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秦朝末年,關東起義軍蜂擁而起之時,大秦帝國那些曾經縱橫捭闔的名將,或受命出征北疆、南越,或早已退隱江湖;或亡於秦皇之手,或敵不過生老病,全都不見了蹤影。值此帝國存亡之際,此前名不見經傳的章邯站了出來,挑起了秦朝的大旗,吹響了反攻的號角,捍衛著秦帝國最後的尊嚴。

有人說他曾是百戰百勝的將軍,稱他為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也有人說他最後人見人欺,似乎投降項羽的那一刻成為了他人生的分水嶺。

今天,水一白就來聊一聊,投降項羽之前的章邯到底有多強?真的是百戰百勝?還是言過其實?


一、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

客觀來講,在大秦帝國大一統的十餘年裡,章邯並不是最前排的武將。在秦始皇北逐匈奴、南征百越的隊伍中都沒有章邯的身影,但是,他也並非是毫無戰鬥經驗的新丁。他曾經參加過秦滅韓、伐趙的戰爭,正是在那個過程當中,他從一名新人逐漸成長為合格的武將。

靠著滅韓、伐趙時所立的軍功,章邯走上了晉升的階梯,到秦二世統治時期,他已經高居少府之職了。

少府,屬九卿之一,負責管理大秦帝國皇傢俬財和宮廷事務等。雖然不算最頂級的高官,但也算得上是皇家非常信任的近臣了。在關東起義軍不斷揭竿而起之時,他正在負責驪山陵墓的督建工作。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章邯的第一個對手,是帶領數十萬大軍,突破函谷關,衝入關中的周文。

周文,本是陳縣的地方豪傑,曾在春申君黃歇處做過門客,自稱很懂兵法,並且曾在楚國名將項燕軍中效過力,屬於一位有理論、有實踐的軍事將領。陳勝在周文的家門口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後,迎來了周文的加入,陳勝對他非常器重,並將西入破秦的任務交到了他的手上。

憑藉張楚強大的號召力,周文一路不斷吸納入伍者,到達函谷關時,已經擁有戰車千輛、士兵數十萬了。此時的函谷關早已不是當年拒六國將士於秦地之外的可靠屏障,完全無法阻擋周文前進的腳步,關中數百里開闊地貌任由周文的大軍馳騁。

一時之間,天時、地利、人和似乎都站在了周文這邊。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秦二世早已驚慌失措,忙召來群臣,詢問對策。作為經歷過滅六國戰爭的章邯,已然成為當時京城咸陽留守的最有經驗的戰將。他向二世提出:“敵方兵多勢眾,調集軍隊已經來不及,莫不如召來驪山的徒役,臣願率領他們出擊敵軍。”二世聞聽,當即允諾。

就這樣,章邯與周文便在戲水邊“碰面”了。

章邯手下是徒役們臨時組成的“烏合之眾”,周文率領的則是一路上逐漸壯大的“雜牌軍”,兵力皆號稱數十萬之多。渴望自由的徒役兵對陣從未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農民兵,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最後,擁有更加豐富戰爭經驗的章邯戰勝了自稱很懂兵法的周文,這便是章邯走上名將道路的第一戰。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二、常勝將軍?

接下來的歷史畫面:一邊是各地的起義軍四處攻城掠地、裂地封侯,另一邊則是“救火隊長”章邯一路秀著神操作。


章邯沿著周文敗逃的方向,一路追殺,直接將其趕出了函谷關。隨後,章邯又一個衝鋒再次將屯駐曹陽的周文軍擊潰,最終,周文無路可逃,在澠池選擇了自刎。張楚政權最接近勝利的一次機會就這樣被章邯活活扼殺了。

此時,還有一支張楚政權的主力軍,正由假王吳廣率領,強攻滎陽城、這場攻城戰已經持續了四個多月,守城的三川郡守李由(李斯之子),依舊在殊死抵抗。不過,章邯並沒有直接去解滎陽之圍,而是繞路去了大秦帝國的軍糧基地——敖倉,意在保證供給之餘切斷吳廣後路。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不過,在這裡“迎接”章邯的卻是楚國令尹田臧。

收到周文節節敗退的消息,吳廣軍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部將田臧、李歸等人因不滿吳廣獨斷專行,竟偽傳陳勝王詣意,斬殺了吳廣。接到彙報的陳勝王,不但沒有治田臧的罪,反而將其升為令尹,代吳廣行使軍事指揮權。很快,田臧收到了章邯欲攻打敖倉的消息,忙安排李歸率領部分兵力繼續攻打滎陽,而他則親率大軍迎擊章邯,只不過,他仍舊不是章邯的對手,兵敗戰死。


章邯滅田臧、佔敖倉後,又迅速解了滎陽之圍,並一舉掃平潁川郡、直取張楚陳勝王的老巢陳縣。陳勝與之交戰,不敵,被迫逃亡,卻在城父被車伕莊賈所殺,張楚政權宣佈滅亡,從始至終僅持續六月有餘。

緊接著,章邯又馬不停蹄地收復了南陽、陳郡等失地,並在魏國都城臨濟城外大破齊、楚兩國援軍,斬殺齊王田瞻、魏相周巿,迫降魏王咎,秦帝國的大軍在章邯的率領下,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無往不利的狀態。

三、章邯首敗

項梁驕兵輕秦,最後敗於章邯之手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不過,客觀來講,項梁確實有驕傲的資本,因為章邯的第一場敗仗便是拜項梁所賜。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滅魏之後,意氣風發的章邯繼續東進,追擊敗逃的齊將田榮,一路來到東阿城外,望著眼中的“獵物”,章邯已經開始憧憬未來的無限榮光,可是,項梁率領的楚國援軍很快便把章邯打回了現實。

接到援軍救魏失敗、章邯圍齊東阿的消息,項梁不敢怠慢,急率主力北上救齊。項梁的隊伍可以說是章邯出兵以來遇到的第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其核心是項梁在會稽訓練三個月的江東子弟兵,可以說是個個能征善戰。

東阿城外一場激戰,章邯無奈吃下了失敗的苦果,一路敗退到濮陽城內,死守不出。項梁見一時無法攻克,便轉戰定陶去了。


項梁走後不久,章邯便迎來強援,武成侯王翦之孫王離帶著他那曾經駐守北疆、防範匈奴的主力軍前來助力。於是,在悄無聲息之間,章邯趁夜突襲了楚軍大營,毫無準備的項梁於亂軍之中戰死,楚軍在秦軍的衝擊之下,死走逃亡,轉瞬便被擊潰。

章邯一雪前恥,報了首負之仇。

四、硬扛項羽?

滅掉項梁軍後,章邯沒有進軍滅楚、也沒有依前路伐齊,而是選擇了攻趙。

在秦軍章邯、王離兩大主力軍的攻擊波下,趙國舊都邯鄲很快便拿下。為安全起見,趙王歇放棄了都城信都,東遷到了鉅鹿城,與此同時,忙向其他各國發放了求援信。

又一個秦軍對戰諸侯聯軍的舞臺搭建完成,不過,這一次的表演者並不是章邯,而是那個名傳千古的楚霸王——項羽。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當時,秦軍共計約四十萬人左右,王離軍20萬圍攻鉅鹿,章邯則率領20萬軍駐紮刺原以作策應,同時兼顧敖倉,保證給養。

諸侯聯軍各自作壁上觀。項羽斬殺了宋義、奪取楚軍指揮權後,權衡利弊,決定放棄距離最近路線——白馬津,而是迂迴至平原津渡黃河,再渡漳水。英布、蒲將軍2萬軍隊作為排頭兵先行渡河,與秦軍短兵相交,獲利不多。隨後,項羽又命英布、蒲將軍守住要道,阻斷章邯與王離軍的聯繫,他則渡漳水,破釜沉舟,誓與秦軍決一死戰。楚軍雖然人數處於絕對劣勢,但必勝決心卻遠勝於秦軍。九次短兵相接之後,秦軍徹底戰敗,項羽一戰名揚天下。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在這場戰役中,章邯似乎更像一個看客,絲毫沒有存在感。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項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可以吃掉王離二十萬大軍。面對英布和蒲將軍的兩萬軍隊,他依舊小心翼翼,以至喪失戰機。鉅鹿之戰的失利,章邯亦難辭其咎。


事後,章邯退守刺原,與項羽隔洹水相望,僵持數月之久。

最後,還是秦二世和趙高送來的”助攻“打破了僵局,他們收到前線受挫的消息,並未做出任何有用的指示,反而派人到前線重重責罵章邯一番。隨後,章邯派去咸陽解釋緣由的司馬欣連趙高的面都見不到。

恐懼與驚慌之中的章邯率部將司馬欣、董翳以及二十萬秦軍降楚。

後來,在項羽分封諸侯時,三人皆被封王。然而,二十萬秦軍卻在投降不久後,在新安被項羽下令一次性坑殺了。章邯從此走下神壇,由力挽狂瀾的秦國名將淪為了秦國的罪人。

水言水語

從戰績上來看,章邯絕對稱得起秦國最後的名將。如果沒有他的存在,大秦帝國面對周文的大軍,很可能就已經滅亡了,是章邯為大秦帝國續了三年的命。在秦末揭竿而起的諸侯之中,魏王咎、齊王田儋、楚帥項梁,皆亡於章邯之手,張楚政權也是在章邯的剿殺下瓦解的,應該說他已經做到了作為一個秦國將領該做的。

降楚也並非其所願,只是遇到了二世和趙高這樣的“主子”,實非人力可為,再逢二十萬秦軍遭坑殺之事,章邯被迫完成了名將到罪人的轉變,讓人覺得有些許可惜。不過,應該說,在秦朝末年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秦帝國的倒塌已經成為必然,任誰也是無力阻擋的,章邯只是恰巧成為了那個“救世主”和“替罪羊”而已。

投降項羽,與其說是章邯人生中的一道巨大的分水嶺,不如說是他對曾經理想的一種妥協,邁出了這一步,他便決定了選擇完全不同的人生。

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在沒有投降項羽之前到底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