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城墙

在陕西省的省会城市西安,蕴藏着一座历史悠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又名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4千米。城门有四: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门城楼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古色古香,巍峨壮观。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此城墙虽为明代城墙,但时间跨度从隋唐至现代,历经五次大的修筑而成。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美丽的城墙

东门(长乐门)

长乐门俗称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部下随即纵火焚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长乐门规格为6+1式门洞。

美丽的城墙

南门(永宁门)

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城上的箭楼在西安保卫战(也称二虎守长安)中被毁,城墙上的的箭楼是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而成。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均从正门东西两侧另辟券洞穿过。永宁门规格为6+1式门洞。

美丽的城墙

西门(安定门)

安定门俗称西门,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美丽的城墙

北门(安远门)

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清,安远门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原来的箭楼。安远门规格为4+1式门洞。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这18座城门的形成时间和规格各不相同。

据统计,城墙断面从早至晚分为五大期:

隋唐期:现存断面接近三角形;

唐末五代期:加厚旧城墙一点五米至两点五米以上,顶部也加高将近一米;

宋元期:增补层处于明城墙断面中心,土色暗褐,质地密实,夹有少量砖瓦;

明清期:将以前所筑城墙的墙体全部包筑于内,即是现今的西安城墙;

现代修葺层,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有关部门进行的加固处理。

美丽的城墙

敌楼

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也叫谯楼,供各段城守部队进行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息之用,属于一种增强城墙防御的设施。

美丽的城墙

角楼

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起瞭望和防御作用。

美丽的城墙

闸楼

闸楼是建在月城正面城门洞上的楼,因其控制着入城必经的护城壕“闸门”吊桥而得名。

闸楼也称炮楼,是因楼内驻守士兵,置放火器火炮,以炮火封锁入城通道,消灭进犯城门之敌,故名。

美丽的城墙

箭楼

箭楼原意思是古城墙上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

其他图片欣赏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美丽的城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