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對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的理解

我們常說"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改革的問題逐漸從淺層次進入深層次。其實,說到底,改革中最難的當屬人的問題,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各種政策文件上面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到了具體操作執行層面,如何妥善安排人員,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如果嚴格按照文件執行,情況一目瞭然,可以總有能人,超乎你我想象。

1、文件的基本理解

《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就屬於人員改革中的制度安排,為的是深化公務員隊伍改革,提高廣大公務員積極性。文件的發出至今已經快一年時間了,各方理解不一,但大多數人對於這個文件可以基本理解為,單位級別越高,可設置的職數越多,可設的職級也越高。對基層也有利好,比如鄉鎮等科級單位有希望晉升調研員看,提了基層幹部的天花板,但是畢竟數量有限,只有2%,對於廣大的數量眾多的基層幹部來講,可望而不可及。

同時,《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的點睛之筆,也就是職務與職級並行最大的難點在於文件中的一條"公務員晉升職級需要綜合考慮,不是達到最低任職年限就可以晉升的",這是文件的精髓。

相信好多人看這個規定看到這句話時,臉上的笑容戛然而止了吧。。。。


聊聊我對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的理解

2、你晉升了嗎?

為什麼好多幹部符合條件了還是沒有晉升,我想到了數學課上的充分必要條件。

達到晉升條件僅僅只是必要條件,但不夠"充分"。滿足充分必要條件了,才有機會晉升。對,是有機會。至於升不升,升多少,讓誰升都是有領導決定的。廣大等待職級晉升的公務員都是有晉升的可能,這就是驅使基層不斷前行的動力,但也僅僅只是"可能"罷了,還是不夠充分啊!


聊聊我對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的理解

廳局級以上的單位不說,利好大大的,但好單位太少了,人員也稀少。廣大基層公務員多數還都是分佈在縣處級及以下單位,這樣的單位現在的狀況無外乎以下幾種情形供吐槽:

(1)實職領導兼任職級。

領導也是人,也是要爭取自身利益的,對吧。兼任職務的領導兼任職級讓本來少之又少的職級雪上加霜,但是下屬也沒辦法,領導利益優先啊!

(2)論資排輩,人員梯度配備不合理。

高風亮節的同事還是有的,我也碰到過這樣的老同志,關係關懷年輕人,但是也碰到過爭名奪利的老人,所有功勞是自己的,出了問題都是其他的人的。在職務與職級並行的當口,部分地方或者部分單位老齡化嚴重,在老同志佔據職務的同時,如果下面的人員年齡沒有拉開距離,職級相應的被擠佔一空,就導致年輕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機會晉升或者升職。

(3)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領導的好惡,這就是充分條件

由於職級數量的比例限制,職級晉升在有的單位逐步演變成了一種零和遊戲。我們不喜歡這樣的血雨腥風,良好的單位同事關係也是我們工作的環境之一,誰都不想在勾心鬥角的環境中工作。怎麼辦,領導在這時候就起到了關鍵作用!

(4)繞不過的職級套改

套改是晉升的第一步,好多單位都按照"規定"進行了套改。怎麼套改,各地方的政策基本都是差不多,網上也有好多文章介紹套改的一一對應關係,但是從網上的普遍反映來看結果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好幾類人員。改革前大部分單位的職級早就超過60%了,怎麼會讓60%以外的人套改近來呢,所以從最開始的套改就不是那麼公平了,往後的晉升又受限於職級數量,原來想做的"必要"條件都很難啊。。。。。

3、寫著後面的話

在"戰疫"看到勝利曙光的前夕,一位基層工作者因為一句"謝謝"而淚流滿面。推動共和國滾滾車輪不斷前行的是那些一線基層拼命工作的普通人,他們不善於交際,說話也不夠漂亮,文章也不夠精彩,不會把困難和問題擺到檯面上,他們有可能在基層一線奮鬥一輩子,耗盡青春和歲月,雖然所以政策都不是盡善盡美,但一想事情值得我們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