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說起一手開創的大秦帝國秦始皇和他龐大的帝國,給我們帶來自豪的同時,總會讓人感到惆悵。畢竟,秦始皇一手打下鐵桶一般的江山,僅僅他死後3、4年間二世而亡。秦始皇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謎團。其實應該不包括其繼承人的問題。因為在《史記》中記載的很清楚,秦始皇臨終前寫詔書,讓大兒子扶蘇趕緊回來安葬自己並繼位,可惜沒派使者送出去。等到他死後,趙高、李斯怕扶蘇繼位對自己不利,利用秦始皇的口氣殺死扶蘇,立秦始皇最小的兒子胡亥為皇帝。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2009年,當時的北京收購了一批流失海外的珍貴西漢竹簡,這批竹簡的名字叫《趙正書》。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竹簡:趙正書

趙正(政)就是秦始皇,這批竹簡就是作者用自己的觀點記述秦始皇生平的。其中在描述關於秦始皇臨終前胡亥繼位的問題,是這樣說的:“期窘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即殺其……”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竹簡:趙正書

這些記載是真的嗎?秦始皇生前對待扶蘇的態度到底是怎樣的?

公子扶蘇,是秦始皇嬴政(也就是趙政亦或趙正)的長子。因為,秦始皇一生都沒有立皇后,所以也就沒有嫡子這一說法了。按照古代宗法制度,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皇帝地位的第一位合法繼承人。

這是扶蘇的天然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理由很簡單,扶蘇接班的條件就是,秦始皇生命的終結。而秦始皇不想死,很怕死。從這個角度說,秦始皇應該不怎麼喜歡扶蘇才對。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公子扶蘇

但是,從歷史的記述來看,不是這樣的。秦始皇對自己的這個長子,天然的接班人,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應該說,在秦始皇的子女當中,大多生活在秦始皇巨大的陰影裡面。胡亥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就是一個塌糊塗蟲。

但是,從歷史的記述來看,不是這樣的。秦始皇對自己的這個長子,天然的接班人,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應該說,在秦始皇的子女當中,大多生活在秦始皇巨大的陰影裡面。胡亥雖然繼承了皇位,但是就是一個塌糊塗蟲。

公子扶蘇的為人仁厚,十分有政治遠見,才能是非常出眾的。因為公子扶蘇不是一次兩次勸諫秦始皇,而是很多次的捋虎鬚、觸逆鱗,尤其在“焚書坑儒”的問題上,提出了反對意見,結果惹得秦始皇“龍顏大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一事,觸怒秦始皇,秦始皇便將其派到上郡監督軍隊,協助大將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這個結果,應該說是板子舉得挺高,但是落下來的倒是很輕。

問題來了,秦始皇的這個舉動,很多人都認為是把公子扶蘇排斥在太子人選之外了。其實,這是可以商榷的 。表面上看,公子扶蘇到了上郡,遠離了政治中心。但是,這個舉措也避免了父子之間的矛盾激化,也算是一種保護。

​而當時的蒙恬也是重任在肩。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在秦始皇的宏圖偉略中,蒙恬的差事絕對是重中之重,類似於前些年我們國家的西部大開發。蒙氏兄弟是當時秦始皇最信任得 臣子,沒有之一的那種。蒙恬在外,掌控者大秦帝國30萬精銳部隊。而蒙恬的弟弟蒙毅在朝中,官位也做到上卿,在朝中隨時都侍奉在秦始皇身邊,外出的時候可以和皇帝做同一輛車子。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成龍版蒙毅

可以說,秦始皇是把30萬精銳部隊和上百萬修築長城的民工,親手交到扶蘇手裡。同時,還讓他結交了蒙恬這個能征慣戰威振匈奴的大將以及他代表的蒙氏家族。這個舉動,充分體現了秦始皇對扶蘇的信任。把扶蘇派到一線戰場,是針對他仁厚有餘,殺伐果斷不足的特點,進行教育。

所以說,不能因為秦始皇把扶蘇外派上郡,就認為是把他排除在接班人之外,這種說法是片面的。需要指出的是,公子扶蘇的狀況和春秋時期晉獻公太子申生不是完全一樣的。晉獻公是明確表態要廢黜太子申生,改立驪姬的兒子奚齊,然後把三個成年的兒子派到外面,疏遠他們的。事實上秦始皇生前並沒有立太子,也沒有明確的指出誰能成為他的接班人。但是,他確實是把公子扶蘇做接班人來培養的。

只不過,從扶蘇勸諫的內容: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蘇同情那些儒生們,其本人也可能受到儒學的影響。而秦始皇是信奉的是法家理念,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採用道家學說治理天下。而公子扶蘇信奉的儒家學說,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才正式奉為國家正統,一直沿用了2000年。他的理念超前了,這還真是一種悲劇。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秦始皇

秦始皇對於立儲的事情,其實一直都處在一種矛盾當中,一方面他知道生老病死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另一方面他又堅決相信一定有辦法讓自己長生不老。所以,他明明知道自己可能活不了幾天了,可是還是不相信自己馬上就會死,說不定還能熬過去。所以才出現了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

問題出現在趙高這裡。從後來的表現看,趙高是個野心極大的傢伙。他不但殺死丞相李斯,指鹿為馬,又逼死了二世胡亥之後,這貨竟然是耗子腰裡別把槍——起了打貓的心思,他竟然想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

既然趙高是個野心家,那麼回過頭來看秦始皇后事安排,秦始皇死後,趙高勾結李斯瞞天過海,改立胡亥為太子,派人殺死扶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顯而易見,如果秦始皇生前有明確的表示,要立胡亥做接班人。那麼,趙高、胡亥這夥人一定會大肆宣揚,鬧得天下皆知。怎麼會有秦始皇寫下詔書要公子扶蘇回來奔喪,並繼位的消息傳出來,並被司馬遷採信寫入《史記》中。至於 蒙毅後來說的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的話,那是在斷頭臺上請求饒命,當然不能信了。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趙高

回到《趙正書》,大概出現在漢武帝時期,和《史記》成書年代相近。它並不是描述秦始皇的整個生平,只是記述了秦始皇臨終前和李斯等人的對話李斯被殺以及子嬰勸諫二世胡亥等。內容上有和《史記》相似的記載,但是書中對胡亥繼位以及秦始皇最後一次巡行路線、趙高之死等事的記載與《史記》不同。作者的描寫這段史實,通篇用趙正來稱呼秦始皇,而且把秦始皇、二世胡亥都叫“秦王”,不叫皇帝。顯然它的作者並沒有為秦朝諱的意思,也並不怎麼尊重秦始皇。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內容的真實性。

要知道到了漢武帝時期,秦帝國已經亡國六七十年的時間,知道事實真相的當事人趙高、李斯、胡亥以及五六個太監早就不在人世了。而趙高、李斯都是被夷三族的。因為作者沒有署名,也就不知道這段記載的來源。從時間上說,作者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基本上相當於現代人寫一些解放戰爭或者抗日戰爭的一些名人軼事。很難說作者是知道自己寫的是事實真相,還是寫個自娛自樂的小故事。

而《趙正書》只有短短的不足兩千字,其創作的嚴肅性顯然不能和司馬遷創作《史記》相比,因為司馬遷不但參考了秦國正史《秦紀》,還

“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才選擇了秦始皇詔回公子扶蘇的寫法。

對於竹簡本身,首先應該承認其本身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但是對於其記載歷史的真實性,我們只要“呵呵”就可以了。

胡亥是秦始皇的合法繼承人?別逗了,公子扶蘇表示:我有話要說

士兵

可惜的是,公子扶蘇只能感受到作為帝王的秦始皇把他派到外地是在疏遠他,卻完全不能體會到作為父親秦始皇為了能讓他成長為全面人才的一片苦心。他只看到晉獻公的太子申生被父親疏遠後被迫自殺,完全忽略了同樣被疏遠的並在外面流浪19年的公子重耳最終回國成就一番霸業。

如果當時面對胡亥派出的使者冷靜的思考一下,聽從蒙恬將軍的建議,結局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