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裡,唐僧為什麼忘了老黿的問題。是故意的還是真忘了呢?

恆實說


在《西遊記》中,老黿原本是通天河的主人。他雖然修煉多年,卻還尚未得正果。後來靈感大王金魚精去了通天河打敗了老黿,從而通天河被靈感大王所佔。再之後唐人師徒途徑通天河時,唐僧被靈感大王所抓。



唐僧被抓,他的徒弟們就需要去救他,孫悟空雖然手段厲害,但是他在水裡,法力大打折扣,也就是孫悟空不善水戰。而豬八戒、沙悟淨雖然善水戰,但他們本身法力卻不是特強。所以一時間很難制服靈感大王。而後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收服靈感大王。

靈感大王被收服離開通天河,那通天河理所當然就有回到老黿的手中。老黿能復得通天河,是多虧了唐僧師徒,所以老黿為了抱答他們,就馱著唐僧師徒渡過了通天河。

而老黿在馱唐僧師徒的時候,還曾請求唐僧到靈山見到佛祖時,幫他代問如來佛祖他何時能修得正果,當時唐僧是答應了老黿的請求。但是後來唐僧到了佛祖那裡,卻把老黿的請求幫忙代問的問題忘了。


之後當唐僧師徒再次來到通天河,老黿又馱著唐僧師徒,但當老黿知道唐僧沒有幫忙代問他的問題時,頗為氣憤,於是就把唐僧師徒弄落水中了。

那《西遊記》中,唐僧為什麼會了老黿的問題,是故意的還是真的忘了?

唐僧從通天河到靈山,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經歷了頗為長的時間,隨著時間的增加,唐僧也會對這件事漸漸忘記的。

同時就算唐僧依稀記得,但是當他到靈山真經時,老黿和老黿的問題與真經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唐僧經歷千辛萬苦,曾遭遇過豺狼虎豹、妖魔鬼怪,如今真的取的真經,他心裡肯定是非常喜悅的。在喜悅的同時,在他高興之餘,至於其他和真經關係不大的事,就會被遺忘了。

雖然唐僧最終是沒有幫老黿向佛祖代問他的問題,但這並非唐僧故意不問的,而是他那時是真的忘了。

同時唐僧取真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而他取的真經卻只有八十難,就因為唐僧沒有代問老黿的問題,所以又加了一難,就是老黿把他們弄落水中。猶如有其因、則有其果。而反之,即有其果,則有其因。


這或許是唐僧需要經歷的劫難,卻是他會忘記,而老黿雖然修行多年,卻尚不得正果身,他讓唐僧幫忙代問他何時能修得正果,沒想到唐僧卻忘了,這或許也是老黿所需經歷的吧。


中孚鑑


關於通天河中的那隻老黿讓唐僧問佛祖自己何時能修成正果的這件事情,我看了一下《西遊記》以後,我想擺明我的觀點,我覺得唐僧是忘記了這件事,而且也不是故意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事情的經過。當時在唐僧一行路過陳家莊,幫助那裡的人們除掉為禍人間的金魚精,而且還幫助老黿獲得家園。那麼本來老黿就要感謝唐僧師徒一行。為此還專門馱著他們過了通天河。然後老黿讓唐僧面見佛祖時問一下它何時能修成正果,成的人身。原文中的唐僧這時候想都不想就大聲的答應了這件事。原文用了“響允”這個詞。

那麼,這是《西遊記》第五十回的內容,也是他們的第三十七難和三十難,而他們一路經歷了八十一難,如果這樣算來,那一難如果不去認真回憶的話,誰又記得起來。



《西遊記》的內容,可以說我們都耳熟能詳,無非就是大唐高僧唐三藏帶領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三人一起到西天拜佛求取西天大乘三藏經書,來傳播到東土,普渡眾生。 那麼,他們一路從動土大唐到西天靈山,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痛苦,一路斬妖除魔,為民除害,千難萬險最後才到得了西天,取得了真經。


《西遊記》中說,他們經歷了整整八十一難,而且時間也長達十六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那麼多事情,誰能一點一點的回憶起來,那才是見了鬼,恐怕得寫回憶錄或者錄視頻倒回放,看能不能記起來。

我們再來看唐僧一行到了靈山雷音寺的情景。當時唐僧他們一行到了西天靈山,以後基本沒有做停留,除了吃一頓飯。然後就由阿難、迦葉兩位尊者帶領,取得經書就離開了靈山。那麼他們根本上沒有時間和如來佛祖請教太多事情。


他們覲見佛祖的時候,都是手舞足蹈,暢快不已,也可以說是忘乎所以,估計已經把取經路上的種種不愉快和事情都拋諸腦後,暫時忘的一乾二淨。這件事情也不能怪唐僧,那個時候正是他高光的時候,他的心情可以說是很難平復。這也是常人所能理解,因為我們遇到特別興奮的事情也很難保持冷靜。

還有在《西遊記》最後一回,也就是他們經歷的八十一難。就是當他們從天上掉到地下後,遇到了通天河的老黿。它幫助他們渡過通天河,在半路上問唐僧是否有向佛祖請教它的修行適宜。結果沒問,老黿生氣就把他們扔到了河裡。當時唐僧想起來忘記問之後,因為出家人不打誑語,所以只能“沉吟半餉,不曾答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唐僧確實忘記向佛祖請教這件事,而非記起來不問,亦或是故意為之。這也可以證明唐僧為人直率坦誠,但又有點膽小懦弱。怕這怕那的毛病還是沒有改變。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人應該講究信義。不要輕易承諾或者答應別人事情,如果答應了就要做到,否則就會失信於人,害人害己。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西遊記》裡,唐僧又不傻,怎麼可能忘記了幫老黿,也就是通天河裡老龜問啥時候修成正果,正果,一般指至少擁有大羅金仙,或接近大羅金仙的修為。是他故意忘記了,並不是沒有記得。

你知道,這隻老龜是誰,那是通天教主原四大弟子龜靈聖母的本體,龜靈聖母在封神大戰中,被接引道人捉住,封了修為,一身修為,被蚊道人吸食,滄為凡龜。到了西遊記裡,上溯商末到唐太宗時,都不到一千年時間。

從凡人,修成大羅金仙,這不是作夢嗎。就算你熟悉修為過程,再來一遍,那得多少資源和機遇啊。

第一,老龜知道,眼前的人,是自己大師兄多寶道人(如來佛)的弟子,所以,駝他們過河,享一功德。然後,再讓唐僧問,他啥時候得道。

得道,要麼自己修來,要麼,別人給資源,直接上位。

這龜靈聖母,想要如來佛幫一把。

第二,唐僧當然知道這一過節,這怎麼開口呢。眼前這老龜,那是自己師叔輩,自己都沒得道呢,怎麼求師父幫師叔得道。

而且,這師叔,那可是截教大拿啊。萬一,答應了他,得罪了截教通天教主和無當聖母兩位老人家,怎麼辦?

何況,通天教主,那是如來佛師父,唐僧的師祖啊。

所以,還是裝傻好了,這趟渾水,不能進啊。

最後,西遊記對老龜的結局,沒有交待。但毫無疑問,以通天教主的本性,肯定是把他再渡化成道唄。

多寶道人,也就是如來佛的話,也很有道理,就是讓老龜修身靜心,得道是遲早的事情。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董江波


說起《西遊記》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是伴隨了我們的整個童年,小時候看《西遊記》總是佩服孫悟空那無所不能,長大之後再看卻發現了其中很多人生哲理。也想試著去了解書中那些我們曾經想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第四十七到四十九回,唐僧在通天河遇險,後再觀音菩薩的幫助下收走了靈感大王。老黿為了感謝唐僧師徒而馱他們過河。知道唐僧是去西天見佛祖,便託唐僧問佛祖幾時可以退去本殼,恢復人身。

老黿道:“不勞師父賜謝。我聞得西天佛祖無滅無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我在此間,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雖然延壽身輕,會說人語,只是難脫本殼。萬望老師父到西天與我問佛祖一聲,看我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三藏響允道:“我問,我問。”

可是讀完我們發現唐僧並沒有問,這在佛家來說好像有點行不通啊!因為我們常常聽唐僧唸叨“出家人不打誑語”所以足可以證明唐僧肯定不是忘了。

那麼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唐僧師徒滿心歡喜的到達西天以後,本以為佛祖會熱情接待,取回真經。卻未曾想,遇到了阿難與迦葉的刁難,想讓唐僧拿出一些錢財,從這一點來說,唐僧當時肯定是心生不滿的。所以拒絕了他們的無理要求。從而取得了無字的經書。

那麼唐僧師徒返回本想質問佛祖,讓其受到懲罰,沒有想到佛祖卻似乎沒有放在心上,輕描淡寫的就糊弄過去了。那麼看來唐僧是高估了自己在佛祖心中的位置,這樣一來,唐僧也就不便開口問了。

2,我們都知道,唐僧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那可是都安排好了的。目的也是為了考驗唐僧的決心,所以也許老黿這一關就是為了考驗唐僧取經的心無雜念。因為當時老黿讓唐僧問時,出處禮貌與形勢唐僧也只能滿口應允,那麼唐僧一心只為了取得真經,其它事情自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3,我們都知道唐僧是金蟬子轉世,那麼在第九十八回中寫到

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著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撐船的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

所以在這裡唐僧已經褪去凡身,已然是金蟬子了。那麼對於幫老黿問佛祖之事也就隨著肉身一起留在了河中。

從《西遊記》中,我們看到唐僧對於取經的執著,歷經艱難卻不言放棄。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只要懷揣著理想與堅持的信念,我們不畏艱難,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燕子的濤寶


唐僧根本不必給他問

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收服了鯉魚精,正愁怎麼過河之際,老黿這時候突然出現了,說送他們試圖過河,原本他才是通天河的主人,九年前被鯉魚精強佔了府邸。

強敵被趕走,家園失而復得,唐僧師徒對他有大恩,所以他自願送他們過河,這是老黿自己說的,他也算是知恩圖報吧。

但是送唐僧師徒過河後,他又向唐僧提出了一個請求,就是到佛祖那裡後幫忙問問他什麼時候能修成正果,唐僧拗不過面子,只好答應了。

其實唐僧根本沒必要給他問,因為剛剛為他解決了一個天大的麻煩,過河之情相對來說也不足以還清那份恩情,所以唐僧不欠他什麼,幫他問是額外幫忙,不幫他問也正常。

相反,若是唐僧幫他問了,則他又重新欠了唐僧一份恩情。

老黿的問題還真沒法問

修煉講究的是修心,佛法講究的是緣分,緣分到了,自然也就成佛了,又豈是別人能決定的。

老黿整整修行了一千三百餘年,為什麼還沒有得成正果,就是因為他心態不行,心有雜念,患得患失。

再看那時代的幾個大神,哪吒是三歲就能下海虐龍,紅孩兒也是三百歲就煉成了三昧真火,孫悟空三百四十二歲之前就修成了長生不老之道,黑熊精和牛魔王具體多少歲成的道不明確,但是他們現在都是一千歲,早已經都幻化成人形了。

修煉就是一個磨鍊意志、追求本心、忘掉自我的過程,悟了也就成功了,這事讓佛祖怎麼說,說他還有一百年就能正道,那他也不修煉了光享樂怎麼辦?

唐僧作為得道高僧,肯定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沒有給他問,唐僧若是給他問了,那說明唐僧是著相了。

這個問題佛祖真沒有答案

觀音菩薩的鯉魚精為什麼能佔領老黿的宮殿,就是因為他們都知道這傢伙修煉不到家,必須要經歷劫難才行,但是老黿沒有明白這個關鍵所在。

他讓唐僧問如來佛祖,假如唐僧問了,如來佛祖不答不好,他就是告訴他肯定也不會告訴他具體年數,若是說了,這傢伙知道能成仙了,還修煉幹什麼,天天混吃混喝等著就行了,甚至於敢倒行逆施,因為佛祖已經許給他成仙了。

如來佛祖不能欺騙他,所以給唐僧的肯定是這麼一句話:緣到之日就是成仙之時。

其實這個答案和沒有答案沒有任何區別,唐僧給他問了等於沒有問,不知老黿又經歷了一劫,是否能明白這個道理,他若還是不明白,估計不定哪天,他的宮殿就又被哪個大妖佔去了。


我就是竹韻


《西遊記》原著裡,唐僧師徒四人過通天河的時候,觀世音收服了鯉魚精,重新成為主人老黿自願駝四人過河,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唐僧問佛祖如來自己什麼時候化為人身。到了大雷音寺後,唐僧卻沒有向如來詢問這事,不是忘了,而是不能!

脫妖是掌管三界的玉帝職責,如來也沒權干涉

唐僧過通天河的時候,只是一介凡人,面對老黿的要求滿口答應,唐僧自然沒把這個小事放在心上。佛不妄語,仙不虛言,當唐僧走上大雷音寺成佛後才明白了這道理,任何事情講求因果,自己答應了超越自身職權的要求,只能緘口不言。

褪去妖身,化為人形,這有嚴格的規定,屬於掌管三界的玉帝職責,自己向如來求問,實際上是侵犯玉帝威嚴,置如來擅權的地位,這提問自然問不得。

妖怪化為人形其實就是修仙或者成佛之路的開端,妖怪受天地法則規束,經過三災五劫,慢慢蛻化,孫悟空在學72變的時候,須菩提已經明確告訴了這種天地規則。

500年為一劫時間,首劫五雷轟頂;次劫陰火焚身;三劫鴰風颳骨,三劫奪過才能壽與天齊,“功完隨作佛和仙”

掌管天道法則的是三界至尊玉帝,對滿天神佛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即使如來,在玉帝危急情況時也要聽從命令,因此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玉帝“”如來出手,孫悟空就悲催了,被壓在五行山下500年趴著唱了500年的征服和涼涼!

就這樣被你征服,這一海心茫茫,還故作不痛不癢不牽強,都是假象!

既然如來不能擅權處理老黿的問題,明白這道理的唐僧自然不會再問,但出家人不打誑言,何況成佛的唐僧,於是因果便化成了第81難,老黿把幾人全扔進了水裡,把這段前因後果做了個了結。曬書時粘連石頭有損,也因此造成了經書的不全,成了佛理中“有缺”的禪理。

作為凡人的唐僧其實不知道仙佛之間的管轄職責,因此隨口答應了老黿的請求,但脫妖是掌管三界的玉帝分內之事,如來也沒權干涉,甚至知道老黿化妖為人的時間也不能說,因為一來有擅權的罪名,二來如來還需玉帝的支持來宣揚佛教呢。這就是唐僧故意不提的原因,是不能,而不是忘記。


西遊夢紅樓


人的記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衰退,並不是像機器一樣,時間到了就可以給你報時!過通天河時唐僧答應過的事,最後又是唐僧眾人取經歸來的路上。這個時間差應該也是幾年以上,所以要忘記一件事還是不難。老龜的做法:會有兩種結果,一個是傷了自己,二個成就了唐僧取經團隊。

它已經修煉六百多年,尚未成功!這次可以看出太小氣,又不是菩薩叫他這麼做的。他要成正果又被蒙上一層遮羞布,這樣一來人如果都可以修得正果,那佛祖和玉帝們的劫數就算不得什麼了。唐僧團隊剛好需要一次災難,而老龜記仇剛好做了這事。給唐僧取經團隊,圓滿結局打上句號。

還得再修煉幾年再說吧!再者他管理的地方尚有人隨便入侵,可以說不是好的管理者!這會想著成正果,那有那麼好的事呀!


書友會


不是故意,是真忘了。《西遊記》原著裡唐僧的表現就像個非常自私無賴的小流氓,這種人除了自己的利益不會惦念一個路過的恩情。


淵默81029184


不能問,因為他知道如來也沒有答案。

通天河很特殊,西天取經一共108000里路,通天河正好在一半上,這種安排不會沒有意義。通天河裡的老黿又是最後一難,也不會只是個巧合。孫悟空不說是除惡務盡,妖精從沒有輕易放過,或被打死、或被收服、或打傷,只有通天河裡的老黿,發了惡還能安然無恙,損壞了取經的成果-經書,孫悟空也不追究,還寬慰唐僧道:“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經書原本是完整的,被老黿給破壞了,孫悟空不去除掉這妖,反而勸慰唐僧,沒有人能做到完美,西天取經就是一個除妖過程,孫悟空沒有去除老黿,說明老黿的存在是孫悟空除妖過程中的不完美。這樣說如來不知道老黿什麼時間會死(壽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不再做妖了(“幾時得脫本殼,可得一個人身。”)。


解讀西遊記的秋在來


冥冥之中已經註定81難,這其實不是難,而是劫,所以在劫難逃,必須渡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