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愛你,西蒙》是2018年上映的同性影片,豆瓣評分8.3分,IMDb 8.1 ,爛番茄 92%。

由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發行,在全美2千多家影院同時上映。上映前,大規模宣傳,沒有一點其他同性電影的遮掩。

分級為 PG-13 (普通級),只要滿13歲,都可自行買票入場,無需父母陪同。

口碑不俗,80年代起上映的青春片票房中,它排14位。

相對於其他同題材的R級(限制級)來說,可以說是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我將從拍攝手法,故事情節上,分析電影成功的原因。本文第三部分將闡述導演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

一、拍攝手法的成功

故事講述了4個高中生在成長的路上遇到各自的煩惱,在解決這些煩惱的路上,接納自我,並獲得成長的故事。

莉亞,暗戀西蒙,因為親密的朋友關係,無法開口,只敢偷偷暗示自己是“註定只在意一個人的類型”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尼克 ,心思細膩,他喜歡上了好朋友,對她無微不至,記得她喝咖啡喜歡加奶,總是忍不住要誇她美,最美。他鼓起了一萬次勇氣想表白,話還沒說出口,就聽說對方有對象了。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艾比 。她一直是別人眼中最酷、最自信的女孩,實際上她有一個糟糕的家庭,所以她超沒安全感、超不自信。因為父母離婚,她被迫跟著轉學。她得每天偽裝快樂,偽裝一個不是自己的人。

而電影的主人公西蒙,他的煩惱是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

導演將一個原本沉重的出櫃話題,放在了不同的少年青春期成長的煩惱中,無形中降低了出櫃的嚴重程度,給了觀看者一種“出櫃只是青春期煩惱的其中一個”的感覺。

二、故事情節---被別人接納的終點,是自我接納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接納自我的人自發、坦率、真實,他們能真實地對待自己的感情,並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飾自己,自然而單純地表現自己


西蒙的出櫃是分成四個階段的,而他的心理也隨之變化。

1、西蒙開始時是並不怎麼想要出櫃的,他害怕會有人因此不喜歡自己。雖然同性婚姻在美國已經合法化,同性戀也不再是人人喊打的角色,但是公開出櫃依然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氣的事情。正如西蒙獨白“

不管怎麼樣,告訴全世界你是怎樣的人,還是挺讓人害怕的,因為,萬一世界不喜歡你呢”

此時的西蒙,希望自己的一切可以被別人接納,而這源於他不能全然接納自我,對自己的形象無法滿足所有人而有顧慮。

2、有一天,西蒙在校園論壇發現了一個匿名為Blue的小哥哥發了一個帖子,坦誠自己是同性戀,卻不敢出櫃。帶著發現同類的心理,西蒙註冊新郵箱,同樣用匿名與Blue聯繫,並發展了網戀。

而之後,西蒙決定向好友艾比出櫃,這是他尋求別人接納的第一步,也是他接納自我的第一步。艾比坦蕩的接受了,並且保證保守秘密,直到他願意自己告訴其他人。有人能夠坦然的接納,給了他邁出下一步的底氣。

3、跟父母出櫃。

西蒙的家庭很幸福,有一對開明的父母和一個喜愛烹飪的妹妹,父母全然接受了西蒙的出櫃。西蒙對父母坦率,同時也是對自己坦率,告訴自己,這是完整的自己,自己全然接受。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4、對所有人坦誠,做真實的自我。

馬丁向黑人女孩告白失敗,為了轉移注意力,洩露了西蒙是同性戀的事實。西蒙體會到了:“我卡在了摩天輪,上一刻還在人生之巔,下一刻就跌入低谷。”

最終西蒙鼓起勇氣,在BBS上發表聲明:我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他和BLUE約定“學校音樂劇演出結束後,請你來找我!”,西蒙在萬眾矚目中,坐在摩天輪上,等待Blie。

《愛你,西蒙》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自我修煉

最終Blue是否會來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西蒙決定做全然真實的自己,他徹底接納了自我。

三、電影所表達的意義,最終是人人平等。

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瞭解,互相尊重。——列夫·托爾斯泰

電影以西蒙的出櫃貫穿始終,描寫了青春期少年的年少煩惱。而在這些故事的描寫中,最終想要表達的是人人平等。

  • 黑人伊森,是一個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而他經常受到其他男生的霸凌。
  • 馬丁迷戀黑人女孩艾比,公然向她表白,被拒絕。
  • 黑人奧爾布賴特女士,溪林鎮高中的教師,負責指導學生們排練音樂劇。當西蒙被“出櫃”後遭到同學欺負時,她挺身而出教訓了那些人。

這些故事中有黑人,有白人,有人接受同性戀,也有人被霸凌......

導演將這些故事穿插其中,講了暗戀、明戀的故事,也講了校園霸凌,也講了轟轟烈烈的出櫃故事,而最終匯聚在一起的,是表達了人人平等的觀念。

青春的成長在於自我認知和自我接納,而接納自我之後,才是成長的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