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周威烈王的無奈

眾所周知,我國的大一統局面是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的,而在此之前,有春秋五霸,也有戰國七雄,周天子治下的諸侯們攻伐不斷,小國的滅亡和大國的興盛很尋常。

但到了公元前403年,發現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派使者去朝見周威烈王姬午,要求把他們分封為諸侯。

這時候晉烈公姬止還在位,但實權掌握在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等三家手中,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實際的地位,而是要明確的身份了。

三家分晉:周威烈王的無奈

韓趙魏三家滅知氏形勢圖

周威烈王對三家的要求沒有立即表態,他感到很燙手,其他諸侯國也在打探消息,因為這是破天荒的舉動。

應該說,從平王東遷開始,周王室的實力已經一落千丈。但作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周王的禮制還是得到了維護。舉兩個例子,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晉文公為周襄王勤王救駕,只求賜予和周天子同樣規格的葬禮,周襄王以天下沒有兩個天子為由,斷然拒絕了晉文公的請求。

晉文公當時是中原說一不二的霸主,但聽了周襄王的話,也沒有做出違反禮制的事情。

楚莊王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曾率軍到洛邑附近,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周定王派出王孫滿回應楚莊王,直言九鼎是不能過問的,天下不是有強大的軍隊就可以霸佔的,而是需要德行。

楚莊王雖然炫耀了武力,但他問鼎中原之旅也就此告一段落,沒有再採取下一步的行動,周王天子的名分還很牢固。

三家分晉:周威烈王的無奈

楚王問鼎

當然,具體到諸侯國內部,之前還有魯國大夫季氏、齊國大夫田常、楚國大夫白公勝、晉國大夫智伯等,他們都有實力把國君晾在一邊,然後自己登上君位,但沒有人這麼做,因為後果就是天下的討伐,屬於自取滅亡。

晉國三大夫不僅無視國君,瓜分了大部分晉國領土,還要求周威烈王正式冊封,簡直就是倒打一耙。

周威烈王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也在考慮範圍內,他給予晉國三大夫諸侯之位,沒有反駁更沒有討伐。

三家分晉:周威烈王的無奈

三家分晉形勢圖

周威烈王的決定,一方面是出於對現實的無奈。在他父輩時期,周王室只有一百多里的地盤,還被分成東、西周兩個公國,周天子混得剩下一座孤城,依靠東、西兩個周國供養。

現在,唯一個靠山也面臨被瓜分的命運,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不承認這三個諸侯又能如何?更何況,就這彈丸之地,還處於韓趙魏三家的包圍中,他們可以隨時滅亡周王室。

還有一方面則是,周王室自身也面臨著對祖制的破壞。在周威烈王以前,周王室發生過很多次兄弟、子侄爭位事件,包括周威烈王的父親週考王,就是在殺死自己的兄長後取得王位的。對於祖上的這些破壞禮制的行為,子孫們還能相信什麼呢?

此後,諸侯國內部和之間的爭鬥更加激烈,歷史進入戰國時代,周天子更是名譽掃地,因為他自己破壞了原則,三家分晉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開端。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這一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晉國三大夫的咄咄逼人,不是周威烈王冊封他們的理由,因為他們沒有自立為諸侯,說明內心還是有所顧忌,如果周天子能夠把握住原則,周朝也就不會亂得那麼徹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