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國慶長假,影市激戰正酣。但對於遠離都市去旅行散心的人們來說,進影院看電影有些不方便。為了給假期旅行的讀者增加一份調味劑,影藝獨舌將在國慶七天為大家推薦7部非院線電影,類型豐富、國別多元,都是可以在網上搜到資源的“網紅”佳片。預祝旅途順利,觀影愉快。

《愛你,西蒙》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成功打入主流市場的同性戀題材商業片。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第一次知道這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時,會容易帶著“偏見”,以為這會是一部氛圍壓抑、環境逼仄、帶著社會意義的LGBT愛情電影。然而,整個電影卻出乎意料地輕鬆,沒有苦口婆心地說教、無處宣洩的隔離感,甚至與一般的校園青春題材電影無甚差別,這讓整個故事的構造顯得格外夢幻。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那麼,這種另闢蹊徑的表現方式,到底是一種商業片迎合觀眾的套路,還是一種為了弱化標籤的舉重若輕?

這個電影,或許會為你重新解讀“櫃子”。

“我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除了那個秘密”

電影一開始以《The Oogum Boogum Song》為背景音樂,介紹了西蒙的生活,老爸是個有點大男子主義但絕不直男癌的前帥氣四分衛,老媽是個成功的心理學家,還有一個因《廚藝大戰》迷上製作黑暗料理的妹妹——一個標準的幸福美式中產家庭,有三個死黨,莉亞、尼克和艾比。他們每天喝著冰咖啡一起上學,聊聊昨晚做的夢、侃侃學校裡的新八卦。確如西蒙所說,“和你一樣,我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但我藏著一個驚天大秘密。”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電影裡的“秘密”往往是用來打破平靜如湖面的現實生活,讓命運的齒輪突然換一個方向轉動的存在。而洋溢著輕鬆的配樂、明媚的場景,似乎都在讓觀眾相信著“前路安穩、無風無浪”。

很有意思的是,當西蒙心裡獨自揣著這個秘密時,其實給過他很多次的“出櫃窗口”。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比如率先向他拋出橄欖枝,訴說自己想法,並且想要了解西蒙的校領導。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比如學校中已經有過出櫃先例的伊森,依然過得好好的,並得到大部分人的理解。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比如十幾年的好友莉亞和自己敞開心扉的時候,很多心裡話呼之欲出。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但是這些“出口”都未能讓西蒙將自己多年的秘密坦然地講出來,即便西蒙身處的環境看起來多麼無交流障礙,即便和西蒙互發郵件的Blue已經將這層秘密捅開了裂隙。

西蒙第一次出櫃是什麼時候?是在剛剛交的幾個月的朋友艾比那裡。

看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出櫃”的心理在西蒙那裡反反覆覆藏匿了很久,像一顆浮動中的滾珠,隨時等待破口而出,伺機而動。在開明的父母、十幾年的好友那裡都沒能等到的答案,在一個可以信任的,但是剛剛結交了幾個月的朋友這裡傾訴了出來。因為在艾比那裡,沒有對西蒙的既定印象。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如果不是有Blue的出現,兩個人相互尋找慰藉與勇氣,可能這個出口會拖得更晚一些。西蒙發給Blue的信中,寫到自己至今沒有出櫃的原因,“以前的自己,再多留戀一會兒。”很顯然,他想要維護住他目前看起來“完美無缺”的生活狀態,想要維繫住他所有的人際關係。也可以說,他大概知道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會接受他,但他依然忍不住擔心這一微小的異動,會使生活發生改變。這看似寧靜的生活環境,竟不經意間成了西蒙的枷鎖和束縛。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而西蒙所害怕的從來不是對他本身角色的定位。他所擔心的這種枷鎖不只在他一個人身上出現。

艾比外表樂觀自信,別人眼中無所不能的酷女孩,心裡卻有著家庭不和睦的傷疤,隨著爸媽的離婚換學校,把美好的一面都展現給了自己的朋友,她說:“我害怕說出來,會影響我的形象。”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莉亞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即便在玩得很開心的扮裝party上,她依然是遠遠望著大家的那一個,她說:“我是隻能在意一個人的那種。”這個人就是西蒙。她暗戀了他那麼久,卻始終不敢開口,哪怕這個人天天在她身邊,看起來沒有任何阻礙,她依然沒有告白,直到被迫說了真話。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從這裡可以看出,導演想要把“同性戀”標籤弱化掉的意圖與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橫亙在自己和別人之間的防線,而“出櫃”不過是其中一種。

這個時候,“我的生活再正常不過了,除了那個秘密”,成為了每個人心中的難題。這也可以解釋本片的海報,是他們四個好朋友,而不是西蒙和“Blue”。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這個時候,你不得不為《愛你,西蒙》的創作理念拍手叫好,是否出櫃成了和是否告白一樣的青春難題,西蒙把自我糾結歸結為了“給世界展示真實的自己,本身就是件可怕的事情”這樣的高度。即便電影中現實的壓迫感都未呈現,顯得過於夢幻和無法企及,但這可能也是我們都需要的童話故事。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櫃子”莫須有?

電影裡,西蒙的朋友馬丁,一氣之下把西蒙和Blue的私密郵件公佈於全校師生面前,還未等西蒙準備好開口,現實沿著他未曾預料的劇本走下去,不過只能算個小插曲,他擔心害怕的事情都未發生,他的母親寬慰他,說:“你依然是你。”父親因為自己居然四年來沒有看出西蒙的性取向而自責。帶上彩虹旗別針表示支持的校領導,以及在西蒙可能受到學生言語攻擊時站出來訓斥他們的老師。即便在西蒙“被出櫃”之後,西蒙與朋友們有了齟齬,但那也不是因為“出櫃”本身。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出櫃變成了一件輕巧的事情,朋友、家人及社會都是寬容的,是否意味著現實裡還在為這件事掙扎的主人公們在無病呻吟?

當然不,“櫃子”依然是存在的。

絕大部分的LGBT依然藏著身份在正常的生活與交際,擔心家人會不會接受,擔心朋友的眼光,畢竟當“同性戀”依然作為一種身份或者標籤而存在時,本身就是在區分“你我”。

那麼,沒有了往常LGBT電影裡面對現實生活的悲壯,沒有兩個相愛的主人公相互掙扎陷入泥沼的無力,《愛你,西蒙》是否失去了社會意義?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我想,《愛你,西蒙》的意義更多在“櫃子以外”的人那裡。比如家人、朋友、老師,甚至陌生人。

就像影片裡平靜而溫情的故事一樣,西蒙並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出櫃受到什麼負面影響。同以前一樣跟自己的朋友去上學,在中途接過四杯冰咖啡,吃著華夫餅,討論著前一天的八卦。好像之前隱藏起來的“秘密”小題大做一般。

是什麼造成了《愛你,西蒙》不同於之前任何一部電影的結局走向?因為環境。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西蒙的周圍是開明與理解他的父母,真正關心他的朋友,會因為他在摩天輪上等來了他喜歡的人而歡呼雀躍的校友們。這些讓出櫃後的西蒙不是一座被隔離的孤島,而是與從前一樣青春路上的同行者。

電影中有幾處有意思的地方,西蒙的父親猜測一個人一定是gay說著“他太娘了”;當西蒙跟家人出櫃後,在房間裡搜索“如何穿得像個同性戀”,試圖當一個“主流gay”;西蒙在面對一個出櫃很久的伊森說:“我覺得我們沒多少共同點”。


《愛你,西蒙》:與其說是同性戀電影,不如說是青春片


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給思維慣性的東西下定義,事實證明,大家都沒什麼不同,即便“我有一個驚天大秘密”。影片用細微之處反應這些差別,用一個溫馨包容的故事設定大局,消除這些“櫃子”,不可謂不用心。當站在心理盲區處去給別人下定義時,其實這些“櫃子”與“圈子”誰都會不小心走進去,當不再劃分那麼多“你我”時,才能消除“gay籍”,走在人群裡,不用害怕洩露任何一個“大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