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從晚清到民國直至新中國成立,這些私塾、模範小學、鄉村學校、公立中學,歷經風雨滄桑,為濰縣和附近縣區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在山東文教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照片由濰坊市檔案館提供)百年前老照片——讓我們遊走在當年名校之間,一探前輩的校園生活。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這是一張教會小學在濰縣開辦時留下的老照片。根據考證,可能是在民國12年(0923年)春,有美國人李恩惠和阮芝儀二人創辦,校名“文美女中”;1926年遷入樂道院醫院舊址,改名“培基小學”;1931年,改為廣文中學小學部;1952年11月,市人民政府接管,遷址工人新村,後擴建名為工人新村小學。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民國32年(公元1932年)9月19日,坊子鎮模範小學的全體師生在坊子中尾照相館拍攝了這張畢業紀念照。中間一排做的是校長李雲龍和本校教師。照片裡男女學生同級身高卻參差不齊,只因當時生源不足,有錢人家的孩子不足十歲就上學了,經濟條件差的孩子上學晚,大的已有十五六歲。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1952年11月,濰坊中學改名為“山東濰坊第一中學”。黃道源為第一任校長,工作六年半時間,全身心投入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在清末民初,老濰縣的城鄉書塾多系私塾。有村塾、祠塾、家塾。圖為民國初年這戶人家在自己家裡的空房屋三間,招本地親朋好友和鄰居的血統,設學館教書育人。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1944年1月11日,坊子鎮立小學補習班的師生,在學校北屋前面,由當時日本人開的中尾照相館攝影師來拍畢業合影。這個班26名男女學生是從原模範小學挑選來的,校長是李雲龍(前排右起第五人)。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避難所裡建起的學校。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進濰縣,所到之處頓時一片混亂。樂道院裡人心惶惶,廣文中學早就停課了,面對窘況,一批熱心教育的人士發出倡議,利用原廣文中學的校舍組建小學,待形勢好轉後再恢復中學教育。於是成立了濰縣聖經學院。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老濰縣城裡在民國初年成立了公立中學教育,1913年4月,由勸學所的主管人張樹葉籌建縣立中學。校址設在城裡大十字口西的“濰陽書院”舊址。從這張保存完整、清晰的老照片上看,老濰縣的教育事業普及面不大,一個班學生僅30人左右,年齡也不一致,差距較大。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民國時期的“教書先生”。民國37年2月1日,(即1948年2月)濰縣坊子鎮第二中心國民學校全體教職工在學校院內的教室前拍下這張合影照片。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這張老照片是濰坊第一中學的前身——濰縣縣裡中正二中的演出隊,在慶新年京劇表演結束後,主要演員與前來祝賀演出的駐軍代表陳公合影。除陳公左右二人,其餘為二中師生。


百年前的濰坊名校,一眼望去滿是歷史的痕跡


1904年始建的濰縣廣文大學北教學樓大樓。(八十年代後期拆除)1952年11月更名為山東省濰坊第二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