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垃圾堆捡到的“国宝”--《寒切帖》

王羲之《寒切帖》

上一期我们说到从废纸篓中发现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们再说一件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国宝”《寒切帖》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寒切帖》被认为是王羲之章草神作,笔法简淡,意境高远。为王羲之中晚年所书写。纸本墨迹,草书,5行,50字。唐代勾填摹本,先勾再填以淡墨。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书风从容丰腴。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释义:

十一月二十七日王羲之答:得到十四、十八日两封来信,为你的问候感到欣慰。天气寒冷日深,近来各位都可好?心内忧伤辛劳,长久挂念悬心。我服食很少,不是很好。费力回应谢司马书,不再多叙。羲之答。

这些国宝的失踪和复得,都离不开一个败家子的“皇帝”--溥仪,上世纪初,许多故宫原藏的文物,字画偏多,都被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溥杰带出宫,后来逃往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二战结束时,日本人仓皇逃窜,溥仪也被苏联红军俘虏,其所携带的许多珍宝,同样散落民间,数十年间不知所踪。而且溥仪去东北前曾住天津的静园,所以它们多半在天津时就被末代皇帝出手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破四旧,很多民间收藏书画都汇聚到了废品收购站,绝大多数要扔进搅拌炉里化为纸浆。

说来也巧,作为文物部门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在废品收购站寻找有价值的文物,在天津河西区太湖路一家废品收购站,刘光启看到一捆废纸有点特别,那卷纸又黄又脆,他轻轻打开一看,竟是两张落款“羲之”的书法作品!其一是《寒切帖》,另外一张是《干呕帖》,正是被溥仪弄丢的两件唐摹王羲之书法珍品。当看到这幅字的时候也是兴奋又哀叹。想想如果错过就会被打成纸浆,还真是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大陆现存王羲之书法墨迹(唐摹)只有六件,《兰亭序》、《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呕帖》,天津博物馆独占三成,便藏了两件,这不是偶然。这与刘光启的功劳密不可分。


在垃圾堆捡到的“国宝”--《寒切帖》

想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