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女们被决定的命运:八旗选秀内部的等级分化

文|刘瀛璐

八旗选秀内部也有等级分化,直接的影响就是参选秀女的不同命运。户部主持的外八旗选秀三年一次,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汇总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也选出一些与皇室子孙成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也有一年一次内务府主持的包衣三旗选秀,挑选为宫廷使用的“宫女”,一般工作到25—30岁可以出宫。一旦工作期间得到皇帝“赏识”,也有机会升为妃嫔,相比于外八旗选秀虽然说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资质过人后天努力,也可以活出一番天地,比如乾隆帝皇后、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便是一路从内务府选秀入宫打怪升级上来的。但这条路充满变数,异常艰难,搞不好就是既不能出人头地,也不能出宫开启新生活,最后落得“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选秀方式流程在顺治之后逐步完善,形成定例。各旗选送的秀女,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内务府对此将给予“赏银一两”报销路费。秀女们抵达京城后,在入宫应选的前一天,根据满、蒙、汉的顺序“排车”,鱼贯衔尾而行。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经引导由顺贞门进入。宫中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每个秀女都有名牌,上面写着年龄、旗别、父兄官职等信息,相当于简历供帝后选阅,秀女身上也有小木牌写着姓氏以供辨认。“考官”皇帝或太后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五六人、三四人甚至一人一排都有。为了提高效率免去跪礼,看中了就“留牌子”,没看中就“撂牌子”。一旦成为后妃候选人,还要屡屡“复看”,甚至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

同治三年(1864)、六年(1867)都曾举行过选秀,六年时两宫太后还下了懿旨,会在同治七年(1868)举办专为大婚服务的特别选秀。同治七年共记名了五位秀女,其中就有阿鲁特氏。在经过了层层海选后,这场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的“决赛”,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对于当选,阿鲁特氏不说胜券在握,也是胸有成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一看阿鲁特氏漂亮的简历。

秀女们被决定的命运:八旗选秀内部的等级分化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朝服像

诞育名门:蒙古正蓝旗,根正苗红,还带着满蒙联姻的加分项。爷爷赛尚阿是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父亲崇绮是《清史稿》所记“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唯一的状元公;

背景强大:阿鲁特氏的母亲是和硕郑亲王端华的女儿,端华的嫡福晋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从谱系上看,阿鲁特氏便是慈安太后姑表姐妹的女儿,论起来也要叫慈安一声表姨;

质素优良:自幼受父亲耳濡目染,多才多艺,擅长左手写大字。“气度端凝,不苟言笑”,《清宫词》赞:“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条件往这一摆,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