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白崇禧叫小諸葛?

神羨慕的男人


白崇禧國民黨高級將領,你還別說在國民黨將軍中,他的頭銜是最多的,而且個個如雷貫耳,像什麼“小諸葛”,“當代張良”,這都是當時國民黨內部,對白崇禧的讚揚。

白崇禧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殊榮,當然是他有指揮上的才能了。但是,到底是不是他真的有諸葛之智,張良之才,這就不好說了。

大家接著聽我講,也許你自己可以通過我的講述,得出白崇禧到底是什麼人來?

白崇禧是廣西人,從小就才智過人。

那時候的廣西有一個陸軍小學,可以說這個學校,在當時的廣西省,是無數學子的殿堂,白崇禧就考上了這個學校,那一屆學校錄取了一千多人中,白崇禧的名次是第六名。

看到了吧,這就是白崇禧的聰慧。

白崇禧的同學裡有個叫李宗仁的,可以說亂世之中,四分五裂的廣西,後來就是被他們給統一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整個廣西是在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帶領下,實現了統一。他們三個也就是桂系三巨頭。

廣西統一之後,他們就成了廣西實際上的統治者,李宗仁是老大、黃紹竑是老二,白崇禧是老三。

當時的國內是個亂世,他們把廣西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後,就不滿足現有的這些地盤了,於是,他們三人開始聯合國民黨的蔣介石一起發動了北伐戰爭。

在這期間他們能夠迅速攻下湖南、拿下湖北,打敗江西的孫傳芳,直到攻克北平。可以說這些都是白崇禧的智謀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北伐戰爭之後,桂系三巨頭中的黃紹竑退出了,這樣白崇禧成了僅次於李宗仁的桂系集團的第二號人物。

所以說北伐戰爭中,桂系集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白崇禧功不可沒。

要說白崇禧的最大功勞,就不得不說抗日時期的,中日之間打的臺兒莊大戰了。那時候的臺兒莊是中日必爭之地。

日本人奪取胎兒莊,就是想佔據中原戰略要地徐州,可以說徐州是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

那時候蔣介石就是命令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帶領的第五軍團來和日軍決一死戰的。

當然了這一戰,我們打敗了日本,取得了階段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次抗日戰爭的勝利,對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到了日本投降之後,白崇禧就開始跟隨蔣介石,和共產黨對抗了。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皖南事變,就是白崇禧操作與實施的。當然了當時的他是受到蔣介石的指令,發動的這場事變。

後來,大家都知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徹底的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黨敗退指揮,1949年的時候,白崇禧也退守到了臺灣。

那時候臺灣已經是蔣介石的地盤了,雖說白崇禧是蔣介石的部下,但是在他們合作的時候,白崇禧曾經多次逼迫蔣介石下野,讓蔣介石對他十分的惱火。

他去了臺灣,到了蔣介石那裡,就落入到了蔣介石的手中,可以說那時候的白崇禧對蔣介石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所以,白崇禧就可以任由蔣介石擺佈了。

1966年白崇禧死於自己的公寓之內,死因不明。

我感覺就白崇禧的下場,他被稱為“小諸葛”和“當代張良”應該是受之有愧的。你覺得呢?


史學達人


白崇禧,字健生,新桂系代表人物之一,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首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畢業於保定軍校,後追隨孫中山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職。1923年與李宗仁、黃紹竑等人通力配合,擊敗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沈紅英,統一了廣西。在統一廣西的戰鬥中,白崇禧展現出過人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能力,因此被人稱為“小諸葛”。

在軍略方面,白崇禧確實是國民黨將領中出類拔萃者。

北伐戰爭中,白崇禧率領廣西子弟兵一路從鎮南關打到了山海關,所向披靡。特別是在江西戰場血戰數日,擊破孫傳芳主力10萬餘人,使第七軍獲得了“鋼軍”的美譽。

紅軍長征時,白崇禧受命在湖南湘江部署對紅軍的圍剿,使紅軍從8萬人銳減到3萬人。湘江一戰,是紅軍在長征途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抗戰時期,白崇禧一直是日軍所忌憚的人物。淞滬會戰時,白崇禧收拾殘局,使國軍主力順利撤退,為抗戰保存了一定的有生力量。臺兒莊會戰中,他和李宗仁聯手重創日軍,完成大捷。崑崙關戰役中,中村正雄被桂軍擊斃。此後在武漢會戰和桂南會戰中,白崇禧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憑藉出色的戰績,白崇禧在抗戰後擔任首任國防部長。在解放戰爭中,給我軍也製造了不少麻煩,並多次讓林彪碰了一鼻子灰。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戰役和青樹坪戰役中擊敗林彪,並在華中消耗了劉伯承部數萬人。坐鎮湖南時,他又在林彪佈局未完成之時,及時率部隊撤到了廣西老家,避免了被合圍的下場。但是,單憑白崇禧個人是難以扭轉國民黨整體潰敗的,最終小諸葛還是一路從山海關敗退到了臺灣島。

相對於出色的軍略能力,白崇禧的政治頭腦就較為簡單了。

解放戰爭時,白崇禧被蔣介石利用,沒有和老搭檔李宗仁站在一起,致使新桂系四分五裂。敗退臺灣後,白崇禧失去了利用價值,便被老蔣仍在了一邊,並受到嚴密監控。1966年,白崇禧死於臺北家中,其全身發綠,很多人認為是蔣介石毒殺了他。


石頭說歷史


國共內戰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懂政治、玩政治的人很多,但是有指揮軍隊作戰、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的將領並不多,白崇禧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之一。白崇禧也因為善於指揮作戰而獲得了“小諸葛”的雅號。

白崇禧從14歲開始就接受軍事啟蒙教育,考入廣西桂林陸軍小學堂,1914年白崇禧考入保定軍校,1916年從保定軍校畢業後,白崇禧進入廣西軍閥陸榮廷所部擔任軍官。1924年,白崇禧和李宗仁、黃紹竑聯合趕跑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在這個過程中白崇禧居功至偉。隨後在統一廣西的過程中,白崇禧因為足智多謀,所以獲得了“小諸葛”的稱號。

白崇禧後來參加了北伐戰爭,在北伐期間參與主導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一度逼迫蔣介石下野,後來又率軍進行二期北伐,號稱是國民黨將軍中唯一一個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的。白崇禧也因此被稱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此後白崇禧、李宗仁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不斷,新桂系在中原大戰,兩廣事變中都明確反蔣,但是抗戰爆發後,白崇禧還是從抗戰大局出發,通電全國,表示願意一致抗日。白崇禧本人也到南京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參謀次長,白崇禧提出的“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對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戰略佈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白崇禧還建議過蔣介石不要進行南京保衛戰,死守南京只會消耗實力而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

白崇禧後來協助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還參與指揮過武漢會戰,白崇禧所指揮的桂南戰役是國軍在攻堅戰中所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不過雖然白崇禧軍事才能出眾,但是在政治上卻不夠成熟,所以白崇禧經常被蔣介石玩弄於鼓掌之間,最終暴斃臺灣。


青年史學家


小諸葛的這個小字,也說明了白崇禧長於戰術而短於政治的缺陷,這個綽號由來較早,一般說來形成於白崇禧、李宗仁和黃紹竑統一廣西軍政期間。

白崇禧畢業於廣西陸軍小學,從一個連的兵力起家,以剿滅地方土匪為起點,十年間通過與政治盟友李黃的合縱馳騁,打垮了原廣西境內沈鴻英等實力派軍閥,漸成氣候。期間還擊敗謀桂的滇軍唐繼堯和川軍熊克武部,為求名正,及時宣佈效忠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府,終於確立了其在廣西境內的軍事領導人地位。

這一期間戰事非常頻繁,涉及民國軍閥人物較多,不一一細舉,終究白崇禧憑藉過人的戰術能力和軍事素養,打敗多股勢力,在早期的國民政府軍事系統內,贏得了“小諸葛”的名號。

蔣介石非常欣賞白崇禧的軍事才能,誓師北伐時強烈邀請白為代理總參謀長,率軍經福建浙江攻進上海,一路北上挺進到秦皇島一線。在此期間共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是蔣白的蜜月期。

但是桂系始終不甘被蔣介石的領導,政治野心一直存在,所以實力發展後成為國民黨內蔣介石最頭疼的反對派,終蔣在大陸的22年統治中,桂系三次逼蔣下野,這與白崇禧掌握著一定軍事實力和比較狡猾的戰術能力分不開的,蔣介石始終沒能搞垮和消滅桂軍主力,應該說,白崇禧帶兵是有一套的。

北伐之後比較有影響的戰績是江浙擊敗孫傳芳,最有名氣的一次是自上海回南京半途中發現孫軍反擊南京,緊急以無錫車站值班室為臨時指揮所,用電話調動部隊大敗孫軍,史稱龍潭大捷;北上後打垮有趣的非著名軍閥張宗昌部,尤其是這傢伙還有個白俄裝甲車隊,白將張部完全繳械。

抗日戰爭期間與蔣再度修好,先後就任副總參謀長和桂林行營主任,淞滬會戰率領桂軍是賣力氣的,臺兒莊給李宗仁出了些謀,崑崙關實際指揮是杜聿明,長沙保衛戰白幾乎成了反面,堅持要求薛嶽放棄長沙退衡陽,主要還是出於保存桂軍實力的小算盤,沒什麼搶眼表現。

解放戰爭初期先後在東北進攻林彪所部,造成民主聯軍一度困難,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指揮以桂軍為班底的部隊圍剿挺進大別山的劉鄧所部,也給劉鄧造成不小的麻煩。本來淮海戰役的總指揮也應該是白崇禧,可蔣介石出於對桂系的不信任,後又變卦將全部兵力的指揮權一分為二,白崇禧一氣之下拒絕赴任,我一直認為,用他比用劉峙強多了。

歷史給過白崇禧機會,桂系第三次逼蔣下野後,代總統李宗仁與我黨開始談判,領袖特別說到,白崇禧喜歡帶兵,將來可以給他四十萬軍隊帶帶嘛,可惜白政治眼光實在不怎麼滴,成為李宗仁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的主要推手。

和談破裂,四野進軍中南,白崇禧在青樹坪還給林彪擺了一道,但終究大勢已去,桂軍主力最後被林彪全殲。

李宗仁警告白崇禧,兵敗後香港美國哪都可以去,就是別去臺灣,白崇禧聽不進去。

蔣介石怎麼可能忘記桂系對他的傷害?所以到了臺灣後白崇禧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最後死的也是不明不白,據說馬上風什麼的,我一直覺得是特務故意的。


度度狼gg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五: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長、參謀總長、華中剿總司令官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廣西桂林人。他是民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長期掌握桂系軍隊,與李宗仁合稱“李白”。

白崇禧高大俊朗,個性耿直、膽識超人。脾氣火爆,敢於電話裡與蔣介石對罵。他足智多謀,擅長大兵團作戰,卻又不懂政治、可謂天真。因長期擔任參謀長等職務,被人稱為“小諸葛”。

白崇禧起家於桂系,長期執掌桂軍。早年東征北伐,展現其軍事才能。抗戰時期管轄三個戰區;並指揮台兒莊、武漢會戰、崑崙關戰役等多個大型會戰,被日軍稱為戰神。

內戰中擔任國防部長、華中剿總司令官。因與蔣意見不和,不願指揮華中、華東國軍作戰。並阻撓華中國軍加入淮海戰場、臨陣拆臺。淮海戰役還沒結束,就逼蔣下野。

桂系掌權後,開始國共和談。白崇禧想劃江而治,部署長江防線。被迅速突破後退入湖南、廣西抵抗。最終桂系主力被消滅。白崇禧退往臺灣。因不得重用,1966年在臺北抑鬱而終。



白崇禧早期投奔革命,立足廣西,展現軍事才能。在馬曉軍提攜下,成為新桂系三巨頭之一。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回族,阿拉伯名“烏默爾”,出生於廣西桂林。白崇禧自幼聰明異於常人,是當地有名的神童。學習上過目不忘,有較深文化功底。

白崇禧父親患病去世、家道中落。他在親友資助下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就讀省立師範學校。1912不顧親友反對,選擇從軍,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白崇禧在辛亥革命時,毅然參加革命。

1914年白崇禧經人推薦,進入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2年後畢業,在廣西陸榮廷部馬曉軍第3團任見習官、排長、連長。1921年因剿匪有功升任第1營營長,成為廣西年輕軍官的風雲人物。

馬曉軍第3團,都是響噹噹的人物:1營營長白崇禧;2營營長黃紹竑;3營營長夏威。

一次馬曉軍被陸榮廷舊部所圍,白崇禧率1營拼死救出。不料白崇禧從馬上中彈,摔斷左腿,自此落下殘疾。後去廣州治病,無奈腐骨長成,無法手術。白崇禧只好作罷,造成日後腿微瘸。

在廣州養病期間,經朱培德引薦,見到了大元帥孫中山。1923年在白崇禧的積極聯絡下,孫中山出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白出任參謀長,制定了統一廣西的計劃。


1924年白崇禧討賊軍與李宗仁定桂軍聯合,攻擊陸榮庭部,佔領廣西大部。陸榮廷只好通電下野,白崇禧宣佈討陸戰爭結束、廣西自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成為新桂系三巨頭。

依託廣西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生死,白崇禧建立稱雄中國的桂系軍事力量,連敗滇軍、川軍。 桂軍一度被稱為廣西狼兵,也有湘軍如猛虎、桂軍如惡狼,惡狼還兇過虎的說法。

桂軍人數不多,但極其強悍。主力是第7軍和第48軍。其中第7軍號稱“鋼7軍”,打遍大江南北,罕遇對手,48軍戰力也不弱。白崇禧正因為有這點本錢,一直執掌桂系,傲視群雄。

新桂系執政廣西不到一個月,滇軍和陸榮廷殘部沈鴻英即殺到廣西。白崇禧先擊敗沈鴻英部,打的他們逃到湖南。再回師切斷滇軍唐繼堯退路,大敗滇軍三個軍,蔡鍔留下的滇軍基本覆沒。

四川熊克武見桂軍大戰兩場,自身傷亡也不輕,便大舉進軍廣西。白崇禧將計就計,誘敵深入後猛烈反擊。川軍措不及防,連總指揮都被打死,狼狽逃回四川。


白崇禧率軍參加北伐,連戰連捷,一直打到山海關。桂系勢力到達湖南、湖北、河北,以及天津至山海關一帶。白崇禧的桂軍第4集團軍,17個軍,共20餘萬人。

北伐開始後,白崇禧出任副總參謀長。他首先以雄辯說服了湖南省主席唐生智支持北伐,湘軍改編為第8軍。白崇禧率部進入江西,大敗孫傳芳主力並克復南昌。

白崇禧在江西大勝以後,率部進入浙江,很快收復全境。蔣介石在5月1日仍命白崇禧任南京政府第二路軍代理總指揮,轄第6、37、40軍。由南京上游渡江,負責津浦路正面作戰。

白崇禧很快攻佔蘇南,擊潰魯系軍閥張宗昌部。魯系第8軍軍長深知白崇禧大名,根本不敢迎戰。他扔下部隊,從上乘船逃往青島,後被張宗昌槍斃。白崇禧逐收復上海。

白崇禧進攻徐州,鏖戰直魯聯軍。並聯手何應欽逼迫蔣介石下野。並領軍退回南京,孫傳芳乘機大舉反攻。白崇禧、何應欽在鎮江龍潭激戰數日,打得孫傳芳全軍覆沒。

白崇禧回憶道:龍潭之役在北伐是最重要一仗,因為勝利了才能西征消滅唐生智;遷都南京穩定國內局面;促使徘徊觀望的閻錫山表明態度;奉系張學良很快便附和了革命軍。

其後張發奎、唐生智背叛革命,殺入湖南。白崇禧受命到武漢指揮平叛,擊潰叛軍後趕回徐州繼續北伐。閻錫山、馮玉祥出兵響應革命軍,孫傳芳、張宗昌、吳佩孚先後宣佈下野,北伐成功。


蔣介石手段高明,出手收拾新桂系勢力。白崇禧部紛紛反叛,桂系三巨頭只好下野出國。

北伐成功後,桂系收編了大量軍閥部隊,規模20餘萬。1929年1月1日編遣會議在南京開幕,蔣介 石邀請白崇禧去南京參加“國軍編遣會議”,白崇禧稱病不出席,遞交辭呈入院療養。

桂系雖已進入湖南,地方軍政還是省主席魯滌平管轄。2月桂系將領夏威等將領未經李白同意,率部進入長沙,趕走了魯滌平。

本就不願桂系勢力坐大的蔣介石,立即下令進攻桂系,並通緝李宗仁、白崇禧。李宗仁從南京逃到上海租界。而白崇禧正在河北,聞訊後準備殺回南京。

白崇禧在河北的部隊為唐生智的降軍。蔣介石棋高一著,從日本請回唐生智,命他招降舊部,結果白崇禧部下大多反叛,將桂軍13軍被繳械,並四處通緝白崇禧。

李白二人輾轉經香港返回廣西,但湘軍何健和桂系眾多將領已臨陣倒戈,歸順蔣介石。白崇禧手裡只剩下2、3萬人,要面對中央軍、粵軍、湘軍及桂系叛軍三面威脅。

白崇禧雖指揮桂軍死戰,卻因寡不敵眾。桂系三巨頭只得宣佈下野,避居海外,遙控指揮舊部反對蔣介石委派的俞作柏、李明瑞。

俞作柏想獨霸廣西,在汪精衛策劃下通電反蔣,迅即失敗。汪精衛再邀桂系勢力迴歸,白崇禧聯合閻錫山、馮玉祥倒蔣,逐爆發中原大戰。

16日白崇禧回廣西任“護黨救國軍”前敵總指揮,張發奎率第4、15軍由桂林入湘,與白崇禧會合。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各軍反攻,並擊敗多路蔣軍。

2月15日白崇禧、張發奎致電閻錫山,勸以武力迫蔣引退。“以黨政還之國人,則干戈可化玉帛”。閻錫山、馮玉祥起兵響應,中原大戰爆發。

戰爭開始後,白崇禧下決心不要後方,進軍武漢、零陵。蔣介石派何應欽坐鎮武漢,指揮湘軍放棄正面,轉入側翼。6月3日白崇禧、張發奎擊敗湘軍何鍵部,5日佔領長沙。

10日李宗仁入嶽州,因後續桂軍緩慢,被蔣光鼐、蔡廷鍇兩師突襲衡陽,桂軍被攔腰斬斷,李宗仁13日自嶽州南退。16日何應欽下總攻擊令。17日白崇禧軍退株洲,何鍵重新奪回長沙。

7月1日張桂聯軍在衡陽與粵軍激戰,失利後自湖南退回廣西全州。10月9日,白崇禧率桂軍回援被滇軍圍攻的南寧。與守軍裡應外合、滇軍敗走,24日白崇禧再敗滇軍於平馬。


抗戰時白崇禧任參謀次長兼軍訓部長,提出“游擊戰與正規戰結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作戰理論。白崇禧指揮台兒莊、武漢、桂南等會戰,均有輝煌戰績。

白崇禧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和變化,在國軍中素有“小諸葛”、“今諸葛”、“白狐狸”、“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雅號,甚至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

38年3月24日,白崇禧隨蔣介石赴第5戰區視察,逐留下來協助李宗仁進行臺兒莊會戰。經過白崇禧精明部署和高超指揮,取得會戰大捷,殲滅日軍1萬多人。

7月17日,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住院,白崇禧代理司令長官。7月19日,日軍第6師團沿長江北岸進犯武漢,白崇禧立即部署12個師圍殲這路孤軍,經大小數十戰,擊破日軍于田家峪要塞。

9月軍訓部由武漢遷祁陽,12月遷桂林虞山廟。11月30日蔣介石令白崇禧兼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第3、4、7、9等戰區的作戰,管理全國抗戰的半壁江山。

白崇禧兼在武漢軍事會議中,建言提出“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等。這些建議,為蔣介石所採納,影響至深至廣。



抗戰勝利後,白崇禧擔任多個職務,最終又重掌兵權,出任華中剿總司令長官。

1945年10月3日,白崇禧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抗戰勝利勳章。1946年1月白崇禧代理陸軍總司令,5月17日飛瀋陽督戰,與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等將領商議軍事,指揮國軍在四平擊敗林彪部。

5月15日國防部成立,23日下特任令,令白崇禧出任第一任國防部長。10月白崇禧兼任綏靖區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1月成立國防科學委員會,白崇禧兼主任委員。

1947年1月30日成立行政院綏靖區政務委員會督察團,白崇禧為團長,2月13日白崇禧抵南通,召開綏靖區會議,隨後到北平、張家口、綏遠、太原等綏靖公署巡視。

11月10日,蔣介石召見白崇禧,命他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所,統一指揮五省軍事:張淦兵團、第五、第八綏靖區、首都衛戍司令部等二十餘萬兵力,負責圍剿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

這是抗戰後蔣介石第一次授以白崇禧實際兵權,再次掌握數十萬大軍。因此白崇禧表現積極,準備大幹一番。



1948年3月29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在軍事會議作軍事報告,嚴厲抨擊陳誠無能,丟城失地。後白崇禧利用蔣介石軍事失敗,再次逼蔣下野。

4月24日,李宗仁因蔣介石意圖操縱副總統選舉而聲明退出,蔣介石尷尬無奈,請白崇禧向李宗仁解釋誤會,在白崇禧的策劃下,29日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桂系聲勢大振,更引起蔣介石的忌恨。

6月1日新政府成立,白崇禧出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九江指揮所改為華中剿總司令部,白兼任總司令長官。

蔣介石提出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個剿總,白崇禧回應:一是守江必守淮,部隊要撤往兩淮一帶作戰;二是華中、徐州只設一個剿總,司令部設在蚌埠,方能統一指揮。

蔣介石不同意,說徐州已安排劉峙出任總司令。白崇禧看到徐州各兵團散落,已呈敗象,恐怕提老蔣背鍋,堅辭不受。

淮海戰役開始,黃百韜兵團被圍新安鎮,蔣介石希望調動華中序列部隊解圍。當時白崇禧手裡有三個主力兵團,即黃維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黃維兵團直屬國防部,所以接到命令後立即開拔。

而在武漢裝船準備開拔的宋希濂兵團被白崇禧扣住,無論蔣介石說什麼也不同意,並在電話中與蔣介石對罵,氣的蔣介石摔了電話。

不出白崇禧所料,隨著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增援的黃維兵團被圍雙堆集,徐州三個主力兵團邱清泉兵團、李禰兵團、孫元良兵團被圍陳官莊,國軍在江淮以北大勢已去。

12月24日白崇禧從漢口發出“亥敬電”,要求蔣介石為戰敗擔責下野,白崇禧電請何應欽、張群、張治中, 轉蔣介石,謂“人心、士氣、物力已不能再戰”,主與中共議和、逼蔣下野。


白崇禧在軍事上有一套,會打仗。可是政治上很天真。 白崇禧對於政治上的可謂一竅不通,遠不如李宗仁沉穩、老道。

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國共進行和談。共產黨前提是:無論談成什麼樣,解放軍都要過江。在這種情況下,白崇禧還在經營長江防線。甚至還做出他認所謂讓步,只是解放軍不過長江。

白崇禧不相信木板船能渡過長江。又反過頭找蔣助力,要軍備和物資。剛在淮海戰役吃了白一記悶棍、被逼下野的蔣介石,見白又搖尾乞憐,才不會上當。

白崇禧政治上更愚蠢的事,是他一輩子反蔣,最終還跟著跑到臺灣去了。寄人籬下,晚景淒涼。


和談破裂後,解放軍南渡長江。白崇禧桂系和湯恩伯中央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國共和談破裂後,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戰役,迅速南下。

1949年7月17日白崇禧到廣州,18日回長沙。 22日解放軍逼長沙、株洲,白崇禧自長沙移駐衡陽。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在長沙和平起義,蔣、白雖極力勸阻而未成。

13日白崇禧到廣州。9月14日在廣州與餘漢謀、薛嶽商華南軍事。17日返回衡陽,為了堅定美國給他十個師裝備,白崇禧不斷反突擊,甚至在青樹坪伏擊鐘偉的146師,小有斬獲。

第三兵團司令官張淦。 白崇禧桂系主力盡被殲滅,退往越南。見桂系大勢已去,白主動提出擁蔣復職的方案。

11月6日白崇禧在桂林商討軍事,決定主力向南轉進,8日白崇禧向美國廣播呼籲援助,21日飛桂林最後一次召見李宗仁,20日再到重慶,21日返南寧。

解放軍擊破黃傑兵團防線,渡過小溶江,22日解放桂林,25日柳州、梧州解放。26 日魯道源兵團在廣州濂江被陳賡部重創,退海南島的路已經被封死, 30日張淦兵團被全殲。

12 月4日白崇禧到海南海口,4日所部十餘萬在桂粵之交潰敗,徐啟明兵團亦全軍覆滅,桂系實力盡失。

12日解放軍佔領鎮南關, 白崇禧乘飛機到香港,13日黃傑兵團逃往越南,18日白崇禧部三萬人進入越南,隨後白崇禧飛往臺北。

白崇禧品德端正,實為舊軍人楷模。

白崇禧不愛錢財,在擔任桂軍營長時,固守要隘緝私大煙。白崇禧一分錢不撈,查獲鴉片全部上繳。負責上海治安時,杜月笙想以重金買官,被白崇禧拒見回絕。

白崇禧在生活上潔身自好,一生不嗜菸酒。只有在龍潭戰役大捷後,經不住眾將領再三勸酒,喝過一次酒,後被其母痛責,自此白崇禧再也沒有破例喝過酒。

在治軍當中,白崇禧反感不良做派,斥責官僚風氣,反對打罵士兵。主張部隊官兵吃苦耐勞、並在軍中禁菸禁賭。


國民黨兵敗大陸後,白崇禧去了臺灣。“李白”終於分手。與蔣介石數十年恩怨,終於被冷落一邊。一代名將,終在落寂中離去。

白崇禧去臺灣後,蔣介石要起其勸李宗仁赴臺,或主動辭職。白崇禧聯合李品仙等幾位桂系將領聯名給李宗仁寫信勸說,然而李宗仁既不來臺、也不辭職。

自此蔣介石對白崇禧非常冷淡。1952年臺北召開第七次“全代會”,選舉新的中央委員、中常委。大陸去臺大佬均為中央評議委員,惟白崇禧一人除外。


此後白的處境日漸艱難。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傳言白崇禧為蔣介石派人毒死,官方聲稱白崇禧死於心臟病。

蔣介石親往白府弔唁,並宣佈由國防部負責以軍禮治喪,由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並頒發褒揚令,並親向白崇禧遺體告別,鞠躬、獻花致祭。

白崇禧後葬於臺北市近郊六張犁回教公墓。與其他到臺去世的將領一樣,他的墓地也是朝大陸方向的。

白崇禧一生戎馬,有深厚文化功底。其一生著有:《三自三寓政策》、《國民兵之建設教 育》、《軍事抗戰與政治抗戰》、《全面戰爭與全面戰術》、《游擊戰綱要》 、 《抗戰中敵我戰法之演變》、 《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等。

菸酒閣大學士


白崇禧畢業於保定三期,其被稱為小諸葛,首先從他擔任過的職位就可以看出,在北伐時期他擔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之職,在抗日戰爭時期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在解放戰爭中又任國防部長等職,他是一個天生的謀士,一個戰略家。



白崇禧屬於國民黨桂系,和李宗仁、黃紹竑是新桂系的三巨頭,和李宗仁更是有“李白”的美稱,二人一文一武,使得廣西發展迅速,桂系軍隊更是被譽為“鐵軍”,而白崇禧的輝煌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中。



他在抗日戰爭中就提出:“發展正規戰,配合游擊戰”,還有“以小勝積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後來這成為了國民黨的抗日指導思想。而在正面戰場上,他首先和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取得大勝,後又指揮了桂南戰役,取得崑崙關大捷,他是抗日的棟樑。



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戰場上,他先是在四平指揮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等打敗了共和國元帥林彪,後又指揮華中剿總對劉鄧的中原野戰軍在大別山區造成巨大傷亡。在蔣介石下野後,白崇禧代表的桂系把持了國民黨中央,後來其指揮的20萬桂系人馬也被消滅於大西南,最後逃亡臺灣。

白崇禧在國民黨中也算一位難得的高級將領,他為人勤儉,愛護士兵,其多謀善斷、膽識過人,記憶力超長,常常以少勝多,有中國最為狡猾軍閥之名,他當的起“小諸葛”之名。


絕筆歷史


白崇禧,其實不是小諸葛,只不過它的部隊走得快,在解放軍西,北兩路急速南下,在桂滇黔邊縱隊配合下,先後攻佔河池,桂林,柳州,梧州等城鎮,繼而又進至東蘭,賓陽,貴縣一線。這樣,白崇禧的,南線攻勢,失敗了,被迫倉皇撤退。白崇禧部第1,第10兵團分別撤到南寧,欽州地區,第11兵團殘部退向欽州,企圖從海上逃跑。為全殲白崇禧殘部,解放軍各路部隊大膽滲透,長途奔襲,繼續猛追,先後佔領百色,南寧,靈山,合浦等地。將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和第1,第10兵團及其他殘部大都圍殲於欽州和小董圩地區。先後佔領鎮南關和愛店,戰役結束。此役,國民黨軍被殲17,3萬人,約2萬人逃竄國外。以上一仗大家對白崇禧,就知道,小諸葛,是真還是假……


秀才69805106


白崇禧,桂系三巨頭之一,足智多謀,膽識過人,頗通兵法,人稱"小諸葛"。成名於統一廣西的戰爭,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代總參謀長,指揮北伐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尤其龍潭之戰最有名。抗戰時又被蔣介石委任為副總參謀長,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參與指揮了抗日戰爭中幾乎所有大的戰役,如臺兒莊大戰、長沙會戰、崑崙關戰役、武漢會戰等。解放戰爭時親自指揮軍隊圍堵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指揮了東北戰場攻佔四平的戰役。三次逼蔣下野,是蔣介石最痛恨的將領,也是毛澤東最欣賞的國民黨將軍,毛澤東曾告誡林彪:"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的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他賴以起家的桂軍第七軍,戰力不在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下,被稱為:鋼七軍。


LE


原上牧馬




白崇禧其人多謀善斷,膽識過人,狡猾多變,記憶力也非常好,在戰場上常常能夠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也正因為此他還有“常勝將軍”之稱。毛澤東更是評價其為中國第一狡猾軍閥,日本人稱他為戰神,他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小諸葛之稱也是基於上面這些特點,當然了,為什麼稱之為小諸葛,更多的原因在於他立下的赫赫戰功。我舉三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第一,北伐戰爭時期,白崇禧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他也被譽為北伐的第一功臣。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指揮了臺兒莊大戰戰,殲敵一萬餘人,是國軍抗戰的首場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隨後指揮了崑崙關戰役和武漢戰役,前者殲滅了日軍精銳中村旅團,後者消耗了日軍15萬人,使日軍很長時間無法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第三、三年內戰期間,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戰役中擊敗林彪,在大別山戰役中圍剿劉伯承,陸續殲滅中野近8萬人。在與陳賡的對壘中,白崇禧分別在確山戰役和宛東戰役表現的棋高一著。解放軍渡江後,白崇禧取得對林彪的青樹坪戰役勝利。




我個人認為雖然白崇禧也打過敗戰,但不能否認他的確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拋開政治因素,其軍事才能是值得學習的。在北伐戰爭中他出了大力,為兩廣統一,為中國統一都貢獻了力量。在抗日戰爭中,他在正面戰場的指揮作戰,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日軍。在國共內戰期間,各為其主,我不多加評論。

好了就說這麼多了,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碼字不易,如果覺得還行的話,麻煩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白崇禧在統一廣西的各個戰役中,就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其足智多謀、膽識超人、用兵靈活而被人稱之為“小諸葛”,也是一位被人稱為國民黨最狡猾的將領(還有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足以見證“小諸葛”的智慧。

曾有一首有關於白崇禧的詩:

談古說盡論英雄,忠勇多智數鍵公

運籌帷幄展大器,北伐破敵第一功

抗戰軍興斬倭寇,用兵機巧聲威隆

戰神魯南施奇謀,痛殲日軍氣如虹

謀略深遠持久戰,三月亡華成美夢

崑崙關上攻堅戰,保衛桂林顯威風

這首詩歌頌了白崇禧的戰功績和謀略,主要功績有:

北伐期間,白崇禧從鎮南關一直打到山海關,堪稱北伐第一人,其中指揮最著名的戰役——龍潭戰役,一定程度上結束了舊社會軍閥割據的現象,為結束軍閥割據立下了汗馬功勞。抗戰期間,首次提出了“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思想,也就是持久戰,蔣介石和國民黨將領無一不佩服其智謀,也成為了國軍抗日最高戰略指導方針。抗戰指揮過不少戰役,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等,屢次重創日軍。

白崇禧奇謀:

白崇禧一生多謀善斷,其強大的洞察力和精準預測能力在國軍中首屈一指,當屬佼佼者,包括捕捉戰場上的信息變化,曾多次精準預測到紅軍時期戰略路線方向和時間,就是紅軍長征,猶如紅軍的決策者一樣,簡直不可思議。

1934年4月,國民黨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目的是為了探討紅軍未來的行動計劃和路線,白崇禧應邀參加了會議。白崇禧認為紅軍下一步動作就是戰略性轉移,以防被包抄無路可退的境地,並指出紅軍最有可能在今年十月份開始儘快進行戰略轉移,結合地形因素指出,紅軍轉移的方向最有可能是向南,進入兩廣地帶,再調頭向西進入湖南、貴州一帶,而轉移的最佳時間很有可能在秋冬之際,因為“千里攜糧為兵家大忌”,紅軍可能不用帶糧食,秋收季節走到哪裡都有糧食收穫。但蔣介石卻不為所動,認為紅軍不可能離開經營多年的根據地,決心要把紅軍消滅於江西。

當紅軍1934年10月10日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時,蔣介石恍然大悟,直到兩個月後才斷定了軍主力已經轉移,才開始對轉移方向做出大致佈局,為時已晚,懊悔莫及。而白崇禧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準確預測了紅軍的轉移的路線和時間,幾乎相差無幾,以當時的信息通信條件,能做出精準的判斷,如此奇謀,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乃實至名歸。


以上僅僅是個人之見,不到之處,望諒解了!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