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表一直活着,刘备还能顺利夺取荆州吗?

刘黄叔


即使刘表一直活着,刘备也会取得荆州,原因如下

1,可以看以下当时荆州的情况,根据记载,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中最大的一个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荆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区,向东是江淮地区,向西是巴蜀地区,向南则是交州,可谓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天下咽喉”。而且当时的荆州未经战火,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用武之地。刘备一心想匡扶汉室,既然想匡扶,就要有资本,而当时的荆州的刘备想统一天下必须占领的地方,

2,再看下刘备当时的处境,后人称,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当时的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前面在徐州的时候,在没有担任徐州牧的时候,屯兵小沛,在陶谦去世后,当上了徐州牧,又因吕布偷袭,丢失徐州,又在小沛吞兵,没有一点立脚之地,在那时弱肉强食的时代,刘备如果一直屈于小沛,注定发展不起来,而当时刘备所在的荆州,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取得荆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刘备在依附刘表的后,已经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而诸葛亮的隆中三对,第一计策,便是取得荆州,益州,刘备在当时很尊敬,也很听取诸葛亮的意见,所以,荆州之地,刘备必取,即使当时刘备碍于和刘表同为皇族后裔的面子,诸葛亮也会帮助刘表取得荆州。

综上可看,即使刘表当时不死,刘备也必然取得荆州。


邸家姑娘


个人看法是,刘表活着,曹操若南下,也只能以归降为结局,因为刘表的性格不够果决,否则官渡之战曹操疲敝,江东孙策又遇刺身亡,刘表若有雄心当可有作为。

但刘表却固守荆州,后期更是连荆南四郡都难以直接掌控,依托蔡氏家族权力尽失,立幼子刘琮是否是其本意已不再重要。



刘表若归降曹操,届时江南四郡,更会迎降曹操,借助曹操的势力巩固权势,刘备渡江也没有立锥之地,更无法进行攻略荆南四郡和益州!

刘备攻略荆南四郡的理由,是得到荆州刘表长子刘琦的支持,因此很多人也在质疑刘琦之气,同时也对刘备向孙吴借荆州所不齿,但那都是刘备无可奈何的选择,如果不与东吴合作,连与曹操一拼之力都没有。

因此,刘表只要活着,其影响力是完全压制草根出身刘备的,因为汉末是讲究强权与实力的时代,得不到世家门阀的支持,得不到朝廷封疆大吏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想。


多臻贵


刘表和刘备虽说同是汉室宗亲,但血缘上的联系真得非常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刘表这个人生性多疑,与刘备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利益关系。因此我觉得刘备并不是因为这份血缘才没有夺取荆州的。

其实当初刘表在世的时候,刘备就对荆州虎视眈眈的了,只不过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孙权也都盯着这块肥肉。后来刘表去世,荆州城内也是一片混乱。因为刘表宠爱妻子蔡氏,导致外戚专政,而且两个儿子还一直明争暗斗个不停。再加上有诸葛亮的离间计,这两个兄弟争得就更凶了。

本来刘备是想着左手渔翁之利的,但没想到曹操却不请自来,突然闯了过来。而荆州城内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条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还有孙权这股势力在后方盯着,所以刘备根本就没有把握能顺利得到荆州,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血缘关系根本就不会成为考虑的因素,只有实力的悬殊罢了。我想当初要是刘备的实力够强,他肯定会将荆州抢到自己的手中,后来等他能力足够了,很快就将其夺了过来。



中书门下平章事抠密使


公元208年6月,在平定北方,废了三公,受封汉丞相后,曹操一应事务安排妥当,腾出手准备南下讨伐荆州刘表,

8月份,刘表就病死了,而死后,刘表的妻子蔡夫人和刘表的小舅子蔡瑁为了把持荆州大权,先后排挤走了同为汉室宗亲,暂时寄人篱下的刘备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同是天涯沦落人,刘备和刘琦这对患难叔侄走到了一起,而正是因为刘备在刘表生命的倒计时期间,不断受到蔡瑁等人的加害,才机缘巧合下得知南阳诸葛卧龙的消息,三顾茅庐,最终三国时期最优秀的谋略家之一的诸葛亮被收归麾下,

9月份,在蔡瑁怂恿下,刘表的二儿子刘琮代表荆州投靠了曹操,但长子刘琦因为避祸所在的江夏成了刘备还能再次名正言顺回归荆州的跳板,

11月份,赤壁大战之后,曹操败北,返回了北方,南方势力重新划分,刘备以协助刘琦的名义,占领了荆襄九郡。

209年,刘琦死后,顺理成章的接收了荆州地界,自领荆州牧。从此,漂泊半生的刘备终于有了一块稳妥的根据地。

如果假设刘表一直活着,当然这个假设不可能成立,刘表去世的时候是66岁,而当时刘备才47岁,就像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评论天下英雄说的一样,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可见,刘表在枭雄严重并不是有威胁的角色,而且荆州内政其实很混乱,尤其是蔡氏集团的存在,基本实际控制权已经不在刘表手中,这才会有了,刘表还活着,长子刘琦就被排挤出了核心地位到江夏避祸。所以说,大势所趋,刘表在与不在,对荆州未来的前途影响真的不大。

对此,您怎么看?


历史逗你玩


历史评价刘表勤勉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十七岁时,刘表就曾向自己的同乡兼老师——当时的南阳太守王畅提出:“奢不僭上,俭不逼下,盖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若不师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遗于世!”这段话是针对王畅过于简朴的生活作风而提出的疑问,并且充分表明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青年时期的刘表没有仿效当时流行的隐居山林的清流作风,而是积极地投身仕途,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属,很受何进的赏识,后来被升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初平元年(190年),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何进向朝廷推荐了刘表担任荆州刺史,这也显示出何进对刘表的偏爱及对刘表的能力和才华的肯定。

  当时的荆州形势相当复杂。“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见《三国志·刘表传》裴注引司马彪《战略》),而刘表却是“单骑入宜城”。面对荆州混乱的局面,刘表显得从容镇定,沉着冷静,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稳定了局势。首先,他争取了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蔡、蒯两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并征求他们的建议。

  当时蒯良、蒯越两兄弟都颇有才识名望,蒯良对局势提出的见解是“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认为“苟仁义之道行,百姓归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从而问兴兵与策乎?”(见《三国志·刘表传》裴注)而蒯越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治平者先仁义,治乱者先权谋”,又认为“宗贼帅多贪暴,为下所患。越有所素养者,使示之以利,必以众来。君诛其无道,抚而用之。一州之人,有乐存之心,闻君盛德,必襁负而至矣。”还建议刘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

  应该说蒯良说得比较虚一些,而蒯越的建议则是极富实干精神的,刘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子柔之言,雍季之论也。异度之计,臼犯之谋也”,先把两个人都夸了一番,然后采纳蒯越的谋略,“使(蒯)越遣人诱宗贼,至者五十五人,皆斩之,袭取众多,或既授部曲”,一举歼灭了宗贼势力,后来他又平定了零陵、长沙等郡,扭转了荆州的混乱局面,刘表自己也晋升为荆州牧、镇南将军。

经过几年努力,刘表成为一个仅次于两袁兄弟的一股强大势力,“南收零、桂,北据汗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见《三国志·刘表传》)说到这里,谁还能说刘表是“虚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实干家!

  刘表控制荆州以后,对于属地的管理也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体现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荆州治理得有声有色,之前“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荆州,变成了“万里肃清”的东汉后期最后一片乐土。在对外问题上,刘表采取了拥兵自重的正确政策,尽量避免发生大的冲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在经济上,刘表有效利用了当地各大家族的势力,推行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荆州地区的百姓“大小咸悦而服之”。对刘表的这种评价,莫说是在后汉军阀混战时期,就是在局面相对平静的三国鼎立时期,也是独一无二,是别人所无法得到的。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政局稳定,各方人才纷纷从各地迁往荆州,人数数以千记,其中既有像水镜先生司马徽这样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广元等青年才俊,甚至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诸葛亮等。试问,一个虚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辉煌的政绩吗?如此的“爱民养士,从容自保”,难道是一个虚名无实者所能做到的吗?可以这样说,刘表的确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让各路诸侯羡慕不已,对于其治理下的荆州都是垂涎欲滴。鲁肃就曾经对孙权这样评价荆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这也算是对刘表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史学家评语陈寿(233—297)评曰:「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籍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於羽远矣!」(《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所以如果刘表一直活着的话,刘备没有那么顺利夺取荆州,可以从刘表的才能上看出他的能力


战斗大黄蜂


欢迎来看子正寻道。

导读:由于刘备作战不利,失去了徐州,只得去投靠袁绍。后来袁绍败亡以后,面对曹操的军事威胁,刘备只能选择离开北方,向南投靠荆州刘表。由于刘备顶着“刘皇叔”的头衔,又具有“仁义”的美名,因此刘表很高兴,亲自出城来迎接。看到刘表热情相迎,刘备顿时受宠若惊,终于找到了一块安全之地,暂时不用担心曹操的威胁了。

起初刘表与刘备的关系比较融洽,但刘备因为仁义的美名,很得人心,荆州的一些仁人志士都前来归附。此事让刘表充满了猜疑,于是在有意无意中,开始提防刘备。由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正在为南下荆襄做准备。刘表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让刘备率众驻守新野,既能让刘备远离荆州权势中心,又能让他为自己抵御曹操。后来刘备在新野驻防时,成功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并且有了占据荆州和益州的想法。

为了实现统一天下,中兴汉室的理想,刘备必须拥有荆州和益州。如果刘表一直活着,毫无疑问,会加大刘备夺取荆州的难度。为此接下来分析一下。

其一:从刘表手中夺取荆州,与从曹操手中夺取荆州相比,缺乏道义支撑。

从曹操手中夺取荆州,刘备可以理直气壮地进行,并且可以打出刘琦的旗号。倘若从刘表手中夺取荆州,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在道义上,完全不占优势。要知道此前刘备处于无家可归状态,是刘表伸出援手,盛情接待了他。现在刘备竟然想打荆州的主意,在外人看来,这就是恩将仇报。况且刘表一直活着,完全没有把荆州让给刘备的必要。为了抵抗曹操,顶多会给他一些支持,让他好好在新野驻扎。

此时要夺取荆州,对诸葛亮是一大考验,或许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单靠军事力量肯定不行,刘表在荆州威望很高,而且荆州军战力也不弱。这样一来,刘备在夺取荆州的过程,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其二:刘备缺少夺取荆州的时机,并且曹操与孙权可能会扮演“黄雀在后”。

除了刘备有夺取荆州的想法,曹操和孙权又何尝不是。搞不好刘备在夺取荆州的时候,曹操和孙权会出兵干预,甚至会扮演“黄雀在后”的角色。到时刘备费尽心机从刘表手中夺得荆州,曹操或者孙权又从刘备手中把它夺走。因此刘备在谋划荆州的时候,还得预防曹操和孙权的动向。如此一来,就会在荆州上演群雄逐鹿,到底鹿死谁手,就很难预料了。刘备则完全没有夺取荆州的良好时机,至于孙刘联盟就更加不可能了,曹操或许不会轻易南下。在曹操、孙权和刘表的阻止下,刘备想夺取荆州,完全是最高难度。

总之,只要刘表还活着,刘备想夺取荆州,可谓是非常艰难,搞不好还会危及自身的性命。刘表不死,曹操就不会轻易南下,之后的历史走向,完全改变了,刘备能不能夺取荆州,还是未知数。


子正寻道


刘表和刘备虽说同是汉室宗亲,但血缘上的联系真得非常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而且刘表这个人生性多疑,与刘备之间更多的应该是利益关系。因此我觉得刘备并不是因为这份血缘才没有夺取荆州的。

其实当初刘表在世的时候,刘备就对荆州虎视眈眈的了,只不过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孙权也都盯着这块肥肉。后来刘表去世,荆州城内也是一片混乱。因为刘表宠爱妻子蔡氏,导致外戚专政,而且两个儿子还一直明争暗斗个不停。再加上有诸葛亮的离间计,这两个兄弟争得就更凶了。

本来刘备是想着左手渔翁之利的,但没想到曹操却不请自来,突然闯了过来。而荆州城内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条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还有孙权这股势力在后方盯着,所以刘备根本就没有把握能顺利得到荆州,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血缘关系根本就不会成为考虑的因素,只有实力的悬殊罢了。我想当初要是刘备的实力够强,他肯定会将荆州抢到自己的手中,后来等他能力足够了,很快就将其夺了过来。



handsome多


如果刘表没有死那么早,在曹操攻打荆州时,刘表会先派人抵抗,如果抵抗不住就会开城投降!因为他的实力不够,先是刘表会听刘备的意见,当时刘备应该会听取诸葛亮的,支持刘表与江东联合对抗曹操。蔡瑁等肯定会反对,但相信诸葛亮有办法解决。联合的话大致和后来的孙刘联合差不多。刘表会把军权分很大一部分给刘备,但估计会在和蔡瑁等人商量后控制刘备的家属或者刘备本人。但刘表是个寡断的人,而且应该会比较相信刘备,而刘备可以根据诸葛亮交他的,不着痕迹地让刘表放弃控制。再以后视刘备的做法而定。


刘备最可能的有两种做法。一、听取诸葛亮的,夺荆州。然后夺蜀中。二、通过刘表的支援,向蜀中发展,并支持刘表的大公子刘琦,按以后的发展,基本上荆州的势力还是会成为刘备的。所以刘表如果能撑到赤壁以后,好处最大的应该是刘备,因为这时就不会存在东吴念念不忘荆州的情况了。东吴还是会看中荆州,但基本不会在周瑜和鲁肃死后还费尽心机想夺取。


六扇门小白


刘表如果活着,刘备不可能顺利的夺取荆州。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是东汉末年宗室、名士、镇南将军、荆州牧,汉末群雄之一。

刘表活着,刘备不能顺利夺荆州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刘表的个人能力。刘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之一。早年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受党锢之祸牵连,被迫逃亡,光和七年(184年),党禁解除,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单骑入荆州,任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快速掌控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汉献帝初平元年,刘表被拜为荆州刺史。刘表首先剿除宗贼,收其部曲,又招降占领襄阳的强盗首先控制了南郡,其他各郡望风归附。初平二年,孙坚进攻刘表,被刘表打败,孙坚战死。刘表威名大震。建安二年,又击败入寇南阳的骠骑将军张济,招抚张济余部,让其屯驻南阳。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反叛,被刘表击败,至此,刘表已经完全掌握了整个荆州。从刘表单骑入主荆州到拥有自己的势力来看,刘表的能力不弱于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

2、刘表在荆州的威望。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在当时天下战乱频繁的时候,荆州可以算得上乱世中的一方净土。从关西、兖州、豫州来投靠荆州的学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抚赈赡,学者们受到资助,亦能得到保护。由于荆州境内界群寇已被肃清,刘表于是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闿、宋忠等学者撰写《五经章句》。刘表在荆州牧任内开经立学,爱民养士的做法,使刘表在荆襄世家、名士清流之间的威望很高,他派兵剿匪,清除乱源,保荆州一地平安,在百姓之间的威望也很高。

3、荆襄世家的态度。三国时期,能不能割据一方,成就一番事业,只凭个人的武力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比如,吕布就是典型的例子,吕布勇武过人,本身有自己的武装势力,但是未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最后兵败身死。当时荆州的世家大族主要是蒯氏、蔡家、黄家等,这些世家大族都和刘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是支持刘表的。刘备要想夺取荆州,这些世家不支持的话,根本就不会成功。及时夺取了荆州,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无法长期占据荆州。

4、刘备当时所处的环境。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汉室宗亲,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前往荆州投奔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此时的刘备已经奋斗了二十多年,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刘表虽然收留了他,但让他镇守新野的目的并不单纯,估计是想用刘备来阻挡曹操的进攻。还有此时有荆州豪杰前往归附刘备,引起刘表的猜疑,刘表暗里提防刘备。所以,刘备在新野是没兵、没谋主、也没世家大族支持,还被荆州大老板提防,刘备身处环境复杂,想要夺取荆州不是件容易的事。

5、刘备不敢夺取荆州。刘备在刘表活着的时候不敢夺取荆州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人心。刘表主政荆州期间,笼络人心方面很有水平,在荆州开设文教,治理得井井有条。刘表唯一的缺点是,晚年失去了进取心。刘备虽然笼络二是人心。但时间过短,在人心和威望上,刘备比不上刘表。兵力。刘备在刘表帐下并没有受到重用,关羽、张飞等带的兵很有限,参加赤壁之战的士兵,不足万人,而加上刘琦的江夏兵才凑出了两万人。当时的荆州有水陆大军有十多万人。三是名声。刘备早年四处征战,四处漂泊,但名声非常好,可以说礼贤下士,部下拥护,百姓爱戴,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成就一番霸业的根基,如果夺荆州会损坏他的名声。所以,刘备为了名声也不能夺取荆州。


南冥之鹏


刘表在《三国演义》里面是个二流人物。但是在《三国志》里面,他表现不俗,不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首先,他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少时知名于世,号称“八俊”。其次,他能力非凡,后来被空降到荆州当州牧,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因为他初来乍到,一无所有,一无人脉,二无心腹。所以刘表能在短期内稳定自己在荆州的地位,足可见其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最后,就是在他治理荆州期间,重用贤人,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才子陈琳依附他十五年,足可见他还是很得人心的。

至于后来他不听刘备的建议,趁袁曹大战的时候偷袭许都,那是因为荆州土著的抵制。还有就是刘表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天下大势,以他目前的力量,他无法跟袁绍、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抗衡,不管谁是最后的赢家,他都无法逃脱灭亡的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两不相帮,保境安民。这也是历史的选择,他本人也无奈。

至于刘备能不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夺取荆州,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刘表虽无夺取天下的雄心,但是巩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错错有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