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57:战俘之殇

1942年10月1日,日本帝国海军所征用的里斯本丸号(Lisbon Maru)货船在上海附近被鱼雷重伤后沉没。这本是一桩不起眼的损失,但不一样的是,货船上载有大量盟军战俘。而日军弃船前将舱盖封死,终于导致逾800名战俘死亡。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后的几个月,盟军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迅速溃败,相应地,日本帝国掌握了大量盟军战俘。1942年秋,日军决定将关押在香港的战俘送回本土做苦工。

里斯本丸号是艘1920年下水的货轮,船长135米宽18米排水量7000吨,航速12节/20公里/小时。战前,里斯本丸号由日本邮轮公司所有,主要运营在日本---美国之间的跨洋航线。

9月27日,里斯本丸号离开香港,目标日本。货船运送的是778名日本陆军,仓底另有被分为三组的1816名盟军战俘,由25名日军看守。战俘起居条件基本为零,每人所占用的面积不足半米见方,跟运送牛羊等牲口一样,条件极其恶劣。

安全方面,八百日军配的是大小十艘救生艇,一千八百战俘配的是两艘小艇。不过,事件跟救生艇倒是没什么关系。

9月30日夜,里斯本丸号所处的日本船队在舟山群岛附近被美国潜艇斑鱼号(USS Grouper (SS-214)发现并跟踪,而美军对里斯本号上载有战俘的情况一无所知。

10月1日早上六点半,一些早起的战俘到甲板上的厕所方便,这是最后的机会-------斑鱼号可能会看到船上的西方人面孔。但事实上,斑鱼号啥也没看见,只看到甲板上走动的日本人。

时间0700,浙江舟山群岛的东极岛外海6公里处,斑鱼号向里斯本丸号发射6枚鱼雷,一枚中的,货船立刻停摆。

太平洋海战之57:战俘之殇


中弹之后,里斯本号仓内照明丧失,战俘只感觉到震动之后货船停止,却不知道怎么回事。甲板上的战俘只看见日军突然忙碌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时候就被赶入底仓。

然后所有的食物、水都断绝了。

海面上,日军调来丰国丸号(Toyokuni Maru)货船跟驱逐舰Kure(很奇怪没找到这舰的情况),将里斯本号上的日军接走。但剩下的日军看守跟盟军战俘怎么办?

日本人决定将船拖往浅水处再说。

看守头目,中尉和田秀男(Wada Hideo)觉得人手不足,应该将舱盖封死。但船长认为过于危险,因为这船有可能沉没,真这样的话那些战俘一点机会都没有。

以海事方面而言,这情况下到底应该听谁的俺也不清楚。但在当时,大约是仗着有枪吧,和田秀男认为自己才是最终的负责人,命令船长将舱盖锁死。

当晚9点,船长照办了,虽然不愿意。

仓底战俘的状况可想而知:没有照明、没有食物跟水甚至没有空气的流动。当夜,情况极度恶化,全凭中校H.W.M. Stewart鼓舞士气维持秩序,认为日本人不会扔下战俘不管,勉强保持情绪稳定。

次日早上,想尽办法的战俘终于从内部打开了舱盖。

甲板上的看守开火射击。

但终于敌不过战俘人多,总共有1700余人逃出底仓跳入海中四散开来,由于距离陆地不远,他们纷纷朝着东极岛游去。

其余船只上的日军继续向水中的战俘射击,与此同时,有几艘渔民的小舢板冒险前来救人。随后,日军也停止射击开始救人。猜测,可能是认识到战俘并非越狱而是情况危机吧。

被中国渔民救起的战俘计338人,其中一些躲到了东极岛上,但次日被日军抓获。不得不说,在那样的情况下能够伸手救人,需要的勇气是非同寻常的。

所有战俘在上海集合点名的时候,已不足千人,有846名(一说825名)战俘或者被射杀或者溺水身亡。10月10日,战俘到达日本门司港时,另有6人死亡;之后20天里,另有85人死亡。

数日之后,斑鱼号才从无线电中得知自己击沉的货船上有大量战俘。

战后,里斯本丸号船长被判监禁7年,翻译15年。至于看守头目和田秀男,没活到战后,否则的话,可能是绞刑吧,毕竟,强行关上舱盖的是他。杀降坑俘,自古都是不赦之罪。

参考warhistoryonline及LisbonMaru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