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在民國社會中,曾有不少才子佳人的美好愛情令人心生嚮往。然而,舊社會的殘餘尚未完全消除,在愛情和婚姻中,有時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無奈,包辦婚姻便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民國著名的言情小說家張恨水,在他的筆下曾有無數痴情男女的愛情令人動容。

而在現實中,他卻不得不直麵包辦婚姻的苦痛。甚至在第一段由父母指定的婚姻中,他還中了女方的“掉包計”,最終娶回家的是面容醜陋的“假妻子”。他與第一任妻子徐文淑的人生糾葛,便在當時被迫開始了。

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這個被迫娶回家的妻子,最終沒有被張恨水休掉,但也一直掙扎於表面婚姻中。張恨水對其從未付出真正的感情,再加上生下的兩個孩子都夭折了,夫妻之間更是沒有多少感情可以維繫。在徐文淑之後,張恨水再娶了兩個女人回家。但無論張恨水的感情有多少變動,終究也是徐文淑無法掌控的。

有著正妻之名,但其地位卻從來都是最為低下的。不僅一生沒有得到丈夫的寵愛,就連成為母親的願望都沒有實現。以其中張家的地位,最終孤寂死去也不足為怪。但在張恨水完全不在意徐文淑的身後事之時,二房的兒子卻趕回來為其送終。正房與二房的關係過於尷尬,徐文淑究竟曾做過什麼樣的事情,以至於對方之子對其如此感恩呢?

這一切的“不正常”,在徐文淑的真情實意下便都有了解釋。張恨水當年之所以沒有將徐文淑趕回孃家,說到底還是顧及父母的顏面,以及不敢公然忤逆包辦

婚姻。但在幾年的婚姻關係中,他對於妻子徐文淑依然沒有感情。在成婚四年之後,張恨水事業開始起色,寫出的文章大受歡迎,使其有錢供養整個大家族,還一起搬進了新家。

而在新家中,他同時也迎進了另外一個女子,也就是新娶的二房胡秋霞。此女子雖也不是容貌姿色極為出挑的大家閨秀,但比起醜妻還是要順眼得多。一夫多妻在當時還是被允許的,而作為不受寵的正房,徐文淑自然沒有什麼權力阻止丈夫迎娶其他女子,只能自己吞下所有苦水。

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在張恨水娶二房之後,徐文淑也體驗了“只聞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心酸生活。而令人震驚的是,她與二房胡秋霞的相處卻異常地和諧。她對於丈夫有怨氣,卻從不曾發作到胡秋霞身上。所謂的爭風吃醋,在張家也是從未存在的。新娶進門的二房胡秋霞也很講道理,在得知正房對其沒有敵意之後,雙方的關係便不再那麼緊張。

更何況,胡秋霞對於徐文淑還有著很深的同情之感。一個不被丈夫接納的妻子,且曾經痛失一兒一女,如此困境亦令其心酸。所以在徐文淑接近胡秋霞的兒女時,對方並沒有牴觸的反應。

最終為徐文淑送終的孩子,便是胡秋霞唯一的兒子張曉水。即便已到了民國時期,“母憑子貴”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在正房無所出的情況下,二房生出來的孩子也是極為受重視的。對於張曉水,徐文淑即便不討厭,大抵也是不願意接近的。

而現實卻恰恰相反,在胡秋霞生下孩子之後,徐文淑一直盡心盡力地幫助對方撫養照顧,似乎是自己的骨肉一般。甚至在夜晚孩子哭鬧時,都是由她來提醒胡秋霞的,而當時對方早已忽視孩子而入睡了。即便操心到如此程度,徐文淑依然放不下心,最終甚至主動請纓照顧孩子。

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由正房來照顧二房的孩子,這樣的事情極為罕見。在徐文淑提出如此請求之後,胡秋霞也曾有過猶豫。畢竟她的兒子張曉水是張家唯一的男丁,難免要讓正房生恨。

但最終胡秋霞還是將孩子交與徐文淑照顧,在多年的相處中,胡秋霞已深感徐文淑的真心,自然是願意信任她的。

而另外一方面,胡秋霞也是對無兒無女又不受丈夫重視的徐文淑起了惻隱之心。將孩子交給她照顧,也是為其艱難的生活提供了些許支撐。而這一照顧,便是十年之久。在漫長的十年時間中,徐文淑宛如張曉水的親生母親,將自己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

而相比之下,張恨水的做法就顯得無情多了。一日夫妻百日恩,但張恨水對於徐文淑卻毫無惦記,彷彿“不休妻”就已是極大的恩德,再無其他的恩德可以給予她了。作為一個“鴛鴦蝴蝶派”小說家,在張恨水的筆下,男女之間的愛情都極為令人生羨。

而他本人對其自家正妻卻談不上有感情,一生都未為其考慮。甚至在徐文淑去世之後,他也沒有回去送最後一程。他的深情展現在筆下,而對於一直惦記著他的正妻,他卻永遠給予無情與無視

。胡秋霞尚且為徐文淑的真情所動,而張恨水則是一塊融不了的寒冰,徐文淑至死也不能換回一句關切。

作為正妻,她甘願給二房帶了10年孩子,去世卻只有一個人回去看她

最終在徐文淑的葬禮上,僅有張曉水一人為其送別。雖然不是徐文淑親生子,但在十年的光陰中,徐文淑確實給自己代上了母親的身份。感其情深意重,在她離世之時,張曉水趕為家為其奔喪,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徐文淑其實死於給張恨水寄信的路上。

當時她已受對方的冷落多年,卻在期待對方的音信,最終因在半路上中風而不幸去世。張恨水的無情,在當時已到了令人難以理解的程度。對於這樁掉包婚姻的不滿,幾十年的歲月都無法抹去。

倘若不是真情真意照顧了張曉水十年之久,在她離世之時,或許還不會用任何人為其送別。在這場婚姻中,張恨水成了無辜的受害者。而徐文淑則是在長久的一生中慢慢承受折磨,只好將愛都給了二房的孩子。好在張曉水亦知恩,最終成了唯一前去送別她的人,讓她不至於孤零零地火化成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