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1896年10月17日,一则英国人主办的报刊《字林西报》刊载了一篇英国人写的文章,文章中直言不讳地将中国人描述为Sick man of East Asia(东亚病夫)。这样极具侮辱性讽刺性的言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群情激奋。但奈何,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人民被鸦片、战争、剥削、自然灾害等冲垮了身体和意志精神,加上懦弱无能的政府,这个被欺压的蛰伏已久的古老民族,终是沉默了下去,笼罩在了“东亚病夫”的阴影里。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1936年,中国参加了柏林奥运会,申报项目将近30个,派出69人的代表团参赛。可是比赛中除了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其他选手均在初赛中被淘汰,全军覆没。这个成绩让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国际笑柄”,参赛选手和带队领袖纷纷羞愧难当。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在代表团途经新加坡时,当地人特意刊载了一则漫画,讽刺中国人的无能,并且漫画题名就是“东亚病夫”。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有的人抨击国家的无能,有的人指责新加坡的无礼行为,怎奈何奥运会惨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只能将这苦果往心里咽下去,有苦说不出。这个被狠狠羞辱的民族再一次沉默了。那座名为“东亚病夫”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后来时代变迁,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一段段苦难的岁月之后,中国终于强大起来了,中国人的尊严也被重新拾起。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电影《精武门》上映,他踢碎了“东亚病夫”的称号,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不是孬种,狠狠地回击了西方恶劣的言论攻击,引得无数中国人热血沸腾,为之骄傲。此后,中国人在几十年的成长中逐渐告别了“东亚病夫”的阴影。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但时过境迁,时光漫溯到今天,我们发现,原本被李小龙和数以万计中国人踢掉的“东亚病夫”的标签,似乎被我们当中一些人捡回来了。

不知什么时候,网络上出现了一个叫“娘炮”的词语,产生的具体时间和原因不可考究。不过今时今日它具有特殊的含义,被用来指代那些顶着男儿躯体,外表形体和行为举止却偏具女性化的一类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类人已经不乏多见了。他们中有的出门化妆,打耳钉,行为举止颇具“摇风摆柳”之姿,给人一股矫揉造作的感觉。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精心打扮之后的他们和女性走在路上,难以分辨性别,一时间竟只能感叹“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不过在这里还有必要区分一下,“娘炮”不是性别认知障碍者(认为自己是异性),也不是《霸王别姬》里程蝶衣“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那样的性别认知错乱。“娘炮”本身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性,但他们却出于一种共性又兼具个性的原因让自己本身女性化,共性在于“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个性在于“因人而异”的自我意志。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男性化妆出门本身并非是一种奇怪的事情,男性“爱美”也很正常,男性有个别的女性特质也没有什么问题(比如白白净净,爱干净整洁、傲娇、说话温柔、娇滴滴等等)。可是如果把上面这些特点全都或者部分集中到一个男人身上,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而如果这类型的男人再互相传染,形成一个群体,那么就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而这些“女性化”的“标签”一旦集中贴在一个男人身上,女性柔弱的感觉就会替代男性的刚强,所以人们在“娘炮”身上很难看到男性的阳刚之气。没了阳刚之气的男人,骤然间便与一百年前吸食鸦片丧失了精气神的“烟民”们的影子模糊地重叠了。这时候,“东亚病夫”们,在时隔一个多世纪之后,又一次在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复活”了。

你是否觉得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不然,它有“根”可查,有“迹”可寻。

鲁迅先生曾经感叹:“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虽然其中带有很大的讽刺意味,可是似乎它也印证了一些事实,并且提供了一些依据。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根”,其实可以从我们自身的文化中寻找,中国流传几百年的戏曲文化中,男人扮女人是常事,那些名旦、“角儿”很多都是男人,戏台上虽然他们尽展女性的“柔美”,但舞台下,他们该有的阳刚之气其实一点也不少。然而,事情也并非绝对,戏曲文化终究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出于很多原因,内涵被错置后的“男人扮女人”的戏曲文化种子,失去了合理性,变成了“男人女性化”的扭曲的种子,而这颗被扭曲的种子很有可能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内,种在了我们的文化因子中,伴随时代更迭却未陨灭。一部分人让这颗种子没有机会成长,而另一部分人却使它生“根”发芽了,并借着其他“养分”成长,而这部分人其实就是被称为“娘炮”的人。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但单凭这个解释还无法足以说明它的问题,我们还必须从外部因素入手,寻找“娘炮”的“迹象”。提到这个,我们就不得不说起我们的以泡菜和整容出名的“邻居”——韩国。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韩国自从与中国建交以来,一直与我们国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济上等各方面的,特别的也包括文化上的,要说韩国文化对世界上哪个国家影响最大,我想莫过于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大批量的韩国影视音乐涌入中国,大量韩星选择到中国大陆发展(“捞金”),带来的这股夹杂“意识性”的韩流特别明显地席卷了中国的青年一代,它从很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的年轻人。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审美价值取向。它表现在“外貌”、“穿着打扮”、“审美观念”等方面。比如,传统中国的审美,男性以阳刚大气,儒雅俊朗等为上乘的外形标准,但韩流席卷之后,却变为女性化地以阴柔美艳、奶油可爱等为外形上佳的标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青年一代的衣着服饰文化,几乎全部倾向于欧美系韩国系审美,校服除外。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当然,服饰是无可非议的,但那股充满浓浓“娘炮”之气的审美意识形态却是必须深究的。我们说“三观决定方法论。”如果思想上变“娘”了,那行为举止上何愁不“娘”呢!

加上韩流席卷之后,韩系审美和产物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这些产物包括韩系明星、韩系服饰、韩系电视剧、韩系音乐以及受此影响下产生的人群等),“韩流”这头猛兽不断被青年一代喂食,成长壮大,已经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而我们讨论的“娘炮”人群,就是在这股“韩流”席卷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关注的,韩流受到追捧,自然很多人就会投入到其中学习它 以求得到追捧和关注,愈演愈烈的趋势下,它的“规模效应”是令人震惊的。

联系今天这个自由开放的时代,它提供了环境和土壤,再加上先天的文化因子和后天的“娘化”韩流影响,以及青年一代的养分浇灌,“娘炮”人群的诞生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我们说一种氛围如果没有人冲破,就会向它本身的主要性质所代表的那个方向发展,一开始的时候,或许“娘炮”并不是那么娘,甚至也不能被叫做“娘炮”,可一旦这种“娘”的氛围无人打破,甚至自我发展,那么,“娘”得就会越来越厉害,“娘炮”的诞生也是时间催化的产物。

没有了男人强健的体魄,没有了男人坚强的意志,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化”的身体,女性化的意志,那男人还叫“男人”吗?而这又和100多年前的“东亚病夫”何异?都有着“病殃殃”的身体,“病殃殃”的精神。

21世纪的东亚病夫——娘炮,“泡菜大国”韩国的杀手锏——韩流


如今这个看似和平的时代,实则暗流涌动,国家的博弈一直持续不断。《孙子兵法·谋攻》篇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别看韩国军事政治经济等实力不如中国,但韩国却凭借这股“韩流”不费“一兵一卒”就“打倒”了如此多的中国年轻人,实在是不能小觑的,这或许也就是它的“杀手锏”吧!

最后,开个小玩笑:今天,你“娘”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