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臨近春節,很多公司開始準備年會,甚至有很多公司提前放假,但有一類公司可能就比較慘了,因為他們——不 放 假。

我有個同學在日企,即使公司是在國內,但春節期間也不會放假,前今天同學跟我抱怨,春節不放假也就算了,每天的工作也很枯燥。

做為朋友,我還是挺為她惋惜的,春節不放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家企業把他培養成螺絲釘,日企就是這樣,做事嚴謹,精於算計。

同學所在的這家公司,一個蘿蔔一個坑,你不能走,也不能動,晉升遙遙無期,加薪更是一種奢望,想離開,因會的太少,還有協議在身,離開還要賠錢,就算賠錢離開,所收穫的能力和工作經驗不匹配,想跳槽,充其量只是換個地方繼續當螺絲釘。

其實這種現象在職場裡特別多,為啥?

因為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希望把你所做的工作標準化、流程化、具體化,因為這樣企業才能精確的對你加以控制,讓你變成流程的一部分,增加對你工作內容的掌控力,KPI就是這麼來的。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1個工人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在1天生產20枚釦針,但經過18道工序分工後,平均每人每天可以生產48000枚釦針。

流程化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也是大部分企業最想達到的效果,這種流程化的效率雖高,但也要看針對誰。

針對企業,當然是穩賺,針對員工,這就是災難。

因為流程化的工作內容會把一個人培養成機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螺絲釘,然後讓這個人忘掉他本應該做的事,磨滅他的意志,最後成為企業的傀儡。

相反,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自己活成了公司,他們不甘於做自己手頭的事,他們更懂得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發展。

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2014 年,今日頭條成立不到兩年,但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9000 萬,估值超 5 億美金。而同期推出新聞客戶端的搜狐、網易用戶僅 4000 萬,要知道,張一鳴當時還不到30歲,非常年輕。

而張一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於他不做螺絲釘的工作風格。

2005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後加入酷訊。一開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但第二年,他就開始管理四五十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為啥他能成長真麼快,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做事不分你我。

張一鳴做完自己手頭的事情後,對於其他同事遇到的問題,他能解決的,一定過去幫忙解決,新人入職,只要他有時間,都會去給把工作講一遍。

所以,他負責的工作內容越來越多,帶的部門越來越大。

第二個原因,做事不設邊界。

他是做技術的,但是產品遇到問題了,他也會參與討論,也有人會說這不是他該做的事,但張一鳴不這樣想,也正是因為張一鳴經常參與產品的工作,對於他後來創立今日頭條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張一鳴真正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公司。

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在中國,做知識付費做的最好的公司一定非邏輯思維莫屬,他們的知識付費產品叫得到,在這家公司對新員工有一套和其他公司不太一樣的機制。

所有內容崗的人進入這家公司後,首先要有1-3個月在運營崗的輪崗,包括客服、用戶運營的工作,包括數據運營的工作,希望通過這個過程建立一個做內容的人對於用戶本身的手感。

在這三個月裡,每個人的表現都不一樣,有的人會很快進入狀態,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點,有的人甚至過不了三個月這一關就被淘汰了,而如果3個月沒被淘汰的話,他對於用戶的手感就起來了,也才能轉正。

所以,得到出品的課程一定是精品,因為他們每一個內容崗的人都是經歷過層層的篩選,掌握了整套流程後成長起來的,從和講師的溝通,到課程的發佈,再到用戶的反饋,他們每個人都能熟練的掌握這個流程,邏輯思維成功的把他們每個人都培養成了一家公司,所以他們的個人能力都非常的強。

因為工作原因,我也有和得到的編輯合作過,非常專業,一個人可以把整套流程跑通,一個人做的事比很多公司的團隊做的還要多還要專業,你說這樣的員工再跳槽會值多少錢。

所以,在這樣的公司工作,經驗比待遇還要重要,因為你收穫的可不只是一點公司,一點經驗,你收穫的是一系列能讓你變得更強的機制,從這樣的公司出來的員工非常搶手,因為他們活脫脫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真正的高手,早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家公司

網上曾經流傳一句特別特別雞湯的話:

年輕人彆著急賺錢,先讓自己值錢。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還沒等看到第二句,我就已經開始罵娘了,狗屁雞湯。

在我的理解,年輕人窮,難道不應該趁年輕快點賺錢麼,趕緊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之後近兩年,接觸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後才發現,對於這句話,我理解錯了。

我的關注點不應該在前一句“年輕人彆著急賺錢”,而是更應該關注後一句“先讓自己值錢”。

而且我還發現一個特點,往往著急賺塊錢的最後都沒賺到錢,反而注重基本功,注重提升自身價值的朋友反而都賺到錢了。

很多人著急賺錢,本本分分兢兢業業的工作,只顧眼前利益,只做分內的事,活脫脫的把自己活成了螺絲釘。

相反那些不安分的、喜歡挑戰的工作部分你我的,反而在職場成長很快,如果同樣去創業,這樣的人成功率一定會更高,因為他們本來就一直在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在運營。

有連個同學,畢業五年,一個月薪1w6,一個月薪3w,同樣的學歷為啥差距這麼大,因為他們一個著急賺錢,一個先讓自己值錢。

著急賺錢的朋友平均一年跳槽兩次,而每次跳槽的原因都是一個——漲薪。

有的公司漲薪1千,他也會跳過去,工作幾個月後又開始看招聘機會,遇到薪資更高一點的又跳過去,幾乎在每家公司的工作時間都不超過半年,就這樣,五年時間,成功的把自己的薪資從最初的8000跳到了現在的1w6。

另一個同學,五年時間只換了兩家家公司,在第一家公司工資不高,但因為是大公司,所以接觸到的項目都是大項目,對積累經驗非常有幫助。

就這樣,在這家公司一干就是3年,3年時間,工資從8000漲到了1.2w,第4年的時候,經過獵頭介紹,去了一家B輪融資後的創業公司,工資直接翻倍,變成2.8w,一年後工資就變成了3w了,為啥會從1.2w直接變成了2.8w,因為他用三年的時間讓自己變得值錢了。

這兩個同學,一個著急賺錢,一個讓自己更值錢,同樣的工作年限,得到的結果天差地別。

所以,價值永遠比賺錢更重要,向前看,別做螺絲釘,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你現在所有的收穫都源於你曾經某一時刻的付出,你現在的付出又將體現在未來的某個結果。

用心經營自己這家公司,估值就是你的價值,估值上來了,錢自然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