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一說起“名人”,自然而然會覺得距離我們遙遠。

但他卻是個很獨特卻又尋常的人。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多數人最真實的追求,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掙錢出名,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他就是民國暢銷作家:張恨水,一輩子轉筆頭寫文章。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張恨水 (1895.5.18-1967.2.15)


安徽安慶潛山縣人,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他和金庸一樣,才華都體現在“一個人就能養起一家報紙”上。只要他的作品刊登在報刊上便能保證報紙的銷量,而他的長篇小說更是能左右一份報紙的命運。在巔峰時期他可以同時創制七八部小說,比如《金粉世家》,最終成為一個民國暢銷書作家。

努力的結果是必然的成功——名利、房子還有嬌妻。但你絕對想不到,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茶痴。


離文思泉湧只差一碗茶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張恨水的“恨水”來自於此,因此一生與水也結下了不解之緣。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張恨水在茶水中完成自己的“鴛鴦蝴蝶”夢,成為“民國第一寫手”。常常有人嗜酒如命,而他則是嗜茶如命。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比如《金粉世家》中,冷家雖然沒落,但喝茶的講究依然有,只不過樣瓷杯磨掉了花,茶葉也是帶梗的粗茶。就連冷清秋也被他塑造成一個將茶融於生活的人。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比起詩酒人生,小酌幾口嘆人生百味,張恨水更喜歡一座庭院,一壺清茶,幾塊點心的茶生活。他能隨時隨地把自己化身茶客,品著茶思考自己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用茶洗滌自己的靈魂,然後把所想化成筆尖下的文字,去洗滌別人的靈魂。

他在《說北京》一書中寫道:“我在北平,東西南北城都住過,而我擇居,卻有兩個必須的條件:第一,必須是有樹木的大院子,還附著幾個小院子;第二,必須有自來水。

後者,為了是我愛喝好茶;前者,就為了我喜歡栽花。”張恨水喜歡在菊花叢中招待朋友,喝一壺清茶聊天。


用他的話說:“我是個有茶癖的人,爐頭上,我向例放著一隻白搪瓷水壺,水是常沸,叮呤呤的響著,壺嘴裡冒氣,這樣屋子裡的空氣不會幹燥,有水蒸氣調和它。每當搞到深夜,電燈燦爛的照著花影,這個水壺的響聲,總能給我們一點文思。”


愛茶館獨愛川渝茶館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作為一個傳統媒體人,經常在外出差,因此張恨水去過很多地方,泡過不同的茶館,而這也給了他一個感受不同地域茶文化的機會。

在他看來: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西北人喝茶遠沒有南方人那麼講究,西北茶館也沒有南方茶館的精緻與舒適。

老茶坊

去西北時只能坐車,張恨水擔心車上沒有茶,但幸好車上有,如果是二等車,泡了來,隨便喝,到洛陽,給茶房不過三角錢而已。

白馬寺一隅

白馬寺的茶館,又有不同,用缸盛放冷水,放在屋簷下,送給過路人喝,但要喝熱茶,就得另外出錢,可惜水既混濁,茶葉也沒氣味。他到西北一帶的寺廟道觀,主人招待他,也總是先上茶,再飲食。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在金陵南京,張恨水很愛上夫子廟吃茶,如果“每天早上不去吃二三十分鐘茶,這一天也不會舒服”。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而在重慶,張恨水找到很多喜歡的小茶館,叫上好友,去了茶館打牌喝茶擺龍門陣,充滿愜意。在成都,可以在古老的茶館裡找到所有的娛樂項目,人們每天都坐在茶館裡,彷彿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這裡是張恨水最愛的地方,也是記憶中家鄉的味道,一來到這裡,他的“茶癮”就剋制不住了。張恨水說:“渝人上茶館,晨昏兩次,大小茶館,均滿坑滿谷,而間有賣瓜子花生香菸小販點綴其間。”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蘇州人上茶館,不光是要喝茶,往往還有點一盤五香豆、糖果之類的點心……

張恨水說:“工作之餘,邀兩三好友,覓僻靜地區之小茶館,購狗屁牌一盤,泡茶數碗,支足,仰臥椅上,閒談上下古事,所費有限,亦足消費二三小時。”


兵荒馬亂的時代好茶要濃釅


然而張恨水所謂的喝茶真的僅是“喝”,而不是“品”,不需要美器,也不用文火細煎,是純純粹粹的“解渴”,但是茶要濃要苦。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其實,包括張恨水在內的民國大師都從未提到他們那個時代的古董茶、老茶,或許是那個年代民國大師們都很純粹的只是個喝家,不是藏家。

張恨水不喝香片花茶,認為用花燻茶,茶香均無,而花香大厭,實不足取,所以只喝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和家鄉六安的瓜片。

他還有個特點,濃茶不誤安睡。有的人晚間不敢喝茶,怕失眠,他與此相反,晚間他要工作,所以就更要泡一壺濃茶,睡前把茶喝盡,推枕就能安然入夢。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晚年的張恨水喜歡喝蘇州的碧螺春,他總是在晚飯後將家人召集到書房裡,大家圍繞著爐子,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在《我的父親張恨水》一書中,兒子張伍對此有詳細描寫:“花盆爐子的火,燒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飄散在滿屋,似乎聽不到外面呼嘯的西北風,和‘打倒’的喧囂。”

兵荒馬亂的時代下,生活還要繼續,還能這樣從容喝一杯茶,這樣的民間風骨難能可貴,而這卻也是對殘酷世間最好的告慰。


嗜茶卻也愛饕餮口欲


如果說張恨水喜愛川渝的茶館,那當地的美食,也更是讓他欲罷不能。數日不知肉味,就下館子打打牙祭,而後消化一會才去茶館閒啜幾口。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其中,擔擔麵便是最愛,沒有之一。張恨水曾誇讚:“北平固好小吃,如此作風,殆鮮有也。”

最最中意的便是炸醬素條,炸醬並非北方常見的炸醬,而是以豬肉煮成細末澆在面上。張恨水說:“其味埋伏湯中,乃以豬骨煮成啜之至美。”

張恨水說: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除此之外,蜀地的甜點也是甚合心意的。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享受過茶坊酒肆之趣,還有大大小小的甜品店,店中專售棗糕蓮羹等食品,最膾炙人口也最讓張恨水喜愛的莫過於雞油湯糰,軟糯的皮裹著肉,清甜而不膩。蜀人嗜辣,就如同其直爽的性格,那這清甜的糰子就是蜀人心底的溫柔。


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張恨水:抽菸、喝酒、好茶、愛美人,更是不折不扣的“吃貨”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

在舒適的大房子裡,夫妻二人斜對著火爐坐下,閒話天南地北,紅袖添香喝著茶,彷彿李清照與趙明誠,又或是芸娘與沈三白,琴瑟和諧便是最為真實純粹的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