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什麼很多大企業都撐不下去,賣慘還是實情原因為何?

hello,大家好,小n不說謊,我是小n。


疫情期間,為什麼很多大企業都撐不下去,賣慘還是實情原因為何?


01

起因


最近各行業陸續復工了,這期用真實數據和個人經驗,跟大家說說疫情停工企業損失到底有多大。


疫情期間大家肯定看到過西貝莜麵村等企業說撐不過三個月等等言論。很多朋友表示不信,“這麼大的企業,年利潤都很高。賺了那麼多錢,幾個月都撐不住,是在哭窮。”


海底撈這些大企業離我們太遠,我是一名底層金融從業者,做了6年審核。平時接觸的都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中小微企業。那麼這期視頻我就來說說傳統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的損失。


02


舉個例子,一件商品售價200元,扣除經銷商利潤和成本。出廠價100元。


這個100就是工廠的銷售額,其中50元是原料成本,以及稅費、貸款成本等,人工成本佔20元,場地成本20元,最後10元是淨利潤。


也就是說,生產成本佔50%,人工成本佔20%,場地成本佔20%,淨利潤在百分之10以下。


這個數據來源於我平時接觸的中小製造業,以及網絡數據對比。或許有的製造類企業掌握一定核心技術,利潤率會高一些,但是從平均上來看。這個數據比較中肯。那麼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呢。


03


首先,在不計算其他外部因素的情況下。如果停工一個月企業就復工了,並且,各項條件維持不變,那麼,一個月的損失就是


人工成本20%+場地成本20%+稅率和貸款利率等10%=50%


總月營業額不變下,每月盈利百分之10不到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彌補停業一個月的損失。


大家或許覺得半年損失也還行,之前的利潤完全可以彌補。


但是這兩年整體經濟形勢不好,尤其是中小製造業企業。很多本來就是在艱難生存。賬戶上的資金多為必要流動資金,一分也不能動。


每年到了年底各項開支一去,理論上來說百分之10的淨利,又能剩下多少。


疫情期間,為什麼很多大企業都撐不下去,賣慘還是實情原因為何?


04


何況中小企業還面臨一個致命的問題,多頭債務問題,你欠我我欠他,你不願意欠帳大家就不帶你玩。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這一個月的停工造成的損失,可能一年也緩不過來。甚至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就是為什麼政府第一批覆工的企業多為傳統制造業,在多年市場倒逼企業改革的背景下,本來已經有很多中小企業倒下了,又遇到這場天災,所以說實話,我認為西貝莜麵村和海底撈的新聞應該屬實。


抗風險能力更高的大企業尚且如此,負重前行的中小企業可想而知。


05


有人可能會說我的數據有問題,既然不賺錢為什麼那些中小製造業老闆還要做呢。


確實,每家企業的現實狀況不同,負債率,人工,生產成本等等都不相同。但是大家只要知道一點,利潤率越低,成本越高的企業,受傷越重。


而這些利潤低,成本高的行業為什麼還有人做,因為有市場需求。如果大家都去做利潤高的藍海行業,慢慢隨著競爭,那個行業也會變成利潤低,成本高的紅海行業。這是市場規律。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其實,做個小老闆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能只看到個別人的暴富忽略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易啊。


總的來說希望本次疫情的影響儘快過去,希望中小企業都能挺過這個“暖冬”

看完本期視頻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視頻下方留言。


感謝大家觀看,小n不說謊,我是小n。謝謝,再見


疫情期間,為什麼很多大企業都撐不下去,賣慘還是實情原因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