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理性分析下,為什麼有些新冠患者不願意去醫院?

閒談時光


我說說自己的感覺吧,畢竟身在武漢。我覺得主要是怕自己的不適只是單純的感冒,急急忙忙跑進醫院反倒被真正的新冠肺炎病人傳染了,畢竟聽說這個病傳染性太強了。所以,這段時間真是不敢生病啊!話說回來,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前後得跑幾趟醫院,流程就不能簡化一下嗎?[捂臉]反正我覺得真正確診了的病人,還是迫切希望住院或者隔離的吧!畢竟自己隔離了,家人也能安全些!


清茶5533994


1、怕自己不是新冠患者,只是普通的感冒😢。醫院是個魚龍混雜的的地方,各種各樣的病人五花八門,也不能排除沒有新冠患者,所以有些患者不願意去醫院。可能自己只是個小感冒😢,沒有說的那麼嚇人,到了醫院又要查著查那,做這做那,很麻煩又花錢。

2、怕自己被隔離,見不到家人。怕自己萬一真的是新冠患者,被單獨隔離了,看不到家人,自己思想上會空虛寂寞冷,又覺得自己又連累到了家。害怕😨自己萬一嚴重了就見不到家人了,不如自己在家隔離。

3、新冠患者不是一次就能查出來,太恐懼太折騰。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大約是2天至14天,從不出現不舒服的表現到醫院就醫,平均時間是9天,也有人統計過約12-14天。部分病人進展比較快,從發病到出現呼吸困難僅7天左右。但是去醫院不一定查一兩次就能查出來,萬一查幾次又不是,太折騰。

4、故意不去,反正自己活不長時間,傳染一個是一個。因為有小偷才能有警察👮不失業,因為有病人才能有醫生不會失業,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在搞破壞,但也會相對有一些正義的人。總有一些人會抱怨社會,比如這次新冠,洛陽就有一個七十歲老頭👴明知道自己感染了,還要到處跑,現在已經被行政處罰,典型的心理扭曲!

5、活夠了不想活了,但不想死到醫院,感覺死到家體面些。有些人在面臨社會壓力下,不會自我調節,感覺世間已經來過,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想到另一個世界看一看,即使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也不願醫治,不如安樂死,但又想自己死在家裡,把後事都安置一下,走的體面一些!

但最後還有奉勸那些不去醫院的新冠患者,得了病就得去醫院,是病就得治啊!在怎麼說也得活著,活著才能有希望。俗話說的好,有的人活著就像死了一樣,有的人死了就像活著一樣!


餘生一個杜可樂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2020年1月份上半個月,在病毒還沒有被人們意識到即將大規模爆發的時候,那個時候人們並沒有存在這種心理,頭疼,發熱,胸悶一系列帶有症狀的人們,都會奔向醫院尋求救治。1月份下半月,情況急轉直下,新冠的患者已經擠滿了武漢市大小各醫院,同時國家也宣佈了緊急措施。這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病毒的危害性以及傳播性。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們,他們應該更能理解那段時間醫療物質的短缺,床位的爆滿,面對每日暴增的患者,是顯得多麼的迴天乏力。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很多輕度患者,在尋求幫助無果的情況下,選擇了居家隔離。這是無奈之舉,因為即使到了醫院,也沒有特效藥可以醫治,甚至說掛個號拍個片子都非常非常的難。與其這樣的折騰,不如回家,尋求自救。你說的這些人裡面,有很多人都是醫護者的家屬。他們能夠獲取一些醫護知識,能夠從症狀上看出病者的輕重緩急。他們能做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病情的惡化。同時就是默默的祈禱,默默的等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居家自救者,都是理性的患者。我想為他們點贊。因為他們的選擇讓我們更加安全。

最後我希望,疫情能夠儘快的過去,還大家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


石頭影視99


首先要提醒非湖北地區的發熱或者有新冠肺炎表現狀況的,千萬要去醫院尋求救治!這是多少確診的武漢病人求而不得的醫療環境啊!

1、總覺得這個病不會得到自己身上,防範意識差是主要原因。如果身邊沒有人確診就更是肆無忌憚。表姐家70多歲的爹爹和婆婆,武漢都封城了還堅持正月裡每天早上去買菜,勸都勸不住。直到菜場關門才告一段落。很多人覺得自己身體好,周圍沒有人得病,也不會落到自己頭上,即便有不舒服也當作感冒或者老人本身的病症了。

2、醫療資源缺乏。因為疫區感染人數眾多,醫院沒有病床,各種信息都是勸病人在家隔離自行服藥,我們疫區的封號太多,在此不多說其中的心酸和眼淚了。去醫院交叉感染,而且本身身體不允許,目前情況就是如此。

不出門不添亂,人定勝天!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5000年的中華文明,經歷和戰勝了那麼多的苦難,我們也一定能戰勝這次病毒!


Ivy和大福喵


為什麼有些新型冠狀肺炎患者不願意去醫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有些人還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對新型冠狀肺炎不夠重視。當自己出現發燒、咳嗽、頭疼等症狀,自己想當然的認為只是普通感冒。尤其許多老年人和很多農村人防治意識弱,而且很固執不聽人勸。


第二,逃避心理。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誰都不願和新型冠狀肺炎有半點關係,就是有些症狀,也總是說服自己沒事,害怕去醫院而選擇逃避和拖延。


第三,尤其在武漢等一些疫情嚴重的地方,好多人不是不願意去醫院,而是醫院沒有足夠的床位,無法收治一部分病人。同時很多醫院醫療物資也比較短缺,再加上沒有特效藥,所以選擇在家做隔離和治療。

第四,去醫院就要面對被隔離,感覺失去人身自由,遠離家人和朋友。在家做隔離比較放心,醫院有很多病人害怕再次被感染。

第五,怕身邊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知道自己是新型冠狀肺炎患者後,被他們拋棄和遠離,或者被人歧視。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的關注與點贊。


情感心理學


為什麼有些新冠患者不願意去醫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中國人普遍有諱疾忌醫的心理,小到感冒,大到癌症,總是有那麼一些人,能拖一天是一天。比如我爸爸,他有高血壓,經常胸口痛,我們姐妹想帶他去醫院檢查,但是他打定主意,不去!

第二:僥倖心理。很多人有了發燒咳嗽乏力的症狀,但是覺得自己點不可能那麼背,肯定只是普通感冒而已。剛剛就看到一條報道說北京有個新冠肺炎感染者,在已經出現症狀的情況下,自行吃白加黑感冒藥,以致症狀消失,結果已知感染了11個人。這個人有過武漢暴露史又有典型症狀,但是並沒有去醫院檢查,可見就是心存僥倖,釀成大禍。

第三:不敢面對現實。這些人即使心知肚明自己可能已經被感染,但是還是選擇自欺欺人,能拖一天是一天,因為一旦被確診,首先打敗他的不是疾病,而是自己潰敗的意志力。

第四: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議論。怕一旦被確診,打上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感染者的標籤,自己和家人就會被隔離被孤立,被嫌棄被人指指點點。這些可能比疾病本身更讓他們感到恐懼。

第五:怕花錢。這通常發生在一些經濟條件不好又不怎麼關注新聞報道的老年人身上的,他們對疾病本身的危害認識不夠。因為前期症狀和感冒差不多,覺得自己扛扛可能就過去了,沒必要花這冤枉錢。


阿雅卡醬


我正巧生活在疫情的中心城市武漢,我來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只有極少數症狀輕微的,疑是普通感冒的人,一直在家並沒有接觸過患者的人才不願意去醫院。

因為醫院人滿為患,有可能會被真正的患者傳染 ,那就得不償失了。

更目前還沒有特效藥,所以去了醫院也意義不大。

再就是不想和家人分開。在哪裡都不如在家自在。


情緒管理師琳達


幾個方面原因吧:


一、不想被周圍人歧視。


雖然我們一再宣傳,不要歧視新冠患者,但事實的確是有人“聞新冠色變”,甚至有的護士要回家,都被拒絕在小區外面。


而且一旦出現了疑似,或者確診,不僅患者本人要隔離,他的家人、身邊接觸過的人,都要求被隔離。患者不想讓家人也被“特殊對待”。



二、“諱疾忌醫”的心理原因。


諱疾忌醫就是明知道有病,但病人不願意承認,不願醫治。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病人害怕面對現實,一旦去醫院確診,對他來說,就像宣判了死刑,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他選擇逃避,從心理上欺騙自己。


但其實,躲著、忍著都不能解決問題。


即使被確診,也有治癒的案例,而不去醫院,自己根據道聽途說的方法吃藥,則只會讓病情更嚴重。


如果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也歡迎你轉給自己關心的朋友看。


歡迎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一點心理學


個人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

1、對此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哪怕全國上下宣傳普及。

因病情症狀跟平常的感冒差不多,打噴嚏、咳嗽、發燒,甚至有的還沒啥明顯症狀。

讓很多人心存僥倖,覺得自己的身體與眾不同,能扛得過。

2、對此病的負面情緒對抗。

疫情的極強傳染性引發的全國上下交通阻隔,病患隔離,使得對此病“談虎色變”,對被感染上的人避而遠之。

當有人被疑似時,心理上產生牴觸情緒,不想自己變成異類,所以會產生異常舉動。

3、心理陰暗。

這種情況見諸報端的不少。

當他們疑似的時候故意隱瞞之前的實際行蹤,造成眾多無辜民眾和醫護人員感染。

還有明明已經確診的故意逃脫醫院去人群密集場所走動:甚至撕咬醫護人員,朝醫護人員吐唾沫,意圖感染更多的人。

這類人其心可誅,惡意滿滿,是推動此次疫情蔓延的惡魔。

在這種災難時刻,人的善惡美醜都顯現出來,無處遁形。

有彰顯“人之初性本善”的醫護天使們、社區基層工作人員、為疫情捐款捐物的各界愛心人士等等體現人性光輝的善之人;

也有顯露“人之初性本惡”的在疫情中趁亂擾亂的疑似病人、極端確診患者、發國難財的不義商人這類人之渣。


浪滄之水


假設是自己,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不幸染上病毒,可能馬上會面臨病痛,也可能很快就面臨呼吸困難,喘不過來氣,甚至痛哭孤獨的死去。在這個時候你最信任、最依賴、最想念的人是誰?一定是自己的母親,一定是自己的親人。說實話,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到,我都會為病人抹一把眼淚,真是感同身受!

然而理智一想,為了全人類的安全,同胞們也只能自己面對疾病,面對恐懼了。

試想一下,如果不幸得了癌症,遠在千里的遊子,一定會迫不及待的回的媽媽的懷抱。[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