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按職稱加工資好還是按工齡加工資好?

宅心13


實際情況應該是按工齡漲工資合理,因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工作,付出的年限多,工作量就大,而按職稱漲工資,基本上都是領導層職稱高,對於一線人員不公平不合理,業績好的可以在績效工資中體現。


誠信的人


拿我自己所在單位為例,我們單位共有25人,80%的員工平均年齡40歲,青年員工很少,所以當你以青年員工的身份身處這個大環境,你會覺得沒有奔頭,工作就那麼回事,每天按時上下班,完成好該完成的工作就是萬事大吉,只有在每年年底寫工作總結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一年又一年,你依舊是一個模樣。相比較在企業的同學朋友來說,我缺少了一種憧憬,一股拼勁,一種學習力。我們單位就是按照工齡調整工資級數,你到歲數了,會按照規定給你增加幾十塊錢,也影響你的年終獎勵。年輕員工坐在一起經常會感慨:熬到年紀了,就什麼都有了。單位大部分青年員工基本沒有什麼學習能力,不會因為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發現了問題而去想辦法通過學習來增進能力。這種情況對於我們本身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辭職的時候,你發現你除了現有的這些本事,其他什麼都不會,還不如繼續混日子。這種情況對於領導者來說,會帶來什麼弊端?當你想用人的時候,發現無人可用。所以,我覺得未來,對於工資的調整方法,可以更人性化一點:

1.針對老員工,著重工齡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職稱學習設置獎勵。

2.針對青年員工,著重職稱學習方面的考量增長工資,鼓勵學習,也能夠為企業儲備更多的人才。

不同年齡層、不同崗位,按實際情況,通過職稱和工齡二者更好的相結合,來激發員工知道學習,落實行動,一個單位的學習氣氛濃厚,將會帶動無數個家庭,從而影響整個社會。


柳湧


按照在職的人員來說,兩種都有片面性,有的人雖然職稱比較高,其實也是論資排輩婚“混”上去的,不代表有什麼高水平,真實能力和職稱完全不對等。而工齡本身就是論資排輩,我剛進廠一年多的時候,廠裡經常搞技術比武,我連續幾年都是本崗位的技術冠軍,那些老師傅也比不過我,但是,人家工齡長,那時候漲工資的時候就是按照年限。退休後倒是應該統一,什麼職稱在退休後沒有任何貢獻,工齡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可以對工齡給予適當的考慮,但是不必太厚重,每多一年增加30、50的就可以了。


謹言慎行否則封號


退休人員加工資應該按照工齡來加最合理,退休了還有什麼職稱,你什麼都不是了,就是一個退休人員,在職時你有職稱比沒職稱的多拿很多了,退休的人應該按工齡,工資相差不會太大,如果按職稱會相差很大,希望國家不管是企業事業單位都應該按工齡來拿退休費,這樣大家都拿的差不多,貧富不會懸殊很大。


我快樂67097459


當然是按工齡加工資好。君不見,職稱評定充斥了大量的違規操作,再給他們漲工資,就是錯上加錯。而工齡相對公正的多,只要在崗一天,畢竟就是為國家服務。工齡長說明為國家付出的多,為國家付出的多就應該獲得國家的更多的工資。特別是那些曾經下過鄉的老人(1976年前下鄉知青),在下鄉期間一些人得了各種疾病,至今還病患纏身,更應該給他們重點的加工資。


dzsdzsdzs


說實話,我們現在的工資制度脫離了現實,有些人得職稱,來得五花八門,有沒有能力,有關係就行!也沒有按照可以高職低聘!有些人有職稱沒本事!沒人品,沒貢獻,但,工資卻高得離譜,這樣的制度只會製造矛盾。讓人一點都不想再好好工作!所以,在本來就不公平的現實中,再更加不公平,請問,這樣的工資改革換位思考一下,你願意嗎?你不國罵?這是不是就違背了改革的初衷?


用戶9816816435580


這兩項似乎是現在工資確定和發放的基本參照,除了純體力和純計件的工作崗位外,基本都在這樣執行。

單按工齡計發工資,一個立見的弊端是都靠混。

單按職稱計發工資,一個立見的弊端是有了職稱後也是混。

制約混的辦法是獎金。可惜時下的獎金搞得太濫,單位有錢就多發,無錢就不發,使之類似於福利待遇,發了嫌少,不發就叫。

竊以為獎金最多一年發二次,年中和年終,應當有必備的來源,硬核的條件,公開透明的評定,成為員工大家明確的既定目標,而不是到時候再說的不確定東西。

以上所說主要是在單位內部能決定的內容,國家規定的工資和獎金不在此列,職稱工資拉開了過大差距也不在此列,這些問題應在與論方面加強呼呼,而涉及本單位的比如職評中扭曲的現象應在單位內仗義直言爭取避免。


鄉下人1個


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兩者兼顧才公平的。

根據職稱和服務年限增加工資有好處也有壞處。根據職稱增加工資可以利用高學歷和能寫論文的人,但這些人實際上可能不會做出更多貢獻。有些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因為他學歷不高,不會寫論文,也不能獲得高級職稱,所以他工資可能很多年都不會上漲,這是不公平的。

根據服務年限增加工資更具包容性,但也不能反映個人能力和貢獻的價值很容易造成人員過剩、資歷過高和效率低下的局面,因為不論你貢獻多少,服務年限越長,工資就會增加得越多。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把兩者都考慮進去會更公平。

事實上;兩者的效果都被削弱瞭然而,實際情況中,職工人的職稱和服務年限的作用有所削弱。對於企業的員工來說,否加薪與職稱和服務年限關係不大。這主要取決於個人貢獻、個人表示和個人能力。對於政府機關和機構的僱員來說,工資增長是國家的統一調整。現在基本工資每兩年左右調整一次。主要基於職位工資和職級工資。據說是否增加工資取決於你職位和級別,與你工齡和職稱沒有直接關係。

對於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調整現在與職稱無關以前,高級職稱會增加一點,但現在養老金調整不再與職稱掛鉤。目前,養老金的調整主要與繳費年限有關,即服務年限,這比較公平。也就是說,退休人員的養卹金增長根據繳款年限和養卹金水平進行調整。服務年限越長,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將增加得越多。


雲步的vlog


工齡工資是企業按照員工的工作年數,給予的勞動報酬。隨著工作時間越長,工齡工資會越高。

職稱工資是專業技術職稱應該享受的待遇,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等級越高,待遇越高。

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工齡工資是否執行和執行標準,由用人單位自行決定,在勞動合同和公司規章制度裡面自行約定。

從從業者角度來講,當然是同時執行最好,大部分企業也是同時執行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的,兩者並不衝突。

從企業角度來講,一般也會在薪酬制度裡面同時設定工齡工資和職稱工資,激勵的對象和目的不一樣。工齡工資主要是對老員工的認可,增強員工的穩定性的一種手段,但是工齡工資通常金額不大,平均每月50元至100元,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一項福利待遇。職稱工資主要是針對一些特定崗位,如財務、建築、水利、法律等,職稱等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業水平,發放職稱工資也是提升員工專業技能的一種激勵方式,金額相對工齡工資較高,一般幾百到幾千不等。

不管是工齡工資還是職稱工資,有都比沒有好。如果企業非要擇其一,推薦職稱工資,在薪酬福利上會更加有吸引力,對企業人員素質的整體提升會起到促進作用,但是付出的成本也會相對更高一些。


我是小冰同學


如果兩個一定要選一個,就我自己個人經歷而言,當然是按職稱加工資好。

按職說明你的能力是比別人突出的,同樣兩個人做一職位,一個給公司帶來了盈利,一個只是完成公司規定的工作。如果公司還是給相應的工資,這會打擊那個給公司帶來盈利的員工。而且能力強就意味可以升職,對於那個每天只知道做好自己工作的也會得到啟發,也會激發自己的能力去競爭,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如果是按年齡加薪水,對於公司來說只會養出一群沒有創造力的團隊。而對於員工本身,也是不好的,一直處在舒適區,也會養成惰性。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都會推出獎勵制度。公司也是為了給自己創造價值,而員工也能激發自己的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