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又一孔明——諸葛武侯的優秀接班人姜維(7)

主筆:我方作者 劉煒

姜維避禍屯田的沓中大致在今甘肅省舟曲西北洛大鎮附近,當年姜維救援胡王治無戴時曾率軍來此,彼時夏侯霸還是魏討蜀護軍,奉郭淮將令趕赴沓中阻擊姜維,此時已經據那場救援戰十餘年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姜維屯田的場景:在隴右沓中,已是花甲老人的姜維眺望著遠方,看著這片征戰半生才奪得的土地,諸多北伐往事如過眼雲煙般歷歷在目:襄武之役中,身患風溼重疾的蕩寇將軍張嶷主動要求擔任先鋒,在與魏將徐質作戰時力戰殉國;自己的愛將王嗣為流矢所傷,在苦苦堅挺了幾個月後同樣恨恨而去;還有那年秋風蕭瑟的五丈原,看著老師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卻毫無辦法,只留下了深深的無力感和刀絞般的痛楚。現而今呢?自己北伐苦苦支撐國家,要面對昏庸的君王、得志的小人,打壓奪權的反對派,以及強大到佔有壓倒性優勢的敵人,一種“腹背受敵”式的淒涼感油然而生,這種淒涼與當年五丈原時的情形又是何其相似。但能夠肯定的是,有一個念頭一定在姜維心中深深紮根:“如果自己倒下了,那麼對不起張嶷,對不起王嗣,對不起北伐犧牲的將士們,更對不起栽培自己的恩師諸葛丞相!撐下去,無論如何也要撐下去!只要三寸氣在,就絕不容敵人得逞!”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蜀漢景耀六年(炎元元年,公元263年)秋八月,曹魏權臣司馬昭處死了一再提出反對意見的將軍鄧敦,正式出兵伐蜀。其遣駐屯隴右的鄧艾、諸葛緒各率領三萬人圍殲尚在沓中的姜維,另以鍾會為統帥集結主力十二萬人從關中直逼蜀漢門戶漢中!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在此之前,姜維更改了漢中一直以來奉行的在秦嶺山脈各穀道險要處佈防的禦敵策略,將其更換為“斂兵聚谷”之法。簡而言之,就是出於全殲魏軍的戰略目的,故意撤去靠近漢中一側秦嶺山脈中的各處險要陣地,先將魏軍誘入漢中平原,再利用漢中層層要塞隘口不斷疲敵,魏軍攻城不克難以持久,待糧草不繼撤軍之時再大舉反攻,一舉殲滅來犯之敵。此次魏軍來犯,正是施展“斂兵聚谷”戰略的大好良機。另外,魏軍於夏秋交際之時正式出兵,但早在春季時姜維便察覺出魏人意圖,他連連上疏請求朝廷遣張翼、廖化分守陽安關口(關隘名,今陝西寧強西北,是漢中循南棧道進入四川的交通要道)和陰平橋頭(今甘肅文縣東南白龍江邊)以防未然。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姜維的嗅覺十分的敏銳,但現實卻也是十分的殘酷,黃皓壓下遣將守險的奏表,百官不知魏軍將要進犯一事,致使漢中孤立無援,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魏軍犯境後,朝廷才開始按姜維的計劃派遣援軍,但這已經太遲了。張翼無法及時趕到漢中,陽安關口又出現叛將獻城一事,“斂兵聚谷”戰略最終流產,漢中這一蜀地屏障迅速淪陷。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此時在沓中的姜維遭到死敵鄧艾的進攻,其無心戀戰,一路向東急速趕赴漢中增援,在抵達陰平時會合了增援來的廖化軍。姜維聽聞魏將諸葛緒已經提前搶佔橋頭,便取道向北進入孔函谷(今甘肅舟曲東南的白龍江中游的岸邊),製造了打算從諸葛緒背後繞過去的假象,諸葛緒聞訊離開橋頭率軍阻截。在騙開魏軍後,姜維迅速折返通過橋頭,發現上當的諸葛緒因晚了一天沒能追上。姜維、廖化在漢壽(縣名,今四川劍閣東北)又與趕赴漢中增援的張翼、董厥會師。聽聞漢中已失,四人決定退守南面的劍閣(今四川劍閣以南),憑藉劍門關天險禦敵。鍾會、諸葛緒兩軍隨後追至,鍾會想獨攬大權,密報諸葛緒貪生怕死所以才在橋頭放走姜維,司馬昭未經核實便下令逮捕諸葛緒,其麾下的三萬士卒歸鍾會統領。鍾會隨後猛攻劍閣,並寫信給姜維大加讚賞並勸其投降,姜維沒有回信,而是據險而守。十幾萬的魏軍無法攻破劍門關,加上糧草不濟已經開始準備退兵,蜀漢政權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很多事情都是那麼的難以預料,當年冬十月,姜維的死敵鄧艾進至劍閣西北的陰平,悄悄的從漢代就被廢棄的陰平古道景谷道(今甘肅文縣南沿白水江入川之道)進軍,穿行了長達七百多里的無人地帶。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一路之上鄧艾的軍隊鑿山開路,架橋建道,到了山高谷深實在無路可走的地方,鄧艾就帶頭身裹氈布翻滾下山,魏軍將士也像游魚一樣攀著樹木岩石,一個接著一個的艱難前進,終於在糧食吃完之前繞到劍閣關的後方,到達江油(在今四川江油以北)。

固若金湯的漢中竟然輕易丟失,鄧艾偏師竟能滅了蜀漢,誰的責任?

鄧艾如神兵天降,江油守將馬邈戰敗投降,後主劉禪遣武侯之子諸葛瞻前往禦敵,但同樣於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被鄧艾殲滅。這年冬十一月,後主劉禪置據守劍閣擋住十餘萬魏軍的姜維於不顧,在諸葛瞻戰死後,向兵臨成都的鄧艾偏師投降,蜀漢正式宣告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