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不让!辽宁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出院

34天时间能做什么?

对于生命来说,34天可能意味着生离死别。

3月8日,辽宁省首例使用ECMO系统救治的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宣告出院。

这一天,距离他入院,34天。

3月8日上午,在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41岁的患者张某离开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乘坐专门的转运车辆,返回家中。

此时,距离他成功脱机ECMO已有22天。

他是辽宁省首例ECMO成功脱机并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为了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医疗团队与病魔开展“生命保卫战”,一打就是34个日夜。

ECMO又称“体外膜肺氧合机”,是走出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再次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通过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从而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

“2月4日,患者从朝阳转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来的时候具备重症特征,呼吸困难,而且高流量吸氧。” 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重症医疗队执行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章志丹告诉记者,“2月6日开始,我们对患者先后应用了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月9日,医疗团队患者行V-V模式ECMO治疗。

寸步不让!辽宁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出院

“当单纯用呼吸机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开始体外膜氧合的治疗。这一系统相当于完成了肺脏的功能,操作相对复杂。”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ICU主任吴云海告诉记者,“特别是医务人员执行三级防护的时候,救治过程中,维持系统正常氧合的具体操作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有非常强的力量和耐心。”

经重症专家组积极救治,2月17日,患者成功脱离ECMO,2月18日成功撤除呼吸机。在沈阳集中救治中心治疗期间,辽宁省、沈阳市专家多次会诊,优化诊疗方案。经一线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对症治疗,患者于2月22日由危重型转为重型,随后于2月27日转为普通型。

据了解,目前该患者已连续3天体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隔日采样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符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出院标准。经辽宁省专家组会诊,患者肺功能损伤较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可以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目前,从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上看,能够成功撤出ECMO系统治疗的危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相对比较少,而且这位患者总体治疗过程相对较短,过程也很顺利,是比较成功的治疗案例。”

寸步不让!辽宁首例ECMO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出院

在章志丹看来,8天时间并不算太长,因为截至3月8日,目前辽宁省唯一一名危重型患者——同样来自朝阳的老年患者张先生,已经与ECMO系统一道,与病魔抗争了25天了。

相信同乡的治愈出院,肯定会坚定老人战胜病魔的信心。

“每个患者感染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尽管出院的患者相对年轻,但病毒在他体内引起的反应比较重,从CT片子上看,病情一度进展得很快。撤除呼吸机和ECMO之后,我们尽早地对患者进行了肺康复锻炼,这个对他后期恢复是很有帮助的。”吴云海告诉记者,“我们鼓励病人从床上活动、床边活动到在床边慢步行走,护理人员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我们有一个非常精细的计划,按步骤进行,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康复。”

在这34天时间里,除了气管插管期间,患者无法说话之外,专家组的医生几乎每天都会通过远程方式与患者直接进行沟通。从简单的“是”、“谢谢”,到后来完整地陈述身体状况,患者的信任和医护人员的坚守又一次击退了病魔。

5个医生、10个护士,5班轮换,这是一个全面、整体、多元化的治疗过程。

截至记者发稿时,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已累计治愈出院53名确诊患者,沈阳市累计治愈出院54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