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以三家分晉為標準

進入春秋後期,曾經稱霸中原的晉國卻逐漸衰落了。原來,這個時期晉國國內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君實權落入了勢力不斷增強的六大家手中。這六大家是:韓家、趙家、魏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他們是國君手下的卿大夫,各有各的地盤和武裝,相互攻打,相互傾軋。中行家和范家先後被消滅,只剩下智家、韓家、趙家和魏家。四家當中,又屬智家勢力最大。晉國大權落在智氏手裡。智宣子的兒子智伯瑤企圖消滅其他三家的勢力,廢掉晉國國君,以獨霸晉國。可要達到這個目的,對韓、趙、魏三家只能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如何削弱他們的力量呢?侵佔土地。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以三家分晉為標準

智伯瑤對三家的大夫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說:晉國本是中原霸主,後來被吳、越兩國奪去霸主地位。為了使晉國強大起來,我們應該每家獻出一百畝土地和一萬家戶口給公家。如果三家答應了智伯瑤,那麼智伯瑤就可以輕而易舉得到三百畝土地。魏桓子和韓康子畏懼智氏的勢力,乖乖交出了土地和戶口。而趙襄子卻不答應。趙襄子曾多次被智伯瑤羞辱,智伯瑤還干預趙氏的家政,兩家的積怨很深。趙襄子憤怒地斥責智伯瑤,說土地是祖先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送人!智伯瑤聽後,立刻翻臉。如果三家都不交出土地和戶口,事情就不好辦了,現在只有趙家不從,正好先攻擊他。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以三家分晉為標準

公元前445年,智伯瑤親率中軍,由韓家的軍隊率領右路軍,魏家的軍隊擔任左路軍。三家人馬浩浩蕩蕩殺向趙家領地,合圍晉陽城。智伯瑤向韓、魏許諾,一旦滅掉趙家,三家平分他們的土地。哪知道,趙家早有防備,趙襄子命令打造刀槍弓箭,堅決守城,不許交戰。晉陽城城池堅固,糧倉充實。三家圍攻了3個月,仍然無法攻破晉陽城。智伯瑤決定改用長期圍困的辦法,築壩攔河,等到夏天山洪爆發,決開河堤,水淹晉陽城。洪水湧進晉陽城,城內的人們只好吊起鍋子來做飯。糧食吃光了,只得易子相食。就這樣,趙襄子帶領部眾堅守了3年,實在有些招架不住了。智伯瑤很高興,他認為趙襄子已支撐不了多久了,即使不投降,也會餓死在城裡。趙襄子手下的大臣張孟談獻計說,韓、魏兩家與智家其實是貌合心不合,如果說服他們,聯合起來對付智家,危難就可以解除。

這時候,智伯瑤正在視察水情,他得意洋洋地對魏桓子和韓康子說:你們知道洪水的威力了吧,用水就能滅掉趙氏。魏、韓二人聽了這話,心頭一緊。魏桓子的根據地緊鄰汾水,韓康子的根據地靠近絳水。如果有一天智伯瑤也用同樣的辦法對付他們,那就太恐怖了。於是,這兩位暗地裡商量起防範智伯瑤的對策來。與此同時,趙家的大臣張孟談前來策反魏、韓。張孟談開門見山說:你們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現如今智伯瑤帶領你們來攻打趙氏,趙氏亡後,智伯瑤就會收拾你們。這句話一針見血,戳到了魏、韓二人痛處。權衡利弊得失後,魏桓子和韓康子答應與趙家聯合,反過來對付智伯瑤,他們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密謀之後,雙方約定了行動時間。深夜,魏、韓二人帶親信來到晉河北岸,在河堤上掘開一個大缺口,大水立刻湧進智氏軍營。與此同時,趙襄子率精銳兵士出城,從正面殺向智氏軍營。智軍被水所淹,已亂作一團,又遭到魏、韓兩家的左右夾擊,更是潰不成軍。智伯瑤從夢中驚醒,慌忙逃出帳外,乘坐木筏逃跑,誰知剛到河邊,就被趙襄子埋伏下的人抓獲,將他殺死。趙、魏、韓三家盡滅智氏之族,瓜分智氏的領地,這樣一來,晉國出現了三家大夫鼎立的局面。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以三家分晉為標準

公元前437年,晉哀公去世,他的兒子晉幽公即位。晉幽公根本不能號令趙、魏、韓三家。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打發使者上洛邑去見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們三家封為諸侯。這時國力貧弱、無力駕馭諸侯的周威烈王,看到分晉已是既成事實,也就順水推舟,把三家正式封為諸侯。公元前349年,韓、趙兩國殺了晉君,晉國從此滅亡。這之後,東周進入七國爭雄的戰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