是在他四十歲之前。這就是他在二十年前,給自己限定的藝術生命的輝煌期,他的藝術夢正是從青少年時代這條陝北高原普普通通的鄉間小路開始的。


這是一個號稱為“文化縣”的貧窮小縣城延川。

  

1972年,幾個不安份的年輕人公然忍飢挨餓地搞起了文學,並辦起了一張在全國引起反響的油印小報《山花》。這幾位年輕人就是後來活躍在中國文壇上的詩人谷溪、陶正和路遙。掙不脫的貧窮繩索,洗不盡的飢餓憂鬱,在山坡陡坡上苦苦掙扎的路遙,伏案耕耘。他的“寫字檯”裝在軍用書包內,是一塊小木板,常常坐在草垛旁、土炕上搞創作。

  

1972年和1973年的《陝西日報》、《人民日報》均以載文,介紹了路遙創作的情況,也充分地顯露了路遙文學才華。藝術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變一個人的生活道路,路遙所感謝《山花》的,正是如此。

  

1978年,還是一名普通編輯的路遙,在他而立之年,創作出了他第一個中篇處女作《驚心動魄的一幕》。兩年時間裡,《驚心動魄的一幕》周遊列國,曾接連不斷地投了當時7家大型刊物,狂熱地寄出去,客氣地退回來了。幾近絕望的路遙,他把這部小說寄給《當代》雜誌,如果還不能刊用,就再不要退給他,就地一燒了之。不久,很快就收到了這個雜誌主編秦兆陽的一封長信。秦兆陽,親自指導路遙修改並發表了這篇小說,並在他力爭下,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如果說這部作品不是被秦兆陽看中力薦獲得成功,路遙之後還會不會寫出《人生》、《平凡的世界》是值得懷疑事情。它整個地改變了路遙的生活道路。

  

路遙親眼目睹這位瀕臨死亡老人,在喘息聲中《創業史》第二部的手稿,一章又一章不斷頭的送往編輯部來了。他曾七遍細讀《創業史》,像把一部完整的機器零件全拆下來細分析,這位老人如何把生活的細流彙集成巨大澎湃的思想和歷史容量的海洋。他說《創業史》史詩的品質,決不能簡單地說成“山藥蛋”派。91年夏天他曾說至目前為止讀懂秦嶺的只是這個陝北老漢。路遙把這位風雲變幻時代、熱情生活、辛勞創造的前輩藝術家的精神遺產,完整系統地繼承下來。

  

一九八三年路遙在甘泉縣短短的二十多天時間裡,他閉門不出,完成了洋洋十三萬字的小說《人生》,震動了中國文壇。《人生》於一九八四年由路遙改編,西安電影製片廠撒上銀幕,榮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小說《人生》被譯成英、俄、法等幾種文字在國外出版的同時,一舉又奪得了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的巨大成功之後,新的創作該如何進行?路遙面臨命運的重大抉擇,面臨生活和精神的嚴重危機時,他都不由自主地走向毛烏素大沙漠。

  

電視紀錄片《路遙》解說詞:陝北高原永不落幕的文學巨星


無邊的蒼茫,無邊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個星球。嘈雜和紛亂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聞天籟之聲。此間,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來觀照生命、觀照人類的歷史和現實。在這個孤寂而無聲的世界裡,瞭望生活的場景會無比開闊,體會生命的意義也要會深刻。感到人是這樣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議的巨大。你可能在這裡迷路,但你也會廓清許多人生的迷津。他對沙漠的感激之情,是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書的寫作當初就是在此間的沙漠裡下最後決心。

  

一九八八年的五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已近尾聲,路遙意識到,千百萬聽眾並不知道這部書的第三部分還在他的手中沒有完成。如果稍有差錯,被迫中斷播出,這將是整個國家的笑話。


抄改工作進入最後部分時,他突然想將這最後的工作放在陝北甘泉縣去完成。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暗示,在那裡,他曾寫出過自己初期的重要作品《人生》。那是他的一塊“風水寶地”,艱苦的寫作之後,他總要去縣城外洛河散步,從《人生》的寫作到現在,已經記不清多少次走過了這條小路,這是一塊他永遠不會忘記的土地,一條永遠留在心間的小路。他說以後每次北上路過甘泉,總要透過車窗深情地瞭望這個地方,胸口不由一陣陣發熱。文學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遠勝於一切,他對於文學的祟高理解甚至使他到了倦於與人談文學的程度。

  

他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和地繼續耕種。《平凡的世界》是中國新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史詩品格的傑出力作,它以藝術家犀利目光,縱覽中國農民十年改革的壯麗圖景。為此,《平凡的世界》榮獲了全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榜首的殊榮。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全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隆重舉行,路遙應邀參加了頒獎大會,並代表獲獎作者發了言。

  

一九九二年,路遙放棄公派出國的機會,帶病寫作以每天一千字的速度完成了六萬餘言的自傳體絕筆《早最從中午開始》。

童年的路遙常常聽五叔彈三絃,吹梅笛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以後在路遙筆下多次成為藝術典型,他愛搞紅火,在《平凡的世界》也有他的影子,至今他仍然是那麼豪邁。

  

延安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馬澤:他的思想和當代社會的發展進步和當代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情緒都是密切相關的。他只所以能夠在當今文壇上取得這麼顯赫的成就,佔據這麼重要的位置,首先是因為他反映了當代人的思想情感。

  

《延安文學》副主編曹谷溪:路遙從始至終,一直植根於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之中,他接觸的、寫的,都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和事。路遙的故鄉王家堡村對面的山上有兩個村莊、兩條小河,成為《平凡的世界》裡的雙水村的生活原型。

  

榆林地委書記李鳳揚:路遙同志雖然英年早逝,留下這份寶貴的財富,崇高的精神境界,鼓勵著人們向前奮發。

  

路遙大學同學高其國:我感覺到他寫的這個,生活的面更廣闊了。所以,我當時有個比喻: 《人生》是一座山峰的話,《平凡的世界》就是個高原,要說厚實的話,《平凡的世界》比《人生》更厚實了。

  

時任甘泉縣委宜傳部長楊子民:他覺著寫不下去,就打電話把這些朋友邀到一塊,啦一啦。路遙有個習慣,愛扽頭髮。路遙是很愛朋友的,但是他工作起來對朋友是相當嚴厲的,連他最好的朋友在他工作進入高潮期間,是不允許來打擾他的。


路遙中學同學曹改平:他敢於向命運挑戰。但是,實際上他又是一個比較有自卑感的人,當時就是這個樣子,我覺得他一直到最後都是這樣。其實路遙這個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感情世界,但是他好像輕易沒有這個場合,沒有對象。他不願意說,有他的苦惱、悲哀。他很早以前,覺得他什麼時候那一天,他要不是因為遠遠的話,他就在陝北一個山溝的什麼地方,他蹲到那裡,死到那裡,我覺得他這句話確實是太傷感了。

  

延安大學中文系教授包永新:他這個成功是用艱辛的勞動換來的。所以,他在這十幾年的創作生涯當中,我感覺他是生活的很苦很累。

  

陝西作協秘書長曉雷:我站在延川縣的秀延河的鐵橋上,非常感慨。路遙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我們這個源遠流長的大河裡邊去了,他只有在大海里面才能找到他的安寧。

  

路遙是一位充滿矛盾的人物,也許他的本身比他小說中的任何人物更精彩、更復雜和更具有文學的獨特性。然而,他不可能再去表現這一切了。

  

路遙去了,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平凡的世界撒手遠去了。他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生命的夜幕卻在日上中天時降落。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他沒留下任何遺言。

  

他原想有那麼一天,早晨仍然從中午開始,投入他莊嚴的勞動。應該說他的路還遙遠,卻過早的感到疲勞,告別了生命,把自己完整地交給我們。他沒能像他的祖父交給他父親一塊土地和父母親,卻把巨大的悲痛交給了父老鄉親以至整個土地。

  

他從中國西北自然環境最惡劣、最貧窮的深山裡走出,以他充滿青春的激情與夢幻的心靈,竭盡吶喊改變我們的社會,付出了極端沉重和無比艱辛的努力。

  

一個貧苦農民的子弟,最終卻氣力耗盡倒在書案上。

  

路遙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