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上查的工資跟實際不一樣,比實際高太多有什麼後果呢?

風言風語風飛沙


不知道你查詢的方法或者數據是否準確,建議你再通過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查詢確認一下 或者電話稅務局,讓稅務局幫忙給你查看一下申報數據。

假設你說的狀況真實存在,那麼查到的工資高於實際的工資有兩種可能:

⑴有人冒用你的身份證並且做了員工維護申報了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

⑵就職單位申報錯誤。

所以,假設出現你說的狀況:

通過個稅app查看一下任職受僱狀況

看看有沒有其他任職,如果有,應該是有人冒用了你的身份證號碼,身份證號是自然人納稅識別號,有人冒用 ,冒用者的收入也在你的身份證號名下,如果這種情況,通過個稅app投訴即可。

核實個稅申報數據

如果沒人冒用,可以登錄自然人電子稅務局,核實一下是不是單位申報錯誤 如果是申報錯誤造成的,應該請就職單位負責個稅申報人員在自然人扣繳客戶端更正申報 ,自然人扣繳客戶端可以更正往期申報,在不影響扣繳稅款減少的前提下。

要在彙算清繳結束前更正,不然會影響彙算清繳數據,而且個稅扣除是根據收入和扣除項目及適用稅率計算的,收入不正確,影響個稅的扣繳數據,就職單位只是扣繳義務人,數據錯誤影響的是個人,會造成納稅記錄和實際不符。


新稅視點


收入涉及到個人交稅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先核實完所有的相關信息,再考慮怎麼辦。

由於疫情的影響,原本定於3月1日開始的個人所得稅彙算清繳在個稅APP上顯示有所延遲,但是2019年的相關信息仍然是可以查詢的。因此,個人首先可以先對個人2019年的收入情況進行比對。

1. 是否存在不實的工作單位

比對2019年所有的收入項目,看看是否有不實的工作單位。確認確實沒有在該單位工作,卻顯示取得了該單位的收入,那很有可能是身份證號碼被冒用來發工資。這種情況在以前沒有APP實名的情況下,是有可能出現的,但現在只要本人登錄查詢,便一目瞭然。遇到這種情況,在個稅APP中進行申述即可。

2. 對個人的收入情況進行仔細的回顧

這兩天筆者一朋友在查詢時也發生了類似情況,發現有個不太熟悉的企業給他申報了個稅。後來仔細想一想,確實是有在某個月提供過一次服務,只不過那個公司平時用的名稱跟系統中顯示的差距比較大,所以一時沒有想起來。這也許是收入來源太多的人擁有的煩惱,因此需要仔細地對個人收入進行核對。如果確實是平時收入來源比較多的個人,那麼建議平時自己做好記錄和計算。筆者碰到過一個機械工程的講師,對於自己的每項收入都記錄得非常清楚,每月與各個公司的財務進行核對,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收入與自己認為的工資不一致的情形了。

3. 檢查申報有無問題

稅款多少一般的人可能不會去自己算,對方公司申報多少也就默認了。但其實,對於收入和交稅的問題,還是建議仔細核對,看看企業申報是否準確。對於不正確的,要求其更正申報。

總的來說,臨近彙算清繳了,可以抽點時間回顧下過去一年的收入情況和明細,與申報的情況比對一下,有問題的及時申述或者更正。對於今年的收入,如果來源比較多的,可以自己先記錄好,這樣更有利於明年的彙算清繳。


財會小童


個人所得稅上查的工資比實際高好多,那麼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好太多的原因是什麼。

(1)當我們在對比個人所得稅APP上的工資時,是需要跟自己每月工資條上的稅前工資總額進行核對,也就是我們的應稅工資總額。這個工資是沒有扣除社保、公積金、企業年金等前的工資。如果實際到手的工資與個人所得稅上查到的工資的差額,與自己當月社保,公積金和年金、個稅的合計數,相差不大的話,那麼基本是沒有問題的。實際到手的工資肯定是比個稅的應稅工資少。

(2)如果通過與自己每月應稅工資進行核對,發現個稅工資還是比較多,自己也不是勞務工或經紀人等勞務合同的話,也沒有在其它公司兼職或任職的話,那就需要詢問一下公司的人力或財務,會不會申報錯誤或與其他人的工資報稅弄混了等等。

(3)如果自己是經紀人或其它勞務合同的工作者,是可以在多個公司任職的。勞務費的個人所得稅是將所有的收入,包括不同公司的勞務費都納入個人所得稅系統的。所以,肯定是會比實際工資多。

以上這三種情況,個人所得稅系統上顯示的工資比實際多,涉及要補繳個稅的,是需要進行補繳的。如果到期未補繳,是會收取繳納滯納金或罰款的。

(4)再者,如果都不是以上情況,也沒有額外的兼職,稿費,勞務費等收入,也只在一家公司任職,但個人所得稅系統中工資還是比自己實際工資多,那就需要向稅務機關進行申訴,請他們協助幫忙查詢原因。原因不合理的,可以申訴說明,避免承擔不必要的個人所得稅,畢竟掙的也是辛苦錢。


財務紫苡依依


非請自來。

這事有點複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毫無例外,可能會按個人所得稅系統上的數據作為綜合所得額,據此計算個人所得稅。

查詢的工資與實際不一樣,比實際高太多?“太多”到底是怎麼太多法,是多幾百還是幾萬呢?沒有具體的數額不知道怎麼進行分析,或者,可以討論一下,“高太多”是怎麼形成的。

工資,是工薪階層的主要收入來源,都知道工資,卻不瞭解“工資”。我們實際到手的工資是實發的工資,是扣除了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個人所得稅後的金額。而查詢到的“工資”是稅前的工資,就是常說的應發工資。

按這樣理解,正常情況下,個人所得稅系統上查詢的“工資”要多於我們實際到手的工資;另外,查詢到的工資是否存在異常情況,比如,是否存在被他人冒用個人信息在其他單位發放工資的情形,如果存在這種情形,查詢的工資自然要比實際的工資高。

如前所述,不知道具體情況,由此帶來的後果也不好判斷。比如,如果是因為不真實的其他工資致使工資收入“高太多”,影響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相當於額外承擔不應承擔的稅款。另外,若存在其他異常工資收入,還可能影響自己的納稅記錄,遭受不必要的麻煩。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龍門賬


高的原因可能有五:

一、個人所得稅申報的工資是稅前工資,稅前工資比發到手的工資確實高太多

稅前工資(含獎金等),包括社保、公積金和個稅,到手的工資是扣除上述三項外,還有可能扣除職業年金的,都扣完後,到手的工資明顯比稅前少。

如果系統查詢後,顯示僅有一家入職單位給你申報,那麼你感覺比實際高就是稅前和稅後的原因導致,這個不會是財務弄錯了。

二、你自己計算錯了

這個沒說的,你對照系統,一筆一筆的都有明細可查。

三、除工資收入外,還有其他綜合所得

比如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這些收入都會顯示在總的申報額中。這個也不難,根據明細也能看出。


個人就有一筆14000多的保險佣金,就在申報的總額裡面。保險佣金是勞務收入,但也屬於綜合所得。

另外,說明一下,朋友公司有保險任務,然後找到我,我10月份買了3份重疾險2萬多,然後給開了個工號,公司給我的佣金。

四、在其他公司有兼職/或零星的其他公司的綜合所得性質的收入

系統顯示的是你個人的總額,可能你只計算了目前任職公司,未記得或未考慮其他公司或其他收入。

五、其他公司掛了你的名

這種情況下,你實際未在公司任職或發生綜合所得性質的收入,該公司利用你虛掛人力,套取工資或費用。

這種情況,在一些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以及人力資源或勞務公司等有個別存在,上週五我公司的一個小姑娘,其名下居然掛了4個人力資源公司,每月發的工資,低的2000多,高的4000,這個小姑娘直接在APP上投訴了。

發生這種情況,你可以在個稅APP上投訴、可以打電話給你虛掛人力的公司、可以打12366、可以給虛掛人力公司註冊地稅務局打電話、你可以通過12345熱線反映。

反映的這些,各個渠道都會向虛掛人力的公司反饋,這些公司都會找到你,你可以提出你的訴求,對方滿足你合理訴求後,熱線再反饋回來你滿意,或者你撤訴。

渤海灣東岸城市的一家公司被投訴後,該公司和投訴人協商後,支付了數千元的費用,然後對方取消投訴了。

不投訴或默認的後果

對於你本人來說,如果是上述“五”的情況,如果你不投訴,那麼系統上這些收入都是你的,如果你的年度綜合所得收入不夠12萬元,或者你的補稅不到400元,你可以不用管(只是在2020-2021兩個彙算清繳期間)。

如果超過12萬元,或者補稅超過400元,你要年度彙算清繳,並要補稅。因為這些收入,平常都不夠交稅,但綜合後,補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如果你不彙算清繳,也不補稅,那你很大可能上了稅務的信用黑名單,而且還要補稅和罰款。

以上,我覺得說的還算清楚,怎麼辦還要靠你自己。


東嶺財經


你的意思是,比如說你在稅務局查到的你每個月交的稅是228元,但是實際工資條上顯示的是15元是麼?那麼請問是否每個月都有多條個稅的繳納記錄,並且都是由不同的單位代扣代繳的呢?如果是的話,可能你的個人信息被別的單位用作逃稅了。如果只是你們一家單位每月給你申報了一筆個稅卻對不上,那建議你諮詢一下本單位的會計,一般不會這麼做的,沒有任何好處


黑哥聊趣聞


被罰款,很負責的一句話哈 。

以前呢,

企業小,一時半會查不到,

中型以上企業,查到後,罰。

現在呢,直接與稅務一個系統了,數據要一致了,除非你提供的不是真實數據,那意味著什麼呢?是不是?


財星開門韓坤珏


個人所得稅上的工資是稅前工資(包含社保個人繳費部分,住房公積金個人繳費部分和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你拿到手上的是稅後工資


東東東西


稅前工資和稅後工資


浪涯人


工資越高,個人所得稅交的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